近日有消息曝出川普想在美國「總統山」上加上自己的頭像,引起熱烈討論。對此,川普在推特上做出了回應,稱這是假新聞,但是他又補充說:「我從來沒提過這個建議,不過考慮到在頭三年半的時間裡我完成了很多事情,可能比其他任何總統都多,在我看來這是個好主意!」
美國「總統山」,真正的名字叫拉什莫爾山,因雕刻了四個美國總統的頭像而聞名。為何它讓川普如此心心念念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拉什莫爾的12個驚人秘密吧!
美國為歷史上偉大的總統建造了各種各樣的紀念建築,比如位於華盛頓的華盛頓紀念館和林肯紀念堂。很多人會問,在那麼多美國總統中,為什麼選喬治·華盛頓、託馬斯·傑斐遜、亞伯拉罕·林肯和西奧多·羅斯福雕刻在拉什莫爾山上呢?
簡單直白的答案是:這四個人的成就結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今天的美國。
喬治·華盛頓領導大陸軍在獨立戰爭中戰勝英國人。他代表著美國的誕生,因而「建國」是他提名拉什莫爾的原因。
美國獨立,託馬斯·傑斐遜也有一份功勞。1803年,時任美國第三任總統的他和法國領導人拿破崙籤訂協議,購買了路易斯安那,讓美國的領土翻了一倍。和他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是「擴展」。
亞伯拉罕·林肯在任期間經歷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內戰,這也讓他毀譽參半。多虧他的辛勤工作,以及他對美國的奉獻和信念,北方在內戰中戰勝南方,美國重新成為了統一的國家。因而,「統一」是林肯的入場券。
最後一位,西奧多·羅斯福,在任期間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因參與促成日俄停戰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還意識到,要讓國家發展,就必須保護自然。他為此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自然保護區,這些保護區今天依然存在。「保護」美國,他有一功。
如你所見,這四個人都塑造了今天的美國,為此,美國人們感謝他們,他們留名拉什莫爾山也是名至實歸。
提起像拉什莫爾山這樣的古蹟,光是它的體積就讓人不免尋思,它的存在是否「別有用心」。
回顧拉什莫爾山的歷史,關於巨大山體中「到底」有什麼的傳言有很多,比如電影《國家寶藏》中,拉什莫爾是古老的北美原住民藏黃金的地方。這座山的確有個秘密:一間密室。
密室位於亞伯拉罕·林肯像所在的位置,由參與拉什莫爾山工程的雕刻家設計——想想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雕刻家出於一個美好的目的建造了這間密室:他想把美國的整個歷史收入這間房間。萬一國家陷入危難,這些國寶也有機會逃過一劫。
密室的一部分專門留給《人權法案》《憲法》《獨立宣言》等文獻。所以這不是什麼「陰謀密室」,只是保存物件的地方。為此,羅斯福總統一定會自豪吧。他未能書寫完美國的歷史便去世了,所幸有人通過這間密室將他未盡的事業延續下去。
如今這間密室容納了多少東西、裡面還保存了哪些文件,也沒有人知道。這就是密室的另一個「秘密」之處:密室的樣貌和密室裡的物件,同樣也是秘密。
組織參觀密室的旅遊項目根本不存在。因為密室的門在林肯臉上,人們也不能說進去就進去。因此,儘管密室存在的目的並不神秘,如今密室裡面有什麼絕對是個秘密。
我們先來看一下位置吧。你大概會覺得,世界上最大、最受歡迎的紀念性建築一定位於大都市。太空針塔位於華盛頓的西雅圖;華盛頓和林肯紀念堂位於華盛頓特區;帝國大廈在紐約;金門大橋在舊金山,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拉什莫爾山位於南達科他州,就居住人口來看不算什麼「大州」(上一次人口普查時甚至不到一百萬),也不怎麼受歡迎。
那麼,這樣標誌性的建築為什麼要選址南達科他州的黑山呢?
原因很簡單。1923年,一位名叫多恩·羅賓遜的歷史學家想吸引更多人來南達科他州。他覺得紀念建築,尤其是借歷任總統來象徵美國國家的紀念建築,會吸引很多人。
果然,每年參觀拉什莫爾山的多達300萬人,參觀雕塑的人數是該州實際居住人口的4倍。
說了這麼多,總統雕塑最初不打算雕在黑山,打算雕刻的人物也並非美國總統。雕刻家最初想要雕刻西部英雄,為此找到了一些具有尖峰的石林,要雕刻的人包括奧格拉拉部落-拉科塔的領袖紅雲酋長、探險家劉易斯和克拉克,以及「水牛」比爾·科迪。
公平地說,這些人都在在美國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而且我敢肯定有很多人希望看到原來的設計。不過和拉什莫爾山、它象徵的意義以及帶來的收益比較,也不難理解人們最後為什麼改變計劃了。我敢說,這也是「歷史修正主義」的一種形式。
雕刻拉什莫爾山可不是簡單的事。
考慮到要在山體上雕刻出四個巨大的人像,至少要求石頭異常堅固,以對抗風化,同時還要有一定可塑性,易於雕刻。因此,人們選中了黑山的花崗巖。
另外,黑山的位置非常優越,人們從幾公裡外就能看到雕塑。更好的是,山體本身朝東南,也就是說,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裡太陽都能照耀到雕塑,讓陽光「灑滿」花崗巖,讓它看上去更加閃亮。
話雖這麼說,建造本身並不容易。拉什莫爾山工程始於1927年,直到1941年才完成。這段時間內,有400名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將巖石雕刻成肖像。完工之後,從拉什莫爾山上鑿掉的石頭重達45萬噸。
儘管存在種種危險和風險,沒有人在拉什莫爾山的建設過程中喪生。這一點,如今的許多紀念建築都沒有做到。
你一定會想:「這肯定不全是手工雕鑿的……是吧?」坦白地說,答案是「不全是」。雖然為了保證精確,很多細節是手工完成的,但是雕刻花崗巖使用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是炸藥。
沒錯,人們實際上是用炸藥讓大山屈服的。
實際上,拉什莫爾山雕刻的90%都是通過炸藥實現的。之後再通過一種叫做「蜂巢」的技術完成更精細的部分。簡單地說,人們在山上打孔,一直打到兩個孔連在一起,這樣就可以慢慢鑿掉多餘的石頭了。這是一種非常精緻的建築方式。它最終呈現的驚人效果,你可以在總統的臉上看到。
那麼,是什麼人那麼勇敢,敢於爬到高山上雕刻總統像?
當然是礦工了。
是的,成就今天的拉什莫爾山的不是一群藝術家,而是一大批礦工。這些礦工本來在南達科他州的黑山尋找黃金,結果被僱去雕刻拉什莫爾山。
的確有一位叫格曾·博格勒姆的丹麥裔美國雕塑家監督工程,但是辛苦活都是礦工完成的。這樣正好,畢竟礦工不僅有處理石頭的經驗,也有使用炸藥的經驗。
歷史上向來如此,某個「特殊」人物出現,希望得到人們的尊重,許多人便會提出把他加入拉什莫爾,以彰顯其偉大。實際上,1937年就發生了這種情況。當時國會試圖通過一項提案,在拉什莫爾山上雕刻第五尊人像。
這人是誰?
正是20世紀初席捲美國的女權運動的領導人——蘇珊·安東尼。她幫助婦女最終獲得了包括投票在內的一系列權利。
顯而易見,這事最終沒能實現。但是提議本身已經很說明問題,國會也確實收到了關於這件事的提案。不過國會最終拒絕了,稱只有最初的四個人可以被雕刻在山上。
你認為國會改變看法了也好,認為拉什莫爾山已經建成十幾年,人們不想把它搞砸了也好,總之,安東尼無緣在山上露臉。話說,如果她真的登上拉什莫爾,你能想像會是怎樣的情景嗎?那會是多麼大的榮譽,這個代表全體婦女的人也會被永遠銘記。至於她提名的理由,我會說是因為「平等」。所有男人女人都應受到平等對待。
和其他工程一樣,拉什莫爾的開銷不小,特別是為此要耗費大量炸藥、僱傭許多工人。
不過工程的實際花了多少錢肯定讓你吃驚:從開始到完工,所有算在一起,14年裡拉什莫爾山耗資100萬美元。
沒錯,就是100萬美元。
當然,19世紀20-40年代間,100萬美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別忘了,當時美國正值大蕭條,國家資金非常緊張。儘管如此,工程還是完成了。按照今天的物價計算,拉什莫爾山大約要花費1,440萬美元。這個開銷或許看起來更合理。
面對拉什莫爾山,總統雕像從左到右為:華盛頓、傑斐遜、羅斯福、林肯。不過最開始設計的順序不是這樣的。託馬斯·傑斐遜本該是左數第一個。實際上,他的肖像最開始雕刻在華盛頓右邊的(從華盛頓的角度來看),這樣持續了一年。
但是,隨著施工的繼續,工人意識到那裡的巖石支撐不住了。於是他們把傑弗遜的整張臉山上炸下來,然後華盛頓另一側的重新雕刻。
想想其他描繪偉大男女的紀念建築,拉什莫爾山多少有些奇怪:只雕刻了四位總統的頭像。
其實這不是雕刻家的本意起初是打算在拉什莫爾山上雕刻總統的頭部和上半身。人們甚至雕刻了一個樣本。但是因為資金原因,軀幹的部分被廢棄了。1941年,工程宣布「完畢」,這個狀態一直保持到現在。
最好的要留在最後。
容我問一個問題:拉什莫爾山的名字怎麼來的?這名字聽起來很重要,可是你並不會想到去追究它的意義。
真相是,「拉什莫爾」這個名字來自紐約一位叫查爾斯·拉什莫爾的律師。倒不是因為他資助了該項目,他也不是工程的關鍵人物或首席雕塑家之類。其實,他不過是造訪了這裡一次。
工程進行時,這位律師來南達科他州參觀,並問起導遊這座山叫什麼名字。導遊說山沒有名字,順便就用律師的名字,給它命名為「拉什莫爾山」。
後來,拉什莫爾向該項目捐贈了5000美元。所以你大概也可以說他是買了這座山的命名權。不管怎麼說,如今他的名字和他曾經仰望的總統一樣,成了傳奇。
關於拉什莫爾山新知識,你都記住了嗎?哪一個秘密讓你最驚訝呢?
這裡有個視頻可以複習一下。
原文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5OAxBNl654
來源:譯言網(yeeyan.org)
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在譯言整合發布
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連結。商業合作請聯繫editor@yeey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