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8月6日電 (龔莎)今年是新中國第一個少年兒童課餘藝術團體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成立65周年。今天(8月6日)上午,中福會少年宮與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共同舉行紀錄片開拍儀式,該片以「小夥伴」的成長歷史、難忘故事和重要時刻等為縮影,全面展現新中國開展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和素質培養的不凡歷程,以及「兒童外交」事業在各個歷史時期發揮的獨特作用。為了儘可能全面生動地回顧「小夥伴」在每個歷史時期的成長足跡,活動現場還啟動了「尋找我們的『小夥伴』」徵集活動,面向社會徵集小夥伴藝術團50至80年代的相關史料和人物故事等線索。
中福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由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於1955年「六一」前夕創辦,開設有舞蹈、合唱、戲劇影視木偶、民樂、管弦樂、鍵盤樂、書畫工藝等七個分團。宋慶齡邀請了當時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界多位名家熊佛西、丁善德、胡蓉蓉、周小燕等擔任藝術團名譽顧問。之後,藝術家白楊、張瑞芳、黃貽鈞、衛仲樂、馬革順、喬奇、何佔豪、趙曉生、肖白、丁芷諾、張森、徐昌酩、錢時信等先後擔任藝術團顧問。
65年來,小夥伴藝術團始終秉承宋慶齡「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的教育和發展理念,以藝術為載體,以教育為宗旨,以育人為目標,以體驗為途徑,以成長為追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門類眾多的社會實踐和公益性的文化演出,積極搭建少年兒童藝術實踐平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培養少年兒童興趣愛好,促進其個性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提高藝術技能和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開創了少兒藝術教育的新格局、新高地、新境界,成為上海極具魅力和影響力的一張金色名片,有超過10餘萬小夥伴藝術團的成員在這裡與藝術結緣,並以少年兒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了祖國發展各個歷史時期。
為徵集更多關於小夥伴藝術團成立以來的珍貴影像資料和故事,尤其是1980年之前的影像資料,發布會現場啟動了「尋找我們的『小夥伴』」社會徵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