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父親節到了,送什麼禮物給老爸?酒水、手錶、服飾、營養品等多個選擇不一而足,最受歡迎之一的當屬剃鬚刀這一實用小物,京東平臺的父親節專場熱銷產品中,剃鬚刀赫然在列。
第一財經記者從企查查了解到,全國範圍內共有4700餘家剃鬚刀相關企業,其中在業存續的有3000餘家,2019年剃鬚刀相關企業註冊量454家,較2018年增長25.4%;2015年至今,5年內剃鬚刀相關企業的年均註冊量增長接近翻倍。
與此同時,中國剃鬚刀市場依然處於高端線被外資品牌壟斷,本土企業只能在中低端市場競爭求生,隨著行業增長逐漸放緩、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中小剃鬚刀企業的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85%企業註冊資本少於500萬
截至6月11日,企查查數據顯示,從產業分布來看,剃鬚刀相關企業主要聚集在輕工業發達的華東、華南地區,華東佔比最重達60.5%;其中浙江省擁有的相關企業最多,達943家;江蘇省和廣東省的相關企業數量分別以535家和426家,排名第二、第三。
從剃鬚刀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分布情況來看,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小企業佔據了該行業的半壁江山以上,達到總量的61%;其次是註冊資本在100~500萬元的企業佔比24%;註冊資本500~1000萬元的佔比最少為6%;註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的則佔了總量的9%。
總體來看,註冊資本在500萬元(包括)以下的中小企業,行業佔比高達85%,體量不大且競爭力較為薄弱。
為了進一步迎合快節奏、便捷的需求,廠商越發注重剃鬚刀產品的細節設計,更多的專利也隨之產生。從申請專利情況來看,近5年來全國剃鬚刀相關的專利數量逐年遞增,2018年全國電動剃鬚刀專利申請量為156件,同比2017年增加了28件;2019年剃鬚刀相關專利總量達到693條,同比增長近10%,是5年前專利數量的近2倍。
值得注意的是,從專利結構來看,以2018年數據為例,其中外觀專利佔比達58.33%,發明專利佔比19.23%,實用新型專利佔比22.44%,排名前五的專利申請人和企業中,前兩大企業申請人均為外資企業,可見本土剃鬚刀企業在專利技術上仍有待突破。
中怡康生活電器事業部高級研究經理梁斌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內剃鬚刀市場銷量2019年近5500萬臺,達到近年銷量的高峰。自2016年國內剃鬚刀銷量突破4000萬臺以來,這一市場近年基本保持持續增長,每年銷量都在4000萬臺以上,近幾年呈現大小年的螺旋式增長態勢。不過,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剃鬚刀銷量1月還同比增長10%,2~5月卻出現同比下滑,前五個月銷量同比下滑了15%~16%。隨著復工復產逐步推進,國內剃鬚刀銷量降幅逐漸修窄,預計「6.18」銷量是上半年的高峰。
國產品牌崛起 極致性價比之戰
從競爭格局看,2019年國內剃鬚刀銷量中,外資品牌與中國本土品牌的佔比約為3:7;但銷售金額中,外資品牌與中國本土品牌的佔比約為6:4,外資品牌的均價約是中國本土品牌的四倍。呈現出飛科、小米、映趣等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場份額居前,飛利浦、博朗、松下等外資品牌佔據中高端市場的局面。
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國產剃鬚刀品牌發展勢頭也不容小覷。國產剃鬚刀主要品牌及企業包括小米(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飛科(上海飛科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奔騰(上海奔騰電工有限公司)、超人(超人集團有限公司)、真漢子(真和集團有限公司)、鼎鈴(浙江鼎鈴電器有限公司)、光科(浙江光科電器有限公司)等。
其中以上市公司飛科電器(603868.SH)和小米集團-W(1810.HK)旗下的電動剃鬚刀具備競爭力和爆發力,飛科的剃鬚刀甚至佔據國內電動剃鬚刀市場的半壁江山,2018年飛科剃鬚刀全球市場佔比上升至第五名,為4.3%。
根據中怡康統計數據,「FLYCO 飛科」品牌電動剃鬚刀2019年度線上和線下市場零售量佔比分別為46.15%、39.15%,子品牌「POREE 博銳」電動剃鬚刀2019年度線上和線下市場零售量佔比分別為5.30%、0.23%。
小米旗下的電動剃鬚刀品牌映趣則在2019年6月上線發起眾籌,不到半個月完成眾籌金額1125萬元,完成率高達14142%,月銷量28萬多臺。
作為男士剛需產品,國產電動剃鬚刀正在發力的主要點聚焦在極致性價比、外觀設計優化、充電續航功能提升等方面,較晚進入剃鬚刀市場的小米,能獲得亮眼的銷售成績,主要也來自於在上述發力點上取得了較好的平衡。
一位90後消費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己用電動剃鬚刀已經快10年,最開始入手的就是國產品牌,後來換成外資品牌,現在又用回了國產,他說道:「剃鬚刀是剛需,不需要那麼多花哨,能把剃鬚和相關功能體驗做好,兼顧美觀和性價比,就是好產品。」
梁斌則認為,剃鬚刀需求與人口性別結構有關,它的產品生命周期一般為兩三年,所以會有相對穩定的市場規模,國內預計每年可以保持4000萬臺以上的銷量,但是未來也會有天花板。因此國內剃鬚刀市場的發展趨勢將由量向質轉變,市場均價或將持續走高。「2019年均價走高,今年線上產品均價提升更為明顯。2019年國內電商銷量佔比超80%;2020年前五個月電商銷量佔比近85%,銷售金額佔比從去年同期的66%大幅提升到接近80%,線上均價從140元提升到150元。」梁斌表示,短期內競爭格局不會發生顛覆性變化,本土品牌要縮小价差,在產品提升上還要走很長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剃鬚刀市場增長已經在放緩,且行業集中度較高,留給中小企業(品牌)和新晉品牌的上升空間並不大。
以國產剃鬚刀龍頭飛科為例,2013~2018年期間其剃鬚刀業務持續增長至營收27.34億元,2019年卻出現了下滑,因該公司對子品牌博銳的型號削減和線下分銷渠道調整,對應的產量同比減少12.49%,剃鬚刀銷量和銷售收入則分別下滑了15%和11%,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年度庫存仍高達1200多萬隻,庫存量同比上升62.47%,消化庫存壓力明顯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