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cndown 羽絨金網
生產方想盡辦法地去處理鑽絨的問題,面料、針眼和工藝,都是著手的好方向,而從羽絨本身開始更是如此。
羽絨服在帶來溫暖與舒適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一些煩惱。
鑽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即使是動輒上千的羽絨服也不能倖免。它不但影響了羽絨服的美觀,還可能導致消費者過敏,更不用說劣質羽絨服帶來的打掃麻煩。
為了避免消費者出現虐心的情況,生產方也是想盡辦法地去處理鑽絨的問題,面料、針眼和工藝,都是著手的好方向,而從羽絨本身開始更是如此。
羽絨的鑽絨機理
在微觀狀態下,羽絨的絨朵會呈現一種樹狀的畫面,絨核是樹根,絨絲是樹幹,絨小枝則為樹枝。
在絨小枝上,還分布有大小不一的贅合物,三角形的稱為菱節,而丫形的稱為隆節,兩節之間的距離稱為節距。
絨絲的這種樹枝狀結構,註定了它會比其它絲狀物更容易發生鑽絨現象。
羽絨的絨絲帶電,其靜電電容極小,但只需少量電荷,絨絲之間就會互相排斥,彼此分離。而在羽絨服中,成千上萬的絨絲纖維就是這樣努力地保持著相互的距離,由此羽絨服就有了蓬鬆性。
然而就是因為蓬鬆性,讓靠近面料的絨絲不斷地產生一個外推的力。當羽絨服受到外力摩擦或者擠壓的時候,其內部充盈的靜止空氣會讓相鄰的面料膨脹,並從織物的各種縫隙和針眼處噴出,而樹枝狀的絨絲也順勢挺直了枝丫,跟隨著空氣插向孔洞。
絨絲和絨小枝組成的樹枝,賦予了羽絨鑽絨方向性,而絨小枝上的菱節、隆節,則會像倒鉤一樣,使絨絲卡在縫隙和針眼上,令整個鑽絨過程「只能向前,不能後退」。
蓬鬆度和含絨量,它們與鑽絨的關係
從羽絨的鑽絨機理上可以看出,羽絨的蓬鬆性正是羽絨服鑽絨的根本原因之一,那麼羽絨服的蓬鬆度和含絨量,又和鑽絨有什麼線性關係呢?
這裡可以通過兩組測試數據來體驗。
不同含絨量的鑽絨測試:
測試選取市場上3種常見的羽絨服面料,其中1#織物為防絨布,2#織物為尼絲紡,3#織物為PU塗層面料,而填充材料則選取白鴨絨,含絨量分別是70%絨、80%絨、.90%絨和95%絨。
由上圖測試結果可以看出,當填充物的含絨量為70%時,鑽出織物的羽絨根數相對較少,而隨著含絨量的增加,鑽出的羽絨隨之增多。當含絨量增至90%時,鑽出的羽絨根數最多,但當羽絨的含絨量達到95%時,鑽絨的根數卻減少了。
這個測試,反映了絨絲和羽絲的含量對鑽絨影響顯著。填充物的含絨量越高,絨絲和羽絲也隨之增加,在外力作用下,它們較容易從面料間隙或縫跡處鑽出;而當含絨量增至95%時,填充物主要由蓬鬆柔軟的大片絨朵構成,外力作用下的羽絨損傷隨之減少,另外交纏在一起的絨朵也會阻礙絨絲的脫落和鑽出。
不同蓬鬆度的鑽絨測試:
蓬鬆度代表著羽絨服的羽絨質量,一般指每30 g重量羽絨所佔體積(立方英寸)的數值。羽絨所佔體積的數值越大,羽絨中所含有的空氣就會相應變多。
實驗的樣品袋選用羽絨服裝常用的滌塔夫、尼絲紡、春亞紡以及雪梨紡 4 種面料,填充材料的蓬鬆度分別是300、350、400、450。
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鑽絨的情況會隨著羽絨蓬鬆度增加而下降,同時驗證了羽絨質量對鑽絨的影響極大。
參考文獻 | 《服用羽絨面料防鑽絨性影響因素研究》、《含絨量和縫製工藝對羽絨服防鑽絨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