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戰殭屍》創始人回首遊戲製作歷程:差一點就叫《活死人草坪...

2021-01-18 觸樂

《植物大戰殭屍》(Plants vs. Zombies)是風靡全球的遊戲品牌之一,不過設計師George Fan告訴Glixel,在剛開始的時候,遊戲的名稱還只是個佔位符。

在Fan帶領一支小團隊製作這款遊戲期間,寶開市場營銷部門設想了一連串遊戲名,如《Residential Evil》《Zambotany》和《Bloom and Doom》等,Fan本人最喜歡《Lawn of the Dead》(活死人草坪)。

Fan相信這就是未來的那個遊戲名,甚至為此重新設計了遊戲中的部分元素。「當時遊戲主題還不完整。」他說,「在泥土(而非草坪)上種植說得通,所以我設計了在棕色泥土背景上種植綠色植物的場景,色彩對比強烈。但當我聽說《活死人草坪》這個名字,我就將背景改成了一塊草坪。所以遊戲中的背景和植物都是綠色的。」

Fan和他的團隊花了兩年時間製作《活死人草坪》,直到有一天,寶開法務部門提醒也許應當和喬治·羅梅羅(George Romero,美國導演,被譽為現代恐怖電影之父)的公司談談,詢問對方是否同意他們使用這個與《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非常接近的名稱。

他們並沒有同意。

■ 設計的樂趣

前不久,Fan推出新作《八爪怪》(Octogeddon),玩家在遊戲中扮演一隻卡通化的章魚,橫衝直撞地摧毀《植物大戰殭屍》美術師Rich Werner筆下塑造的世界。與Fan之前的作品相仿,這款遊戲乍看上去非常簡單,但玩家很快就能體會到其難度、複雜性和幽默感。

在Fan的遊戲設計生涯中,他似乎很擅長將過於複雜的遊戲概念簡化,傳達給玩家最純粹的樂趣。

Fan的第一款遊戲是《瘋狂水族箱》(Insaniquarium),解構了《星際爭霸》等即時戰略遊戲的複雜的精細化管理。在剛開始的時候,你需要餵魚讓它們成長,不過隨著遊戲的進行,玩家不得不維持好魚缸的經濟發展,建造一個抵抗外星人侵略的防禦平臺。

「我使用了《星際爭霸》的基礎經濟系統,並將它提供給更廣泛的受眾。」Fan說。

作為一款免費網頁遊戲,《瘋狂水族箱》收穫了巨大成功。寶開與Fan取得聯繫,請求Fan將它做成一款完整遊戲,並交給寶開發行。在《瘋狂水族箱》之後,寶開又邀請他製作另一款遊戲。

《瘋狂水族箱》(Insaniquarium)

「我考慮為《瘋狂水族箱》製作續作,我會設計第二個魚缸和大量外星人。」

有趣的是在那段時間,Fan玩了很多塔防遊戲。《魔獸爭霸3》發布不久,市面上還出現了許多玩家自製Mod,受到這些玩法的影響,Fan也開始設想做一款塔防遊戲。與養魚相比,種植植物似乎更適合塔防玩法——植物可以抵禦進攻,就像炮臺發射捲心菜那樣。

不過據Fan透露,他製作的幾個早期原型並不太好玩兒,原因是玩家需要進行太多次點擊。Fan花了很多時間對當時還叫做《Weedlings》的遊戲進行調整,讓它變得更像一款塔防遊戲,並確保所有場景都在同一個屏幕內展開,不需要玩家拖動屏幕。

Fan之所以將敵人角色從外星人變成殭屍,目的是降低節奏。「你很早就能看到它們,也知道速度不會特別快。」他解釋道,「所以當它們朝你走來時,就可以制定出策略。」另外,由於植物種類很多,與其他塔防遊戲中的防禦武器相比,這款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和風格也更多元化。

「我並非隨意選擇了植物和殭屍這兩樣東西,之所以選擇它們,目的都是解決問題。」

Fan回憶說,當他將《植物大戰殭屍》發給從不玩遊戲的父母並看到他們通關後,他就知道這肯定會是一款大作。之後Fan又將遊戲發給了在暴雪工作的朋友,他們都很喜歡,並且同樣都通關了。寶開決定推遲一年發行這款遊戲,所以Fan能夠「將垃圾打磨成器」。這也意味著當寶開提議為《植物大戰殭屍》製作續作時,他並不是太感興趣。

相反,Fan決定著手製作一款新遊戲(但他提出了《植物大戰殭屍2》的時間旅行主題):《Yeti Train》。「我的目標是像《植物大戰殭屍》曾經做過的那樣,做一款簡化的RPG。我希望抽掉RPG的多餘脂肪,保留其精髓,並確保易於上手。」

儘管Fan覺得《Yeti Train》有一些有趣的東西,卻並不確信所有元素能完美融合。直到有一天,寶開內部的一次年度Game Jam促使他改變了主意。「我喜歡Game Jam。」他說,「沒有人能在一周內製作一款好遊戲,所以你不會擔心會出糗,但你仍然希望製作一款有趣的遊戲,在公司其他人面前展示。」

Fan為一款叫做《Full-Contact Bingo》的遊戲製作了原型。「我們偶然想到這個想法,感覺如果推出這款遊戲,所有人都會問,『為什麼從來沒有這樣的遊戲啊?太好玩了。』」就這樣,Fan決定放棄已經研發了六年之久的《Yeti Train》,轉而製作《Full-Contact Bingo》。

■ 《八爪怪》

2012年,Fan在《Bingo》發布前不久離開寶開,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參加一場Game Jam,並在那裡想到了《八爪怪》的核心概念。

那屆Ludam Dare遊戲開發大賽的主題是進化。

「我立即開始思考,哪些東西可以自然升級,並且有很好的比喻意義。」Fan想到了一隻章魚,章魚剛開始有兩隻觸角,不過在遊戲中會不斷進化,獲得更多觸角——這些觸角可能會是蛇、豪豬或者一頭大象的鼻子。

「我勾勒了這傢伙。」Fan說,「起初他是個好人,一隻像足球運動員那樣綁頭帶的英勇章魚,不過在琢磨玩家與誰對抗時,我決定將它設計成像哥斯拉那樣摧毀一切的東西。所以他更像是一個『反英雄』的主角。」

如果說《瘋狂水族箱》提煉了即時戰略遊戲的核心概念,《植物大戰殭屍》專注於塔防遊戲的基本玩法,那麼《八爪怪》則是對雙搖杆動作射擊遊戲進行了解構。玩家不必用雙搖杆控制章魚和射擊,只需要使用兩個按鈕,其中一個控制章魚順時針旋轉,另一個則是逆時針旋轉。當章魚在屏幕中央浮出海洋,四面八方的敵人都會攻擊它;玩家旋轉章魚,使用觸角對抗敵人。

這種操作方式似乎太容易,甚至讓人覺得無聊,但章魚的觸角數量很快會從兩隻變成3、4、5、6隻甚至更多,並且它們的形態有可能是噴射毒液的蛇、企鵝、拉拽潛艇的象鼻或者用來碾壓潛艇的蟹鉗。隨著觸角種類增加,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敵人,需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進攻策略。例如你也許需要凍住裝甲潛艇,讓蟹鉗有更多時間來碾碎它們,或使用毒蛇來對付速度較快的潛艇。

《八爪怪》的關卡橫跨海洋和陸地,在陸地上,你還可以控制章魚朝著左右兩個方向移動。這意味著你可以在遊戲中採用非常複雜的移動方式和戰術。

你可以選擇升級新觸角,或者在關卡之間的商店解鎖更多擁有不同DNA的附屬器官。遊戲還擁有與《植物大戰殭屍》類似的可愛動畫和幽默對白。《八爪怪》目前擁有5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有陸地和海洋關卡,通關一次需要大約兩小時,不過與Fan的前作相仿,這款遊戲也有不錯的重複可玩性。在解鎖所有物品和掌握所有技能之前,你需要多次嘗試。

儘管操作簡單且Fan之前的作品都在智慧型手機平臺獲得了成功,《八爪怪》暫時還沒有移動版本。「我考慮過這麼做。」Fan說,「我也考慮了遊戲的表現形式,《八爪怪》相當適合行動裝置,但我還不確定是否會推出移動版本。」

■ 喬治·羅梅羅

我確信《八爪怪》總有一天會登陸智慧型手機平臺——Fan從不是輕易放棄的人。當年他知道喬治·羅梅羅的公司不太可能同意寶開的一款小遊戲使用《活死人草坪》作為名稱,但他仍然嘗試過。

「這是我們的計劃。我看過電影《搖滾學校》(School of Rock)的一段幕後花絮,他們想要使用齊柏林飛艇樂隊的歌曲《Immigrant Song》,雖然這不太可能發生。」Fan解釋道,「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拍下了傑克·布萊克在1000名歡呼的粉絲面前提出請求的視頻,齊柏林飛艇樂隊被打動了,同意那首歌在影片中出現。」

George Fan

所以Fan也決定製作一款視頻,懇請喬治·羅梅羅準許他使用《活死人草坪》作為遊戲名稱。「我化裝成殭屍的樣子,這很搞笑,我在視頻中呻吟,而文字都變成了複雜的編程術語。也就是說,我使用部分遊戲鏡頭,像殭屍那樣乞求喬治·羅梅羅讓我使用那個名字。」

但是喬治·羅梅羅還是給寶開發了一封拒絕信。「他們也許根本沒有看那段視頻。」Fan本希望像《搖滾學校》裡的傑克·布萊克那樣完成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對方的強硬拒絕讓他和整個《植物大戰殭屍》團隊都感到沮喪。

「藝術家們真的鄙視這個名字(《植物大戰殭屍》)。」Fan說,「我後來跟《幻幻球》(Peggle)的開發者Sukhbir Sidhu聊了聊,他告訴我他曾希望將遊戲取名為《Pego》,所以建議我忘了這事兒……」

四年後,當《植物大戰殭屍》風靡全球之時,寶開市場營銷團隊受到了喬治·羅梅羅公司的一封來信——他們希望與寶開合作,藉助《植物大戰殭屍》宣傳一部新的殭屍電影。

時任寶開公共關係副總裁的Garth Chouteau說,他非常清楚《植物大戰殭屍》團隊此前與羅梅羅公司溝通的始末,而他在羅梅羅公司邀請後的反應也很簡單:「you can go fuck yourself.」

 

 

本文編譯自:rollingstone.com

原文標題:《'Octogeddon': The Next Big Thing From the Creator of 'Plants vs. Zombies'》

原作者:Brian Crecente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

相關焦點

  • 《植物大戰殭屍》十周年回顧——經典IP中成功模型
    在很多遊戲類型中,任何一款遊戲都能發揮出自己的特色,贏得玩家的肯定,這是非常罕見的。在IP十周年之際,「《植物大戰殭屍》系列的最新作品《植物大戰殭屍 和睦小鎮保衛戰》也將於與玩家見面。在這個遊戲打折的時候,讓我們帶玩家回顧一下這個系列的發展歷程,了解《植物大戰殭屍》的終極魅力。一鳴驚人的神作說到《植物大戰殭屍》的起源和誕生,有一個精彩的故事。
  • 益智策略類單機遊戲《植物大戰殭屍》
    《植物大戰殭屍》是由PopCap Games(寶開遊戲)開發的一款益智策略類單機遊戲,於2009年5月5日發售。玩家通過武裝多種植物切換不同的功能,快速有效地把殭屍阻擋在入侵的道路上。不同的敵人,不同的玩法構成五種不同的遊戲模式,加之黑夜、濃霧以及泳池之類的障礙增加了遊戲挑戰性。該作在PC上同時有普通版、年度版、和無盡版。
  • 遊戲雜談 《植物大戰殭屍》為什麼能經久不衰?
    而《植物大戰殭屍》這款遊戲,也不知道陪伴多少人度過童年。  自從2009年問世以來,十多年過去了,《植物大戰殭屍》這款遊戲為何還是頻頻出現在各路主播的屏幕上,又為何能讓即使已經通關過無數遍的人不感到厭煩呢?童年有你,我很開心  就拿筆者自己來說吧,筆者接觸到的第一款PC遊戲,就是《植物大戰殭屍》。
  • 【遊俠導讀】人盡皆知的《植物大戰殭屍》是PopCap遊戲公司旗下的...
    人盡皆知的《植物大戰殭屍》是PopCap遊戲公司旗下的塔防遊戲,而且PopCap將於明年推出玩家期待已久的續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原來的《植物大戰殭屍》會被甩到一邊自生自滅。  PopCap公司近日發布了iPhone和iPad版《植物大戰殭屍》的大幅度更新。
  • 今日遊戲:植物大戰殭屍三合一特別版 懷念以前玩遊戲的感覺
    >玩的第一款遊戲就是植物大戰殭屍精緻的畫面真的很讓人喜歡應粉絲的要求找了幾款非常好玩的植物大戰殭屍合集版給小夥伴們感謝粉絲們的支持,因為遊戲讓我們相聚話不多說,先看簡介《植物大戰殭屍》遊戲最早被命名為《活死人之園》(Lawn of the Dead
  • 《植物大戰殭屍》十周年回顧——經典IP生生不息的成功典範
    而喬治最喜歡的名字則是「活死人草坪」。但是這個名字和喪屍恐怖電影《活死人黎明》的名字實在太像了,由於喬治實在太喜歡這個名字,又怕直接套用會構成侵權,所以非常努力地向《活死人黎明》的導演羅梅羅聯繫,想要得到使用名字的許可。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不管喬治表現出多大的溝通誠意,羅梅羅方面還是給予了拒絕的回覆。無奈之下,團隊只能另尋他法。最終,團隊敲定了這個流傳後世的經典名字——植物大戰殭屍。
  • 植物大戰殭屍電腦版
    電腦版手機是打不開的,請不要用手機下載電腦版打不開了,來問我說主播遊戲怎麼打不開。電腦版所有版本遊戲存檔是通用的,比如說你想玩HD漢化3.1版的隱藏關卡,或者是想直接玩無盡,不想去慢慢的通關冒險關卡。那你可以去下載年度加強版或者下載無盡版,打開遊戲,按照下圖方法一鍵解鎖所有關卡就可以玩所有的電腦版的無盡了。
  • 植物大戰殭屍年度加強版
    《植物大戰殭屍》是由PopCap Games開發的一款益智策略類單機遊戲,於2009年5月5日發售。
  • 「歪比歪比,歪比巴卜」2020年《植物大戰殭屍》為什麼仍然火爆?
    而《植物大戰殭屍》這款遊戲,也不知道陪伴多少人度過童年。自從2009年問世以來,十多年過去了,《植物大戰殭屍》這款遊戲為何還是頻頻出現在各路主播的屏幕上,又為何能讓即使已經通關過無數遍的人不感到厭煩呢?
  • 植物大戰殭屍電腦版本「大多數都在這裡了」
    (這兩個版本有5個無盡模式,別的版本都是只有一個泳池無盡模式)年度加強版 https://www.lanzous.com/i9wi97a無盡版 https://www.lanzous.com/i9wiuba漢化原版這個就是最老的植物大戰殭屍遊戲版本,想玩最老的版本可以下載這個。
  • 植物大戰殭屍:被玩家用情懷綁架的經典神作
    當一款經典遊戲嘗試推陳出新時,最怕的莫過於玩家的情懷綁架。前些日子,《植物大戰殭屍3》(後文簡稱Pvz 3)低調發布。低調到什麼程度呢?在「植物大戰殭屍」長時間佔據單機遊戲搜索排行榜榜首的時候,7個月前就開啟內測的Pvz 3選擇在菲律賓悄悄地進行了軟啟動。
  • 《植物大戰殭屍: 和睦小鎮保衛戰》正式公布 「創始人版」現已正式發售
    今天(9月5日)EA官方正式公布《花園戰爭》系列最新作《植物大戰殭屍: 和睦小鎮保衛戰 Plants vs.
  • 植物大戰殭屍1代那些爆難的改版,沒開過掛的都是大神
    植物大戰殭屍1是一款不錯的遊戲,但是也很少有人會日復一日地去追求同一款遊戲,所以植物大戰殭屍1的各種改版就成為了玩家們的選擇,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植物大戰殭屍1那些爆難的改版。植物大戰殭屍95版植物大戰殭屍活死人版
  • 迷你世界大神製作新版殭屍博士,新穎的植物大戰殭屍玩家很喜歡
    這不,有一位玩家再次萌發新主意-想在迷你世界中玩植物大戰殭屍,想實現在一款遊戲中能接觸多種遊戲的感覺,只是有些玩家得知有這種想法時,不免有些取笑的意思,畢竟這沒有太大的可能性能實現。但這位玩家不認輸,在努力的一段時間後,成功的製作植物大戰殭屍新玩法,還有新版殭屍博士,曾說不可能完成的玩家,現在卻玩的不亦樂乎!
  • 《植物大戰殭屍2》改編3D電影《植物大戰殭屍》預告片 載歌載舞吃...
    全球人氣超火遊戲《植物大戰殭屍》續作《植物大戰殭屍2》已經上市,相信粉絲們早已體驗過,雖然國內「定製版」招來不少罵聲和質疑。不過就像《使命召喚》一樣牌子已經深入人心,再怎麼還是有人關注。這不,一部根據《植物大戰殭屍2:奇妙時空之旅》改編的3D電影就已經在火熱製作中了。
  • 植物大戰殭屍2_植物大戰殭屍2新聞_3DM新聞
    再得大將 《植物大戰殭屍2》製作人加入Oculus VR 虛擬實境頭盔廠商Oculus VR最近僱傭了《植物大戰殭屍2》的製作人Bernard Yee。
  • 一晃十年,回首植物與殭屍們的「後院戰爭」
    《植物大戰殭屍》在恰當的時間正好擊中休閒玩家的軟肋,以至於那些不玩遊戲的人,也心甘情願的捲入「後院戰爭」。仿佛一夜之間,電腦前的男女老少統統被魔法控制,齊刷刷的瘋狂購買遊戲。無論休閒還是硬核,幾乎所有人都被《植物大戰殭屍》吸引了過去。「每個人的後院都有植物,但你後院有殭屍嗎?」的宣傳語颳起一股風潮。  上市一個月後,《植物大戰殭屍》就有了 100 萬用戶;一年之後,用戶數量超過 1200 萬;兩年之後,《植物大戰殭屍》被下載了 1.4 億次。
  • 開發者訪談:《植物大戰殭屍》創意竟來自WAR3
    不過,在創作了《植物大戰殭屍》之後,作為它的創始人,美籍華裔遊戲設計師範喬治(George Fan)選擇了離開,他並沒有選擇給這個現象級大作研發續作,而是決定做獨立遊戲。範喬治離開EA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自己並不喜歡做帶有內購的免費遊戲。
  • 植物大戰殭屍:殭屍從水面來襲怎麼辦?盤點遊戲中的水中植物
    植物大戰殭屍:殭屍從水面來襲怎麼辦?盤點遊戲中的水中植物大家好,這裡是深空,一名有態度的遊戲玩家。我們都知道《植物大戰殭屍》是一款講究排兵布陣的益智策略遊戲,恐怖的殭屍即將來襲,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栽種各種不同的植物,依靠他們的能力來抵禦殭屍的入侵,保衛我們的花園。
  • 植物大戰殭屍2
    再得大將 《植物大戰殭屍2》製作人加入Oculus VR 虛擬實境頭盔廠商Oculus VR最近僱傭了《植物大戰殭屍2》的製作人Bernard 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