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UBC多大畢業的,工作也都體面,但其實工資就這麼個水平。」
生活在加拿大,大家平時沒事一般不會互相打聽「你工資多少」「你老公一個月賺多少錢」這類問題。這也就導致很多人對於在加拿大掙多高的薪水才能算是「小康」或「中產」,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近日,知乎上一位網友發起提問:
「一個月4000-5000加幣在加拿大多倫多工作,在加拿大是怎樣的生活水平?」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提問很快就在知乎上成為熱帖,100多名網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了彼此截然不同的回答。
一位33歲的華人妹子稱,自己2011年在加拿大碩士剛畢業時,每月稅後到手工資就$2900,當時租住在一棟獨立屋的小套間裡,租金530一個月。房子就在公司附近,每天步行10分鐘上班,因此也沒買車。吃飯每個月大概400,其餘消費300,每個月支出穩定在1200左右。一年下來,就攢了2萬加元(10萬人民幣)。
3年後,這位華人妹子拿著自己攢下來的6萬加元當首付,買了一棟2年新820呎價格30萬的公寓,成功上車。又過了4年,妹子把公寓以46萬的價格賣出,賺了一筆,換了Townhouse。接下來,妹子一邊上班,一邊搞副業,在2019年買了一棟130萬的獨立屋,首付45萬,都是自己的錢,以後每月還貸款。
示意圖
從這位華人妹子的勵志經歷來看,每月工資4000,稅後3000的情況,只要生活不奢侈,就能逐步達成自己攢錢買房的目標。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堅稱,月入四五千,在加拿大多倫多簡直「活不下去」,最多只能混成「最底層的中產」,在房價飆升的地區,很難靠自己存出首付,如果有了孩子,要買玩具、衣服、奶粉、報課外輔導班等,日子就更是緊巴巴了。
眾人爭論不休之際,一位華人小哥看不下去,直接放出大招——當場揭露了他所知道的多倫多多種職業的真實工資。
「我真的想說知乎上有些人太扯了吧,動不動年薪五六萬不要活了,不知道一個個做什麼工作。」
撂下狠話後,小哥直接上證據:
好友在IBM做項目IT,技術含量很高,但工資稅後不過3000罷了;
一位在加拿大五大銀行之一做全職銷售的朋友,一個月稅後到手僅1800;
多名在多倫多市中心公司做文職的朋友,每個月就2000;
之前待過的公司,加拿大本地企業大集團,部門經理,40多歲,手下管10幾個人,一個月稅後4000多。
小哥甩完一系列「工資表」後,直接吐槽:「難道以為外國的錢會從天上下嗎?」
「都是最近的事,不是很久以前的價格,都是多大、UBC本科畢業的,說起來大家學校都還行,工作說出去也都體面的,但拿到手的工資確實就這麼個工資。現實一點吧,加拿大不是溫柔鄉。」
「四五千就是對於一個在這邊受過較好學校高等教育的畢業生,在有職業專長、工作能力和綜合競爭力過關的情況下,所能尋摸到的一份非體力非勞力非重活的藍領以外的工作來說,挺不錯的工資!」
的確,據小編了解,加拿大溫哥華的很多國際大公司,比如所有畢業生擠破頭想進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之類,實際上工資低得超出很多人想像——剛進去的畢業生,擔任初級會計職位,年薪也就4萬出頭,每個月3000多,稅後到手更少。
不過,正如回帖中一位網友所說,在加拿大的好處是,工作和生活可以平衡,空閒時間可以做自喜歡的事情,或者搞副業搞兼職都行。並且,加拿大最看重工作經驗,通過工作時間的積累,跳槽,升職,加薪,前景都是比較穩定和光明的。
究竟賺多少錢,才能在加拿大過上理想的生活,這個引發無數網友爭議的問題,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