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第一期播出後,因為爾冬陞導演的「金句」,一直子引發了觀眾對這檔綜藝節目的好感!第二期播出後,這一節目成了爆款節目!
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李誠儒與郭敬明的爭論!這個事挺有意思,因為在第一季的時候,因為觀點的不一致,李誠儒與郭敬明有過「過節」!這一次觀點的交鋒源於一張S卡!這一期中,新人何昶希參演了《陳情令》片段,就參演效果來說是相當不理想的。趙薇很明確地談到一個細節。就是何昶希被劍刺中的感覺,觀眾們都可以感覺很假。如基本功過關的演員,即使是一根竹杆,都能表現出被刺穿的感覺。意下之意,何昶希不行。
可是郭敬明在最後卻給了他一張S卡!驚嚇到了眾人。就連後臺的演員都坐不住了。
董思怡發出提問:他是來當這裡是《少年之名》來選的啊!言下之意,他是來給自己電影選角的吧。事後,郭敬明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一是年輕演員需要給鼓勵,二是作為一名老師,好的學生要交,差的學生也要交。於是給了一張S卡。
郭敬明的解釋,引發了眾怒。
李誠儒與其正面剛:直言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做法。還談到了存在即合理是偷換概念!
陳凱歌導演也生氣了,他說直言不諱:不管誰投出S卡,都代表我們對演技的看法,節目組邀請我們,就是希望我們給出專業和正確的判斷。
演員董思怡表示:離譜!
馬伯騫說:「這是在拔苗助長」!
張大大表示:標準好像一直在變化,我困惑了。
著名娛樂點評大師丁太升怒懟郭敬明:就像笑話荒謬滑稽!
他還截取了去年自己評論他的言論:「一轉眼一年過去了,郭敬明還是去年的風範,只不過他的詭辯術讓他的自卑顯得更清晰了。」
其實,我挺理解郭敬明!
當大家抨擊郭敬明時,我只能嘲笑大家的愚鈍!這就是一檔娛樂性的節目。
節目的剪輯,臺前的劇本,人設的確立,都已經定了下來。郭敬明作為在娛樂圈混跡多年的人,他早已知曉如何利用平臺,最大限度的曝光自己。而節目組邀請他過來,不就是希望他引發出一些「話題」麼?
在這四位導師中,我感覺郭敬明是極端聰明的,能夠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一、四位導師,除郭敬明外,都功成名就。爾冬陞,就不說了。香港著名導演,拍出了許多獲大獎作品。陳凱歌也不說了,國內標誌性的導演。《霸王別姬》在國際上獲得大獎。趙薇演而優則導!青春愛情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取得了7.26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 [12] 。2015年,憑藉電影《親愛的》獲得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等獎項 [13] ;同年,其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港囧》取得了16.1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獲獎無數。
郭敬明呢?成功的商人。寫小說起家,賺得億萬家產。拍過《小時代》系列,口碑不佳。但也賺了一些錢。
郭敬明如果跟這三位導演談演技,是弊端!輸在了起跑線上。如果隨波逐流,就大眾化,泯然眾人也。這對於郭敬明的復出之路,是不利的。因此,當他用特別的行為,特別的言論,挑逗大眾神經,群而攻之時,他表現上折損了自己的公正性,但獲得了商業價值的曝光率,這是他所需要的,也是節目組需要的,流量代表著經濟地位呀。
二、郭敬明走的就是流量路線,罵罵他,他更出名。郭敬明從寫小說起,都是粉絲捧起來的,從文學底蘊來說,自然比不上莫言,陳忠實等人的小說。但郭敬明小說的想像力,故事性很好。擁有一大群的讀者。包括後來拍的《小時代》系列的影片,也是走流量路線,邀請了當前一線流量女星,比如,楊冪等人。他不需要作品的社會深度,因為,他拍的就是給社會中具有相同價值觀的群體看的。他只要賺到錢,就可以了。用他的說法就是,請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因為他這樣幹,對他影響不大。
當社會用道德的標準,專業的標準,去評價他的時候,對他沒有任何的影響。他反而更出名了。該出書出書,該拍電影拍電影,該參加綜藝參加綜藝,依舊賺錢吸金。
三、郭敬明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與選擇,在影視行業的標準中,他是個新人。換一種說法,他只是個孩子。但他卻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郭敬明才氣過人。從一介平民,能獲得如此成就,實屬不易。這一點,我們要肯定。對於我們而言,可能窮其一生,也不能在上海買一套房。不能請得起楊冪做事。但郭敬明做到了。他從社會底層走到現在,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他在每一個選擇中,會依據自己的標準做出一個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即使存在問題,但無妨。因為,他知道他價值最大化的點就在於爭議。同時,業務的不精,導致他在行業大咖面前,只能夠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能突顯出他的與眾不同!比如,趙薇的低調,源於兩位前輩在,這也讓她在這一檔節目中的存在感不強。
作為一句努力在娛樂圈復出的郭敬明,他自然需要有自己搏出位的方式,這個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爭議,從而增加了爆光率!
郭敬明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