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2.0:流量大戰勝負已分,線下出擊OMO

2020-12-27 騰訊網

本文由傳習邦於2020年3月2日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關注傳習邦(微信公眾號ID:chuanxibang),深刻洞察教育行業。傳道學習,教育興邦。

撰文 | Bugle X

編輯 | 万俟俊

在精銳教育大舉轉型OMO平臺之後,隨著抗「疫」之戰演化為一場持久戰,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為區域教培龍頭的集體衝動。正如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2020年的抗「疫」之戰,正在成為國內教培行業進擊OMO、走向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之元年。

始作俑者,精銳教育。繼而跟進者,昂立教育、四季教育.....浩浩蕩蕩一大堆教培業「地頭蛇」正在路上。OMO必將成為2020年國內K12教培行業的主題詞。

- 01-

逆勢增持,Yiheng Capital豪賭精銳OMO

精銳的OMO戰略成效如何?精銳創始人兼CEO張熙明言,5年投資6億元之後,精銳的「學習力」系統不僅升級到11.0,成為一個強大的數據中臺,線上的精銳在線早已在2019年實現2億元收入,2020年精銳的在線業務有望實現10億元收入,達到400%的增長。

2月底,精銳發行2500萬美元可轉債,IPO買入的老股東Yiheng Capital大手筆接盤,豪賭精銳OMO。

在線教育的1.0版本為B2C模式的在線大班課、在線小班課、在線一對一。在線大班課的代表企業為在線三強——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後起之秀的跟誰學則以400%+的超常規增長,引發業內外的紛紛質疑。在線小班課,尚非主流,由新東方旗下的東方優播「孤獨探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新東方在線的股價一路猛漲,可視為資本對於在線小班模式的認可。

在線一對一,則是掌門一對一、精銳在線兩強的爭霸戰。儘管兩者的定位不同,掌門一對一定位中低端,面向三級以下市場擴張,精銳在線定位高端、超高端,聚焦在一二線城市,但張熙早已放眼:精銳在線,聯手精銳戰略投資的溢米教育,擴張的目標正是劍指在線一對一龍頭老大。

- 02-

「明兮」倒閉,中小在線項目慌不擇路

一位教培業人士透露,在線教育模式的根本在於流量的獲取,由於B2C時代的在線三強早已發展壯大,2019年暑期大戰之後基本「壟斷」大流量平臺,腰部以下的在線項目,若無強大的線下流量支撐,必然「失血」而死。

作為從業12年的教培業老兵,精銳CEO張熙早已一針見血地指出,2020年戰「疫」之年,上有在線B2C巨頭、下有線下強勢品牌OMO轉型,60%的中小在線項目必將以倒閉、「跑路」收場。

戰「疫」期間,接二連三的中小在線項目倒閉,似乎正在應驗張熙的預言。實際上,戰「疫」期間第一個倒閉的教培企業,不是被迫全線停課的線下機構,而是一度登錄新三板的在線IT培訓機構兄弟連。進入2月,深處「大語文」風口、一度獲得李開復創新工場資本加持的明兮大語文一夜垮臺,留下四千失學的在校生,淪為20多家在線機構爭相「瓜分」的禁臠,其中不乏迭獲融資的知名機構。

黑貓投訴明兮大語文相關數據

明兮大語文只有四千在讀生,卻有大批中小在線機構跨界爭搶,從一個側面暴露了戰「疫」期間中小在線機構缺流量、缺模式,慌不擇路的饑渴狀態。

- 03-

「3+1」格局,在線教育流量大戰勝負已分

抗「疫」之際,B2C在線三強以「免費」「公益」招徠,爭相卡位大流量平臺,切走了大部分的線上流量。據說,大舉投放的學而思網校一個月內便完成全年「拉新」任務,短時期內的在線用戶增長甚至達到2000%之高。猿輔導、作業幫大致也是一飛沖天的走勢。B2C在線教育板塊的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對於大部分資本而言,繼續投資B2C在線項目實際已失去戰略價值——正如電商大戰,京東、天貓、拼多多三強並起,無死角「壟斷」流量,再無風投敢投B2C電商。

因而,B2C在線教育3+1的格局——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 + 跟誰學——已經固化,接下來便會向中小在線項目佔據的細分市場擴散,戰「疫」之後,大量的中小在線項目不是死於流量的「失血」,便是死於資本的「冷漠」。大規模的B2C在線教育正在接近尾聲。

在線教育的B2C大戰勝負已判,一方面終結了一大串中小在線項目的「逆襲」之路,另一方面又成功開啟規模更加宏大、在線滲透更加深入的OMO時代。

同樣以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作為參照系——在B2C電商大戰之後,電商巨頭集體轉向線下謀求「便宜」流量,轉向線上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線下巨頭蘇寧、國美則或是通過併購,或是通過內部孵化,補足在線部分,從另一個方向轉型為新零售巨頭。

- 04-

轉戰OMO, 線下「地頭蛇」的集體選擇

可以想見,同樣的故事鏈條會發生在B2C在線教育巨頭。初起之際,學而思網校獨立於線下,專注發展。一旦線上流量走向「飽和」,好未來的線上、線下「兩張皮」必將走向融合,為在讀生提供「融合型」的教學服務。作業幫則是崛起於2B進校軟體,本具線下基因。唯有出生於題庫軟體的猿輔導需要一定程度的重新布局,補足線下拉取「便宜」流量之不足。

當然,在線教育的OMO時代,主力部隊卻是精銳式的線下龍頭。2020年戰「疫」,長達一個季度時間線下培訓無法恢復,強勢的線下教培品牌緊急遷移在讀生線上教學。一個多月過去,在讀生「平移」基本順利,沒有一個區域龍頭因為肺炎疫情而被迫「空轉」。一些IT積累雄厚、提前做好準備的線下龍頭甚至逆勢擴張,趁著中小機構無法服務學生,爭搶寶貴的生源。

舉例而言,精銳2月份實現收入3億元左右,基本全部在線下「交付」教學。春節之後的一個禮拜時間,精銳成功平移了12萬在讀生,趁勢推出區別於線下的在線課程,發展成精銳在線、線下門店網絡並駕齊驅的OMO平臺。

傳習邦了解到,除了精銳,大部分的線下教培都已採取了大致相同的戰「疫」策略:第一步先「平移」在讀生,完成寒假班的教學任務,第二步則緊跟「停課不停學」的部署,迅速啟動內部的OMO轉型,力圖跟上開學的節奏,打一個春季招生的翻身仗。OMO轉型,正是線下龍頭、區域龍頭集體的衝動。

- 05-

本土化的K12教培,線下軍團仍為主流

眾所周知,線下為國內K12課外輔導的絕對主流,並非偶然:一方面教學規律使然,就學習效果而言,線下線上不是一個可比度的量級;另一方面,國內的教學體制使然,小升初階段基本以城市、甚至區縣為單位,中考國內分為150多個考區,高考也遠非全國同一張卷子定勝負。

不僅考試區域化,教科書、教學進度同樣呈現本地化的特徵。

可以說,國內K12教育最大的特徵,便是本地化。對於B2C的在線大班課模式,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各自教學進度不同、各自針對的考試不同,甚至各自的教科書不同,一堂多達千人的大課,實際的教學效果只能讓人「嘿嘿」。

K12教育本身的本土化,決定了國內中小學課外輔導必定長期處於高度分散的市場格局。傳習邦預測,一旦國內中小學教學秩序恢復正常,國內教培行業的主流也將逐步恢復「常態」,由紮根本土的「地頭蛇」繼續主導。

另一方面,疫情也讓不少線下「地頭蛇」對於以下兩個「真相」感同身受——

一是,線上,並無想像中的巨大壁壘,搭載一個雲平臺,引入一套直播系統,認真培訓線上師資,適配線上教研,線下機構也能飛速「上網」,轉型為OMO企業。

一是,在連續十年,上百億投入之後,市場已被在線項目充分教育,至少對一部分人群,在線教育已是深入人心。

- 06-

OMO在線教育,價值重估正在到來

於是,不光精銳,昂立教育、卓越教育、四季教育......林林總總一大批都已走上OMO徵程。具體的路徑一般是:傳統的線下部分之外另組在線事業部,最後線上線下融為一體,同一本地化教研、同一師資、同一教學效果,線上線下由家長、在讀生按需選擇。

相比模型單一的B2C機構,OMO轉型之後的線下巨頭一方面成功保留「看家本領」——本地化教研、本地化師資,另一方面也重新發現線下店面、師資、員工的線上流量價值。腦補一下,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個人本質上都是一個「媒體」,精銳、昂立、卓越、四季這些線下龍頭,不僅可以通過遍布街角、社區的店面線上線下導流,上萬、數千員工、老師組合起來也是一個龐大的「人傳人」流量平臺.....

眾所周知,國內的線上流量為少數幾個平臺事實上「壟斷」。流量平臺的「壟斷」,實際造成B2C在線平臺趨向壟斷。與「壟斷」流量相比,來自線下店面、線下「人傳人」的流量更為「便宜」,正是國內在線教育的又一大增長極。

戰「疫」之後,國內在線教育B2C、OMO兩大模式並存。對於上市的線下機構而言,線上一翼飛速增長,大規模「便宜」流量加持,勢必經歷一場大規模的價值重估。這也是凱雷集團堅定持有、Yiheng Capital逆勢增持精銳教育的根本原因。對於國內教培業的OMO大轉型,傳習邦繼續跟進研究。

更多閱讀推薦

聰明的人都「在看」

相關焦點

  • 教育OMO,安慰劑還是特效藥?
    官方顯示,即使遭遇嚴重的疫情利空,精銳教育仍實現半個月純在線新籤現金銷售超 1 億,且預計整個 2 月份將實現 2.5 億 - 3 億元的業務收入,大部分來自精銳在線平臺。 而 OMO 模式下,不論是線下機構開發線上引流輕產品還是線上機構開設線下體驗店,線下獲得的生源可以線上促活,線上獲得的流量可以導入線下,線上線下流量將雙向交織,互相導流,既能開拓彼此新的服務邊界、市場增量,又通過線下流量拉低獲客成本,還能提高線下店的坪效。
  • 流量思維搞不好在線教育
    但近來不少人發現,儘管上了不少網課,砸了不少錢,孩子的提分效果並不突出,以至於在線教育市場出現了一波退課潮。在疫情影響下,在線教育成為今年網際網路行業的風口,吸引各路資本潮水般湧入。在線教育的火爆,也圈粉了大量本就焦慮的家長們。一時間,下至咿呀學語的幼兒,上至備戰高考的少年,幾乎都要報上幾門網課,才算跟上時代潮流。
  • 騰訊教育年度盛典科汛林文仲:教育線上線下融合OMO模式是必然趨勢
    12月2日,2020「迴響中國」騰訊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本屆活動以「共迎挑戰 共贏未來」為主題,邀請知名教育政策專家、傑出教育機構領導者、教育研究與教育投資機構、教育媒體人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形勢下教育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疫情催熱教育OMO模式,瑞思英語扭虧為盈背後的理性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讓上千家線下教育機構倒閉,與此同時在線教育機構獲得加速發展,大量線下教培機構開始探索數位化轉型。在經歷一輪生死考驗之後,OMO模式正被更多教育企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如同新零售行業一樣,線上競爭之後開始線下的整合,最後形成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在教育領域,線上線下融合也一定是最後的發展趨勢。」
  • 三立教育孫海牧:線上標準化,線下個性化 OMO天然適合國際教育
    當全球8.6億學生,別無選擇地通過在線方式參與到學習中來的時候,仿佛一夜之間,OMO成了線下機構再次圖強的利器。一些資深的業內人士,認為OMO更多只是一個概念。而許多教育專家們,也發出了「不要因為疫情就放大在線教育」的觀點。到底孰是孰非?目前,全國各地復工開學在即,疫情後,教培行業與機構,會讓OMO落地生根嗎?線上的教培機構也會來線下擴大戰線嗎?
  • 三立教育孫海牧:線上標準化,線下個性化,OMO天然適合國際教育
    當全球8.6億學生,別無選擇地通過在線方式參與到學習中來的時候,仿佛一夜之間,OMO成了線下機構再次圖強的利器。一些資深的業內人士,認為OMO更多只是一個概念。而許多教育專家們,也發出了「不要因為疫情就放大在線教育」的觀點。到底孰是孰非?目前,全國各地復工開學在即,疫情後,教培行業與機構,會讓OMO落地生根嗎?
  • 教育暑期戰:一場不能輸的戰爭|教育|在線教育|字節跳動|新東方|好...
    教育暑期營銷戰正在全面升級。據行業某社群反映,山東濰坊線下培訓機構為應對線上K12巨頭的「低價課」,被迫轉用線上打法圈線下流量:語數外三科,只要99元,就可以學一個暑假。甚至有「瘋狂」的機構直接推0元暑期課,報名就送一袋大米和一桶花生油。
  • 徐樊磊:在線教育「淘金時代」結束 「顛覆線下教育」為時尚早
    2018年,行業進入「小步快跑」階段,在線少兒英語等細分領域發展迅速。而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淘金時代的結束」,能夠變現的在線教育形式已經挖掘得差不多了。「線上、線下教育場景的創新融合在未來教育在線化中會成為主旋律,而不是簡單地把線下教育搬到線上,我們認為這會重塑傳統教育的流程。」徐樊磊說。
  • 2020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創新趨勢:雙師直播大班課、OMO模式
    ,紛紛轉向線上課堂,推動用戶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在線教育在政策支持和需求增長下加速滲透,用戶在線學習習慣逐步養成。  雙師直播大班課:主講+輔導保障教學質量與效果  多年來,在線教育行業經歷了大班課、小班課、一對一教學等教學模式的試驗,到現在雙師直播大班課已成為行業內主流教學模式。雙師模式,即主講老師在大班課上統一教學,輔導老師在小班內跟蹤學員,實現精準輔導。
  • 昂立STEM OMO戰略發布會:線上線下兩翼齊飛,自由切換
    研判形勢快速出擊,布局OMO教育模式2020新冠肺炎對教育行業產生巨大衝擊,昂立STEM OMO轉型勢在必行。在雄厚的教研基礎和師資實力加持下,新冠肺炎之「危」,反而成為昂立STEM加速實現在線轉型之「機」。
  • 在線教育 2020:錢不能斷,也剩不下
    線下教育是差距競爭,在線教育是等距競爭。原則上來講公海裡的流量是趨於無限。缺少線下實體店的信任背書,要塑造品牌影響力,就需要通過大規模、多場景投放形成鼓點效應不斷擊打散落的用戶,最後形成網狀連成一片,讓每一個新進入的用戶都會被周遭環境融合而使用某家的產品。秉承著這樣的思路,在線教育公司最高佔比成本投入就是營銷費用。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作為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體驗周的活動,本次大會針對疫情後學生回流線下等真實現狀,聚焦在線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挑戰和重構,在上海市智慧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遇挑戰而謀變,臨變局而思危,與眾多教育專家共謀前瞻。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民辦教育「民智計劃」、家輝培優、張堰文教科創園提供支持。
  • 在線教育行業現「搶錢大戰」 會引發下一個樂視嗎?
    未來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李盈盈)2020年收官在即,這一年,在線教育風頭無兩,不僅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而且成為資本的寵兒。據不完全統計,在教育行業高達1000億元的融資中,在線教育融資近400億元。儘管2020年面臨資本寒冬,但是,在線教育機構融資數額巨大,人們不禁感嘆,在線教育領域似有「搶錢大戰」之勢。
  • 搭建在線教育系統與線下的區別是什麼
    我們知道,以前線下教育比較流行,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線上教育出現方便了我們的學習,它們之間的聯繫性不是特別大,但是卻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搭建在線教育系統對線下有什麼影響呢?並且相對於線下教育所面臨的這五點問題,通過線上教育是可以很好的進行解決的。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對比,主要擁有以下的優勢:1、空間優勢:搭建在線教育系統,使人們可以直接在家裡進行學習,降低了空間上的成本。
  • 疫情下的教育機構:線下課程「轉戰」線上 在線教育迎爆發點?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疫情下的教育機構:線下課程「轉戰」線上 在線教育迎來爆發點?本報記者 李向磊 周口報導大年初二,農曆新年的氛圍正濃厚,張曉(化名)就開始準備上課了。另一方面,疫情也給予了在線教育發展的市場機會,各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推出免費課程。正在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每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發展,也倒逼傳統線下培訓機構擁抱網際網路,線上機構和線下機構的市場份額會重構,前者的市場份額將會有明顯的提升。
  • 瘋狂的在線教育:巨頭進場、燒錢、二三梯隊出局
    但所謂眾生百態,巨頭們的步伐並沒有想像中的步調一致,用一句話來形容2020年網際網路巨頭做在線教育的境況就是,騰訊穩中求進,阿里在摸索,字節意圖大力出奇蹟,百度在專注AI教育,網易在精煉平臺......巨頭能做好在線教育嗎?不僅傳統的「BAT」耕耘教育已久,在線教育的火熱,讓BBATWPD(字節、百度、阿里、騰訊、網易、拼多多、滴滴)等網際網路企業都加入戰局。
  • 從流量暴增到斷崖式下跌,在線大班課一年的戰勢壓縮至免費課
    這次疫情對於在線教育來說是一場突如起來的品牌之戰,其實是整體組織迅速反應力的一次檢驗。文:王上疫情下,「停課不停學」已經開展了兩個月,在線免費課也隨之推進,而今,隨著公立學校的網課常規化,甚至部分地區公立校逐步複課,在線免費課的流量呈現了「斷崖式下跌」。
  • 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在線教育企業圖譜行業集中度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CR5=15.2%,約為線下教育3.3倍據艾瑞諮詢統計核算,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2573億元,其中營收前5的企業營收合計約392億元,CR5為15.2%。
  • 後疫情時代,湃學堂為教育機構提供「升級轉型」的機會!
    隨著疫情陰霾漸漸消退,教育行業也紛紛復甦。早在在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教育界別的委員們就已經給教育機構指明了方向:抓住線上教育帶來的「轉型升級。 「雖然疫情給大多數行業帶來了衝擊,但也給在線教育等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省政協委員寇綱這樣說。
  • 伴魚品牌聲量漸增 在線少兒英語「狩獵者」主動出擊
    再聯繫其前不久的地鐵廣告、鋪滿北京樓宇電梯及公交車的線下廣告,伴魚的品牌曝光聲量漸增。事實上,若追溯伴魚在在線少兒英語領域"安營紮寨"的歷史,我們看到,在某種程度上,伴魚更像是在線教育賽道的狩獵者,靜悄悄地入局伺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