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雷射型「小牛」飛彈
這一網站消息稱,此次訂購的「小牛」是雷射半主動制導型號,可能是AGM-65E2/L系列。飛彈發射後,通過跟蹤機載瞄準吊艙發出的雷射光斑,擊中目標,精度可達1米,一般認為是空地飛彈中精度最高的一種制導方式,附加損傷也好控制,不過對於有雷射告警、能夠使用煙霧等幹擾措施的對手,這種制導方式比較容易受幹擾,E2/L型「小牛」飛彈,還有一個136公斤(300磅)的戰鬥部,比早期型的57公斤戰鬥部威力大了不少。圖片:F-16發射「小牛」
「小牛」飛彈具有三種類型的導引頭,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射程都是22公裡左右。1972年在越戰時期投入使用的早期型AGM-65A/B型,是電視制導型,而2007年投產的H/K型「小牛」,改用了更先進的CCD電視制導,而D/F/G型「小牛」,採用了全天候打擊能力更好的紅外成像導引頭。圖片:「小牛」是A-10的標配
「小牛」飛彈自投產以來,生產量非常巨大,雷聲公司聲稱迄今已經生產了多達69000多枚飛彈,並有6000多枚飛彈用於作戰。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的A-10、F-16、F-18等戰機一同發射了多達5100枚「小牛」,讓伊拉克的裝甲部隊成為一堆廢鐵,特別在著名的「死亡公路」上,很多伊軍的坦克裝甲車輛都是被「小牛」擊毀的,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一共發射了900多枚。圖片:海灣戰爭中被小牛幹翻的T-72
誕生40多年,美軍不捨得讓「小牛」飛彈停產,一方面是由於接替它和「地獄火」的AGM-179「聯合空地飛彈」(JAGM)現在還沒有投產,另一方面就是「小牛」十分便宜,10萬美元一發的雷射型,只比約8.5萬美元(2019財年)一發的「陶」式反坦克飛彈略貴一點點,比起動輒130萬美元的AGM-158「賈思姆」這樣的隱形中遠程空地飛彈便宜多了。圖片:海灣戰爭中的A-10,掛有小牛
那就是俄制Kh-29戰術空地飛彈,是2000年前後隨蘇-30MKK戰鬥機一起引進的,有半主動雷射、電視制導等多種型號,Kh-29射程也是30公裡左右,但重量(600多公斤,「小牛」後期型約300公斤)、威力(戰鬥部高達320公斤)遠比「小牛」大,但這類戰術空地飛彈,需要在絕對制空權下才好使用,我空軍後來還是大批為殲轟-7A、殲-10B/C、殲-16等戰機採購了使用渦噴發動機、射程超過200公裡的KD88空地飛彈。圖片:Kh-29的雷射制導型
應該說,如果國產戰機也想要使用類似「小牛」的短程戰術空地飛彈,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直-9D直升機採用的鷹擊9小型空地飛彈,正是有主動雷達/電視/半主動雷射制導多種型號的,發展一種國產版「小牛」是現成的,唯一的疑問是究竟需不需要?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