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此刻的張嘉譯,正拿著劇本,風風火火的前往《國家使命》劇組拍攝現場。
到達劇組後,張嘉譯頭一件事,就是跟剛見面的女演員講,「咱倆先碰頭聊聊劇本吧。」
結果,兩人沒聊幾句,女演員就覺得不對勁兒,原來這個叫張嘉譯的演員,根本就沒有按劇本來。
女演員壓抑著性子問:「你這個不對吧,這劇本上那麼一大段詞,你怎麼都改沒了?」
張嘉譯一臉真誠道:「對啊 ,是沒了,我跟導演說過了,改了。」
一聽這話,女演員頓時脾氣就上來了,但看著張嘉譯這一臉坦誠的樣兒,又把火氣硬生生壓下去了,她說:「下一次麻煩你,臨場改戲之前,告訴你的隊友,謝謝。」
導演看到兩人「不對付」之後,趕緊過來勸:「王老師,您別生氣啊,這個戲啊,張嘉譯跟我討論過了,我倆覺得改一改挺好的。」
這個被稱作「王老師」的女演員,聽到這話,火氣終是壓不住了。
她說:「導演,你不知道,我昨晚準備了好久,我所有的詞都背下來了,你們開拍時才告訴我改了,你說我能不氣嗎?」
說著,女演員又扭頭瞪了張嘉譯一眼,眼神裡滿是怒意。
此刻的兩人,萬萬想不到,這一不愉快的開場,竟然是老天安排的緣分。
時隔多年後,當張嘉譯在訪談《可凡傾聽》裡再提起這一幕,他哈哈大笑:
「據說,人家當時頭一回跟我見面,就被我氣得不輕,反正連著好幾天都沒給我好臉色,誰能想到最後她能成為我老婆呢?」
這個頭一次見面,就被張嘉譯惹生氣的女演員,就是他日後的老婆,王海燕。
如今,兩人已經相愛16年了,每每提起兩人的戀愛故事,很多人都會感慨,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緣分天註定。
不打不相識,歡喜冤家終結緣
話說,自從張嘉譯自作主張改了劇本之後,王海燕就對張嘉譯印象很是不好。
兩人除了在戲裡交流,私下根本不怎麼說話。
但萬萬沒想到,張嘉譯日後還是「老毛病」不斷,遇到他覺得劇本不合適的地方,還是改。
不過,這次張嘉譯學「聰明」了,改之前他會主動來問王海燕,認認真真給對方說他的想法,王海燕仔細琢磨之後,慢慢覺得張嘉譯這人其實並不壞。
不僅人不壞,恰恰相反,他對演戲還真是挺有一套的。
甚至到後來,兩人越來越分不清,到底這種互相欣賞的感覺,是在戲裡,還是在現實。
直到有一天,張嘉譯突然送給王海燕一個水晶手鐲之後,兩人才確定了彼此的心意。
那天,原本是劇組一個化妝師過生日,張嘉譯和王海燕就跟著劇組其他同事,一起去商場給化妝師挑禮物。
當時王海燕看上幾個手鐲,她逐個戴上去,一邊試一邊說:「這幾個都挺好看的,但今天是人家過生日,我就給壽星買一個得了。」
買完之後,一群人就跟著走出來,快出商場門口的時候,張嘉譯忽然對大家說:「你們等一下,我去上個洗手間。」
大家聽了,包括王海燕在內,並不覺得奇怪,誰也不知道,張嘉譯其實根本沒有去洗手間。
回到劇組後,王海燕剛進自己房間休息,就聽到電話響了。
電話那頭正是張嘉譯,說是有事情找她。
結果,王海燕剛打開門,就看見張嘉譯站在門口,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王海燕手裡就被張嘉譯塞了一個盒子,她打開一看,正是當時在商場看上的那個水晶手鐲。
看著手裡的鐲子,再看看張嘉譯扭頭離去的背影,王海燕笑了。
從那以後, 兩人就好上了。
得知兩人好上之後,劇組人都打趣道:「當初是誰說張嘉譯討厭的,又是誰說王海燕玻璃心的,你們倆難道那時候就暗送秋波了?」
而張嘉譯和王海燕都互相低著頭,任憑大家打趣。
後來,王海燕問張嘉譯:「當時一大堆人圍在那兒,你怎麼就知道我喜歡那個水晶手鐲的?」
張嘉譯說:「我當時一直在偷偷看你,我看你拿著那個鐲子試了兩次,我就覺得你肯定喜歡。」
或許,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不打不相識吧,從剛開始兩人互相看不順眼,到現在的默默關心。
張嘉譯和王海燕這對歡喜冤家,終是把戀愛從戲裡談到了現實。
3年磨合期,縱使吵架不相離
戀愛後,兩人還是各自拼事業,最忙的時候,兩人相聚在一起的時間,一年不到一個月。
不見面,不代表不聯繫。
張嘉譯和王海燕兩人,雖然一個天南,一個海北,但只要兩人有空,都會通電話,就像拉家常一樣聊天。
「今天拍了什麼戲,什麼時候收工,收工之後幹了什麼」,兩人都像做匯報一樣,通過電話傳達給對方。
或許,正是這種不間斷的聯繫,讓王海燕和張嘉譯覺得踏實又滿足。
就像王海燕說的:「雖然我們不能時刻見面,但彼此今天做了些什麼,我們都知道,好像他就在我身邊一樣。」
有時候,張嘉譯也會出其不意的,為王海燕準備驚喜。
當時王海燕在深圳拍戲,張嘉譯在北京,到了兩人正常的通話時間,張嘉譯的手機一直沒有人接。
後來,電話終於接了,還是張嘉譯身邊的助理接的,助理告訴王海燕,「嘉哥今天戲排滿了,現在還拍著呢,根本顧不上打電話。」
王海燕聽了很是理解,她交代幾句注意休息後,想都沒想就掛了。
到了晚上,王海燕回到酒店休息,張嘉譯的電話終於來了, 開口就是:「今天太忙了,拍戲累死了。」
王海燕幸福的聽著張嘉譯發牢騷,告訴他要保重身體,別只顧工作。
就在這時,王海燕突然聽見門鈴響了,她還跟電話那頭的張嘉譯說:「有人來敲門了,我去瞧瞧是誰。」
結果,打開門一看,來人就是張嘉譯,見王海燕震驚得說不出話,張嘉譯還把手機放在耳邊,說道:「瞧見是誰來了嗎?」
後來,王海燕說:「他就是這樣一個出其不意的人,總會給你帶來無數驚喜。」
雖然,兩人的戀愛很甜,但磨合期間,也是真的辛苦。
兩人性格不一樣,王海燕是個急脾氣,但是很宅,基本上能在家一呆就是一天;而張嘉譯是個慢性子,卻愛交朋友,出去玩。
就為打麻將這件事,王海燕沒少跟張嘉譯慪氣。
當時,張嘉譯只要約到老朋友打麻將,基本上一打就是一個通宵,氣得王海燕摔電話說:「那你別回來了,跟麻將過吧。」
對此,張嘉譯說:「確實,打麻將這事兒,不只王海燕急,我朋友的老婆也急,我們哥幾個都不好過。」
後來,張嘉譯跟朋友想出來一招,要是想打麻將了,就去給對方老婆送禮物,說好話,意思是:「借你家那口子,出來玩一會兒。」
慢慢,王海燕和張嘉譯兩人各退一步。
王海燕放張嘉譯去打麻將,但是到了約定的時間,必須回家。
所以,有時候張嘉譯不管多在興頭上,只要一到12點,立刻就打住,他說:「行了,哥幾個都回吧,要不然老婆一生氣,下次誰也別想出來了。」
除了兩人在打麻將上鬧彆扭,喝酒也是一個問題。
張嘉譯是不喝酒,王海燕卻超級能喝。
用張嘉譯的話來說,「一般家裡,到了晚上門響了,基本上都是老爺們醉醺醺的喊,我回來了;我們家正相反,我們家是門開了, 我媳婦回來喊,快去給我倒杯水來。」
不過, 雖然兩人興趣愛好不同,也為此吵過很多架,但在吵吵鬧鬧中,兩人對彼此的優點,缺點都了解的更加徹底。
戀愛3年後,張嘉譯對王海燕說:「我們結婚吧。」
王海燕一聽,說道:「行啊,走吧,領證去吧。」
就這樣,兩人沒有拍婚紗照,也沒有辦婚禮,只是領了個證,就把婚姻大事給辦了。
婚後,兩人幾乎就不吵了,張嘉譯說:「可能磨合的時候把架吵完了,現在只剩下相親相愛了。」
緣分天註定,不離不棄16年
從2004年相識到現在,張嘉譯和王海燕已經相愛16年了。
雖然兩人都是二婚,但張嘉譯對待王海燕卻是一如從前,他是越來越顧家,想念家,離不開家。
尤其40歲那年,張嘉譯有了女兒後,更是從超級老公變身超級奶爸。
在《非常靜距離》裡,主持人問他:「你是不是特別嬌慣你女兒啊?」
張嘉譯一聽,特得意的說:「實話說吧,40歲有的孩子,我真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我不嬌慣她誰嬌慣她。」
說這話的時候,張嘉譯滿眼都是笑意,看上去說不出的幸福。
雖然張嘉譯一直投身於家庭,但事業上的他,沒有止步。
這麼多年,他給觀眾奉獻的經典,不計其數。
他是國內少有的實力派,既能拍諜戰劇,也能拍生活劇。
從原來的《借槍》,《雙槍李向陽》,《國家使命》,到《蝸居》,《伴侶夫妻》,《心術》,《白鹿原》,一直在不斷突破自己。
尤其最近幾年,張嘉譯從超級好爸爸,到富有魅力的大叔,幾乎可以說,他什麼都能演。
而且每一年都是超高產,《一僕二主》,《我的!體育老師》,《獵場》,《生逢燦爛的日子》,每一部都反響很好。
只是,這麼高強度的工作, 讓他收穫了讚譽,也帶來了痛苦。
他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病情的折磨讓他備受煎熬,50歲的年紀就已頭髮花白。
他曾說,最難受的時候,每天要先用熱水衝後背,才能讓身體慢慢活動開。
如今,看到他把「張嘉譯」改為「張嘉益」,大概也是為了健康祈福吧。
或許,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張嘉譯為何如此拼命演戲?
其實,他一是真心喜歡演戲,二是為了家庭。
他曾告訴過王海燕,「我生是你的丈夫,死了是你的「錢夫」,你放心,我一定努力掙錢,不會讓你和女兒受半點苦。」
雖然張嘉譯這種為家人努力的態度,很是感人,但也希望他能夠多保重身體, 畢竟有健康才會有一切。
俗話說,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再富裕的物質生活,不如內心真正的滿足。
願你能夠明白,人生的快樂,並不是財富很多,而是欲望很少,父母康健,妻兒和睦,一家人和和美美,才是人生最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