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要如何自我調整?心理諮詢師:試試這些辦法

2020-12-23 中原新聞網

說起拖延症,可能很多朋友都很關心。到底什麼是拖延症?面對拖延症,我們可以做哪些調整?21日,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劉天對此進行了解答。   什麼是拖延症?

大致可以分三類

劉天介紹,拖延症指的是明知有害後果的前提下,仍然將原有計劃向後推遲,從而導致不良後果的一種自我調節失敗的心理現象。患者存在執行任務的意向,但是往往主觀地推遲開始或完成任務活動。拖延行為通常延續至此任務的最後期限,才著手利用剩餘的少量時間完成任務,通常會產生不符合標準的任務結果。拖延行為往往會伴有低自我效能感,並會引發個體一系列的負性情緒,如焦躁、愧疚、抑鬱等。另外拖延還會導致人際關係緊張,自我形象嚴重受損等。

拖延症的成因往往較為複雜,涉及人格特質、社會心理環境等,由此可以大略分為以下三種不同類型。

失敗恐懼型:這類拖延其本質是在面對威脅性事件時產生的一種本能反應。這類拖延患者內在認為拖延之後的失敗不再是因為自己無能所導致的,而是因為時間不夠而導致的,從而保護其自尊不受傷害。(例如:我是有能力完成任務的,只是客觀原因導致了時間不夠而已。)

完美主義型:完美主義者往往給自己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他們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得無可挑剔。因此,一方面完美主義者推遲行動的開始,因為他們覺得如果不能做到萬事俱備,行動就不可能完美,因此他們遲遲不能開始行動。另一方面因為完美主義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吹毛求疵上,根本就沒有機會開始行動。(例如:我還沒有買齊所有最好的的健身裝備,我就不能夠開始健身。)

意志薄弱型:這類拖延患者往往不願意消耗自己精力。難以忍受痛苦辛苦地學習,他們往往懶散,想要休息。對於意志薄弱拖延的個體來說,消耗內部能量特別是腦力勞動意味著痛苦,休息與休閒意味著輕鬆快樂。原始的本能力量與自我控制力相抗衡,取得了勝利。意志薄弱拖延症患者認為應該勞逸結合,應該讓自己休息一下。不想讓自己那麼辛苦,結果往往就是一拖再拖,很難開始和完成任務。各種事實都反映他們趨樂避苦,自我控制力差。

 面對拖延可以做點什麼?

試試從行為和心理上做一些自我調整

面對拖延,我們可以做點什麼呢?劉天建議,大家可以試試從行為和心理上做一些自我調整。

 行為層面:

1.拒絕完美主義,做得再差也比不做強

最好的時機就是從現在開始,做得再差也比不做強。試著把心態調整為:不管那麼多,先開始再說。

 2.拆解計劃,為要做的任務列明步驟

我們需要的是有時間軸的計劃,周期越短,越細化到每天需要做的事,越容易一鼓作氣地堅持下來。

比如就像站在樓下,目標是到樓頂一樣。拖延的人只會站在樓下焦慮:樓這麼高,我不可能上去;然而未來成功的那些人,早已經去尋找或建造樓梯了。

將計劃按時間軸進行分解,就是你心中通往成功的臺階。你知道目標就在那,只要按照臺階走,就能成功。

3.給計劃做一個優先級排序

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上班、吃飯、洗澡、睡覺……想做的事情更多:看書、健身、玩遊戲、刷劇……把這些事按重要性和必須性做一個優先級排序,把重要和計劃中必須要做的事情優先做。

比如:轉行課程關乎以後能否轉行成功,能否實現我的人生目標,屬於重要且必須要做的事情;而綜藝節目只能帶來眼前的開心和放鬆,屬於不重要的事情,可以作為完成任務後的獎勵。

4.周期性堅持

將你的計劃劃分周期,每個周期內給自己1-2次豁免機會。你可以用來處理意外情況或者只是想偷個懶。

用早起計劃舉例,用「每周五天,6:00前起床『代替』從今天起,我每天要6:00起床」,心理壓力會小很多,也更容易堅持。這種方法可以避免意外的事情打亂我們的計劃,避免我們因喪失成就感而徹底放棄。每個新周期的開始也給了我們重新開始的力量。

心理層面:

森田療法理念是比較適用於拖延症的。具體而言,就是不去理會那些打攪你的情緒波動(比如對自己說:「你要鬱悶就鬱悶吧,不管你了。」然後就不理會了)。順其自然,專心做你要做的事情。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湖中,會泛起一圈圈漣漪,你若不理,湖面最終會自己平靜下來;倘若你過於注意那顆小石子,試圖把它撈出來,反而會激起更大的波瀾,使湖面不得平靜。

可以把你當時因為一時情緒想要做的事情(比如上網、玩遊戲、看電影、看小說等等)記下來,告訴自己等你做完工作就去做那些事情,然後就專心工作,等到工作結束再去做記下的事情。

此外,劉天表示,要想戰勝拖延,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改變思維方式,尤其是改變潛意識,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自我對話的方式。下面是一些自我對話的tips(括號裡是要丟棄的自我對話方式):

1.我選擇/我想要……VS(我必須/我一定得……)

2.這個任務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VS(這個任務太大了)

3.我今天要開始做……VS(我今天必須完成……)

4.我也可以是平凡人VS(我必須完美/出類拔萃)

5.我一定要休息娛樂/休息娛樂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VS (我沒空休息娛樂/休息娛樂就是偷懶)

劉天說,如果最後以上的方法你都嘗試過,但是你還是始終無法自行緩解你的拖延狀況,並且由此你持續感覺到挫敗,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甚至有時候感覺很絕望。那麼尋求專業的幫助是一個非常必要的選擇,藥物治療和個體心理治療對治療拖延症和情緒障礙有良好的作用。(記者 李丹)

相關焦點

  • 井邊灣心理:教你如何挑選心理諮詢師
    今天井邊灣心理就教大家如何挑選心理諮詢師:1、看機構(1)心理諮詢機構必須有國家頒發的營業執照,沒有國家頒發的心理諮詢行業的營業執照是不能開展心理諮詢業務的。(2)好的心理諮詢機構是可以很好地保障諮客利益的,可以提供集體診斷,也可以提供更換諮詢師服務。也能保證心理諮詢達到良好的效果。
  • 拖延症,拜拜了您嘞!
    看到這些話,部分讀者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是不是你們有時候也說出過這些話或者有這些想法呢,被猜中心思的小夥伴們別緊張,拖延症不可怕,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們將乾貨滿滿。正所謂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想要打敗拖延症,我們就必須先要了解拖延症,人人都在說拖延,人人想辦法克服拖延,那麼,何為拖延症呢?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 我知道拖延症很難改,但這些方法真的有用
    我遇到過一個同事,有非常嚴重的拖延症。給她一項工作,說好三點完成,拖到四點還沒搞定,甚至能拖到五六點才能交稿。為了治她的這個毛病,我想了很多辦法,終於讓她改變了不少。但這個過程,真的太累了,耽誤工作,還勞心費神。
  • 2018第一天:拖延症終結指南
    這位來訪者,有嚴重的拖延症,但今天的故事要從她的開車經歷說起。這位來訪者雖不是老司機,但也有5年駕齡,這幾年開車,出過幾次小事故。但最奇妙的是她發現,每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父親都剛好在車上。這位來訪者,也有嚴重的拖延症,而她的拖延,是為了和父親的意志對抗。(並不是所有的拖延都是這個原因,但對這位來訪者來說是如此)因為頭腦被爸爸控制了,身體才是自己的,於是,身體通過拖延,來對抗頭腦中父親強加的意志。
  • 非科班出身,如何做心理諮詢師?
    讀在職的人呢,在這個讀在職期間,要去找醫院(精神科醫院),還有心理諮詢機構,第三個就是學校,去做實習,做心理諮詢師的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你可以偶爾地接一接團體的案子,或者是僅僅在這裡見習,了解一下機構或是高校,如何接待來訪者,如何和來訪者建立初步的聯繫,整個諮詢流程是什麼樣子,諮詢師要做哪些工作。這些經驗,對你以後個人執業都非常有幫助。
  • 你的拖延症治不好,是因為......
    如果你只是在快要向老闆交差之前焦躁不安,拖拖拉拉,就是沒法專心趕工——那麼你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沒病(如果是這種情況,請直接跳過第一部分,看第二部分)。注意力缺失症更完整的學名是注意力缺失多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根據美國《心理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的標準,ADHD在七歲之前即表現出症狀。
  • 《拖延症終結者》
    這是我在滬江分享「如何治療拖延症」的PPT。所以,人要偷懶,不肯動,貪吃,都是為了原始人存儲能量的考慮,因為人要存儲脂肪來防止食物不足,這是原始本能。而理性智能掌握前瞻性思考、分析、決策、利益評估。理性智能和原始本能相比,通常總會落敗。開心最重要「這件事情有意義」和「這件事情不開心」相比,總是不開心佔上風。
  • 心理諮詢師:如何走出自己的心理陰影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心理有問題了,我開始很討厭這樣的軟弱的自己。我渴望老師能夠幫幫我,讓我知道我自己怎麼想的。通過專業的心理分析,諮詢師能感受到小A被壓抑的強烈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情緒不會自動消失,而是會在不斷地壓抑中轉變為心理創傷和心理陰影,並在某種契機觸動下導致復發甚至崩潰。
  • 拖延,我要拿你怎麼辦?
    當我認定一場集體大會浪費我的時間,但我又沒辦法拒絕的時候,拖延就會產生了。這些帶著「應該」「必須」字眼的事件,往往會強勢的綁架內心的意願而出現拖延的行為,這時候的拖延變得正常和自然。聽一位諮詢師講的一個例子,他說曾經有個研究生找他做心理諮詢,這個學生每天去實驗室都要遲到,他的導師規定他早上九點去實驗室。他也很願意遵守。
  • 新冠來襲,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整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在流行,人們一方面逐漸增加了防範病毒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可能會過度焦慮、恐懼,導致失眠、心情沮喪、無所適從,這些情緒可能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影響身體健康。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穩定好自己的心態,不因情緒而影響身心健康、更有效的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呢?
  • 「拖延症」的英文是?用英文聊聊如何提高做事效率!
    在聽 Sofia 公布她的「打擊拖延症」妙招前,先來學學這些單詞吧!due (adj.) 到期的due 的中文為「到期的;預期的;預計的」。而常見片語 due to 意思則是「由於」,同 because of。These library books are due on Monday.
  • 銳學教育:心理諮詢師考點之心理諮詢方法
    4、強化的時機:出現目標行為時立即給予強化,不能拖延時間。隨時間進程,強化物可以由物質刺激變為精神獎勵,待目標行為固化為習慣後,最終可以撤銷強化物。(三)系統脫敏法/交互抑制法:創始人是沃爾普,源自貓動物實驗。1、治療原理:應用交互抑制的基本原理創立的。
  •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與中國哲學的真我、假我從古至今,對於「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在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從事心理諮詢多年,隨著對心理學的學習與研究發現:西方心理學家和中國哲學家對於「我」的解讀,像縱橫交錯的平行空間,賦予其更加豐富多彩的象徵意義。西方心理學家眼中的「我」: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
  • 央視點名心理諮詢行業亂象,如何判斷諮詢師是否靠譜?
    去當地高校心理學院詢問判斷諮詢師是否具有資質判斷其從業資質的其他標準如何判斷諮詢師的勝任力? 彩蛋:看央視爸爸手撕心理諮詢行業亂象!心理健康從業者及其職責心理諮詢師的服務對很多消費者而言都是非常貴的,除了少數高校的臨床心理學培訓中心會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的心理諮詢服務之外,大部分的心理諮詢師收費在300-1000元/小時之間,所以在給出具體怎麼找一個諮詢師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這個行業的服務人員有哪些、他們可以提供怎樣的服務、以及你自己需要怎樣的服務。
  • 為什麼寶寶早上醒來就哭,是起床氣還是拖延症,你有什麼好辦法
    孩子有拖延症是誰的問題外公總是喜歡按時間節點做事,一分鐘都不肯耽擱。比如,到了吃飯的時間,就會大聲對寶寶說別玩了,該吃飯了,不管寶寶是在玩遊戲還是在看繪本。只要寶寶沒有按照外公的要求做該做的事,外公就會大聲呼喚或者強制孩子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在他的觀念中,所有事情都必須做個提前量,提前準備,提前做好。
  • 作業短拖延長,治療寫作業拖延症別再搏命了,用這4種辦法
    不提寫作業,提起來都是爹娘的淚不過大部分父母遇到的不是這種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的悲催孩子,而是本來作業很短,卻被拖延症孩子拉得很長的狀態。寒假不用每天寫作業了,但是臨近開學,才發現,其實每天的痛苦不是沒有了,而是憋了一股後勁兒,到了假期最後集中發作了。
  • 拖延症有救了?科學家為你找到了「藉口」!
    因為不喜歡,所以用拖延的方式表達反抗。3.不知所措。有時候,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或者選擇太多,而且很難弄清楚從哪裡開始,所以什麼也沒做。4.僥倖心理。有些人認為他們會在重壓之下一氣呵成完成工作,因此會拖延,直到最後一刻。5.即時滿足。
  • 遇到「爛桃花」,如何「快準狠」地掐掉,別犯拖延症
    遇到爛桃花,要快狠準地掐掉,越快越好!為什麼要再三強調「快」呢?因為人性的另一個弱點是:拖延症。日常生活中的拖延症。什麼是「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種自我調節的失敗,會影響心理健康,讓人有強烈的自責感、負罪感、自我否定和自我貶低。
  • 用「現在就做」向拖延症宣戰
    身在職場,你可以有「慢慢來」的沉穩心態,但絕不能有磨蹭、拖延的做事習慣。一個滿腦袋裝著「慢慢來、反正還有時間」的人,以為慢工可以出細活,卻不知最後往往得到的不是「細活」。而是「趕活」,試問:趕出來的工作,質量能好到哪裡去呢?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拖延症患者是怎麼「趕活」的:拖延症患者通常是時間觀念較差的人,他們先是過分模糊地估測時間,後是過分清晰地預判時間。
  • 王七七快樂開唱《拖延症女孩》 2020繼續展現俏皮自我
    這首歌因為充滿幽默而坦然的自我調侃,被眾多年輕人自發討論和翻唱,「我得把這首歌分享給我那個積極又可愛的同學!」「平凡女孩的徵途,也可以是星辰大海」「完了我也要老的快了,因為我長得帥」……音樂用戶紛紛留言分享這首歌帶給他們的靈感和快樂,該曲更是在某知名社交互動平臺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被傳播了過億次,王七七還登上了央視網絡春晚與劉憲華一起表演,這個「心寬體胖」的元氣大女孩,也跟著歌曲進入大眾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