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問: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在本次的六周展主題活動中,我們將乘著時光機穿梭在時空的長河裡。去白堊紀探索遠古時期的生命,去古代和未來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探索我們在時空中所處的方位,並思考個人與自然,與文明之間的千絲萬縷的關係。
第一站:回到白堊紀
時光機回到遠古的白堊紀森林,在這裡住著一群恐龍,它們是怎麼捕食、怎麼行走、怎麼打架的呢?它們是如何與身邊的其他生物共處的呢?讓我們去一探究竟吧!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孩子們了解了恐龍的故事,在六周展主題活動中,小朋友們拿著恐龍道具一邊表演,一邊給大家介紹「最大的肉食恐龍是霸王龍,最強大的草食恐龍是三角龍,牙齒最多的恐龍是鴨嘴龍,最長的恐龍是梁龍。」
「恐龍們的顏色和爬行姿勢也不一樣哦,有些是兩隻腳走路,有些是四隻腳。」
「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
一個個關於恐龍的小知識就這樣被孩子們揭秘了。
「我們和恐龍是一起生活的嗎?」、「現在恐龍去哪兒了呢?」.別急別急,讓我們走進時空博物館去揭秘吧。
第二站:時空博物館
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現代社會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便利的生活?讓我們跟隨拓界者小組的腳步,了解《漢字的故事》《我們的姓氏》《錢幣的發展》以及《現代的科技》等,在參觀時空博物館的同時,感受人類文明發展的魅力。
在六周展的展示過程中,拓界者組的小朋友佩戴著自己製作的講解員標牌,自信大方地介紹自己「大家好,我是六個小矮人時空博物館的講解員.」並向大小觀眾講解自己負責的版塊,還活躍地與臺下的觀眾們進行提問互動,帶領大家穿越在不同的時空。
第三站:鳥的世界之旅
鳥和人類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共享一片天空,了解鳥類的生活方式,既能增加孩子們和大自然的接觸,也能引導、豐富孩子們對於時空這一主題的深層理解,思考人與自然、人與地球的共處之道。
我們細分了「鳥兒是怎麼樣生寶寶的」、「鳥兒的棲息地」、「鳥的遷徙」、「鳥,人類的朋友」等小主題,進行了系統的鳥類知識學習。
來聽聽海底小縱隊的小朋友們的分享吧。
「小鳥是先生蛋、再孵蛋,才有鳥寶寶的。」
「鳥的棲息地主要分為森林類、曠野類、水棲類和沼澤類.」
「候鳥要遷徙,從寒冷的地方飛到暖和的地方,它們是和很多小鳥一起遷徙.」
「小鳥的棲息地被破壞得很嚴重,你們知道要如何修復嘛?第一,要保護森林。第二.」
每個小組在六周的主題框架下,從孩子好奇的角度出發,逐層剖析。並拓展分化出許多相關知識點進行了解,擴充孩子的知識面。教學活動安排方面也力求趣味化,從多個領域全面地培養孩子的能力。
在展示中,大家此次主要以解說的方式展開,培養孩子勇敢地站在公眾面前進行演說,鍛鍊語言表達能力並敢於展示自己。與此同時,孩子們根據自己講解的內容,需進行一定的邏輯思維和記憶等,這些都是不小的考驗。對於什麼是責任,團隊和合作,相信小朋友在這次活動中,也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
我們身處的時空,不僅是恐龍、鳥類的時空,在過去,在現在,在未來,我們身處的時空,也是所有生命的時空。所以,珍惜時間,愛護空間,期待我們時空的燦爛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