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70後的音樂啟蒙老師——《萬裡長城永不倒》

2020-12-04 戀歌bar



可能對於許多內地的觀眾來說,第一次接觸到香港電視連續劇不是《上海灘》,不是《射鵰英雄傳》,而是《大俠霍元甲》。

該劇是由香港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前身)拍攝。1981年9月28日香港首播。引入到內地,是在1983年。這是中國大陸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連續劇。

當時內地版本片頭覺得大俠二字有舊時代色彩,遂把這兩個字去掉,直接霍元甲三個字。同時在歌曲間奏的時候用滾滾的黃河與巍峨的長城鏡頭代替了原版裡面劇情剪輯的部分。這可能是內地的審查部門想在片頭裡表達一下愛國情懷吧。

兒時的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類型的電視劇,第一次聽到如此讓人血脈僨張的旋律!甚至是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做香港,也是第一次知道居然有人叫霍元甲這麼古怪的名字。幸好我們已經上了小學,還能認識「霍」這個字。

在今天看來並不算曲折離奇的劇情在那個年代的觀眾看來卻顯得尤為虐心。最不忍看的就是霍元甲被「福壽膏」折磨得死去活來和結尾中毒身亡的場面。最後一集裡,陳真為了給霍元甲報仇,赤手空拳擊斃真實身份是日本人的主謀者,真是大快人心!

儘管梁小龍的幾個小動作明顯模仿李小龍,但依然令許多沒看到過李小龍版陳真的觀眾大開眼界,驚為天人。這種脫離了《少林寺》中武術運動員們套路動作的純本港招式更加引人入勝。

黃元申,梁小龍,徐小明們拳拳到肉的武打設計;乾淨利落的武打聲效;民族氣節與兒女情長的完美結合;香港麗的電視為了追求高清視覺效果,全部採用膠片拍攝;堪比現代MV的片頭製作……幾乎滿足了所有人的感官享受。

而對於那些有著敏感音樂神經的人來說,這部電視劇更多的功效是給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港樂的大門!可以說,劇中的主題歌(現在都流行叫主題曲了)對於70後基本算是一座裡程碑似的存在!

八十年代初期,中國大陸的內地群眾幾乎聽不到這種製作如此精良的音樂作品。頂多知道有個女生叫鄧麗君,有個男生叫劉文正,還得偷偷摸摸的聽,生怕被發現打上流氓的標籤。

那時的聽眾基本是60後年輕人的天下,青少年永遠都是音樂受眾的主力軍。70後的小不點兒們依然天天懵懂的玩著泥巴,扇著piaji,滾著自行車鋼圈滿街瘋跑。

在內地,粵語歌可以說是聞所未聞,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還有一種方言叫粵語。羅文、譚詠麟、許冠傑、葉麗儀、甄妮……這些名字根本就是傳說。大家聽到更多的是我們國內老藝術家們歌頌類的作品,當然他們那時候風華正茂,估計也只有他們能有條件聽到港臺歌曲。

歲月就在這一片祥和安康的國語歌曲中默默靜好著。於是一首振聾發聵的粵語歌-《萬裡長城永不倒》橫空出世了!

本人談不上精通音樂,對於基本樂理也早早就還給小學音樂老師了。但本著我業餘我快樂的歪理,一直浸淫在音樂世界裡數十載,也體會出一些在音樂上不為人所道的小感受。

1984年央視第二屆春晚請來了香港歌星張明敏。據說在香港,那時張明敏的名氣也就是現在的十八線歌星吧。

這屆春晚有個環節,就是可以讓觀眾給直播現場的總臺打電話,點播歌手演唱什麼歌。印象中姜昆和趙忠祥手裡拿著白條子,說某某地區的觀眾誰誰誰打來點播電話,要點誰唱的什麼歌,然後這個歌手就真的演唱了這首歌。

那時尚年幼,哪知道真假啊?還沒等聽完張明敏唱完《我的中國心》,就哭著喊著讓三十多歲的老媽趕緊去打電話點播,讓張明敏唱《萬裡長城永不倒》!

那個年代普通人家哪有電話呀?大三十兒晚上的全過年呢,誰也不能去附近工廠借電話打呀?老媽當然不會去,急得我如熱鍋上的螞蟻,大喊著要是再不點播,戴眼鏡穿西服這小子就不能唱霍元甲啦!

然並卵……隨後,《壟上行》、《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這三首令本呆在深深的失落中大失所望,雖然也好聽,但再也找不到那種氣勢磅礴的感覺了!

霍元甲在1984年除夕的那個晚上到底沒有出現。

事實是,不光那時的我認為張明敏是演唱《萬裡長城永不倒》的歌手,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許多鄰居也認為他就是原唱歌手,津津樂道又萬分遺憾的談論了整整半個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兩首歌的旋律歌詞和演唱者當然截然不同,就是因為它們的配器太相似了。我發現這類關於民族國家情懷的歌曲都喜歡用定音鼓開篇和終曲;都喜歡加上只有一個「啊」字的大量人員伴唱;都有中型規模的弦樂和選取得當的幾種銅管樂,加上幾種典型的民族樂器,再加上最重要的現代電聲樂隊。

三者同得,天衣無縫。氣勢磅礴的中國風頓時撲面而來!中西合璧這招兒在當年大量港劇主題曲中的運用比比皆是。在此情形下,演唱者的聲線區別對於當年懵懂的人們來說,不易分辨也不足為奇了。

同年代的中國大陸樂壇,暫且不談歌手,只談配器水平,就被港樂甩出幾十條街。我們有交響樂團,有民樂團,全是考級才能進團的水平,自然不在話下。但電聲樂隊始終抬不起頭來!具體原因無從知曉。

一直納悶都是同樣的吉他,貝斯,架子鼓,為什麼出來的音色和港樂相差那麼多呢?調音臺的問題嗎?還是人的觀念問題?抑或是體制的問題?而能把這三種樂團的神韻精髓完美結合起來的作品幾乎沒有!

大陸從來不缺音樂大家。但要麼驚動世界,要麼就是流於平庸。更多貼近人心深處的中間地帶就一直這麼空白著。

在港樂最輝煌的八十年代,早期的我們除了靠著大量的翻錄翻唱(車禍現場般的配器水準)來維持著虛假的樂壇繁榮,就基本上毫無建樹了。

後期幸好有郭峰在1986年國際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會上推出了《讓世界充滿愛》,明顯帶動了國內的樂壇水平,除了湧現出了大量當年叱吒風雲,現在偶爾露頭的歌手,配器水平也上了一個大臺階!不管是不是有香港方面的幫忙,至少我們自己的流行歌曲中,很少再能聽到高中音樂興趣小組水平的配器了。

《萬裡長城永不倒》這首歌由黎小田作曲,盧國沾作詞,葉振棠演唱。這是正解!網上所謂的羅文也唱過這首歌是不負責任的非處女座強迫症之徒的以訛傳訛。至於其他比較有影響力的版本還有兩位。

一位是本劇的導演兼製片人兼陳真師傅獨臂老人的扮演者徐小明先生。徐小明的唱腔和成龍有類似的地方,特別有辨識度。因為從小跟隨身為粵劇演員的父母在粵劇團長大,受過正宗的粵劇訓練,唱腔難免帶有一些粵劇的味道,和這首氣勢磅礴的歌有些違和感。

同時伴奏採用了聽感上明顯比較小型的樂隊,進入主歌的時候又採用了嵌頓感很強的節奏型。又因為是若干年後重新灌錄的,架子鼓用的是當年特別流行的電音鼓,伴唱僅僅是找了幾個女聲湊合的。又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吧,點睛之筆的竹笛也沒找,頓失原版的中國風和大氣之感。

多年以後,徐小明在內地演出時總是保持了他這個版本的節奏型。因為是主創者和演員歌手的多重身份,他唱這首歌也算合情合理。每次演出的時候徐小明都會像洪金寶和于魁智附體似的,一定要在間奏的時候表演一段拳法和展示一下有著標準戲曲感覺的身段手勢。雖有些無釐頭,總體感覺也算帶給觀眾行雲流水般的暢快。

還有一位是2012年過世的呂念祖老師。他的版本有兩個。一個是大家最早在1985年除夕夜看到的,在北京工體舉辦的那屆讓央視至今無比汗顏的「史上最失敗」春晚上現場演唱的。

對!你沒聽錯,貨真價實的現場真唱!沒有耳返,沒有伴奏帶,現場樂隊伴奏,還帶指揮的。可惜了呂老師那兩隻滿懷激情,擴張程度堪比爾康的鼻孔了。

演唱氣勢是有了,專業技巧也夠了,就是清亮高亢的專業嗓音帶著強烈的革命色彩,再配上慘不忍睹的不知道從哪兒找來的臨時大樂隊胡亂拼湊起來的伴奏,場館面積太大又沒有耳返造成數次拖拍,前奏一起讓我就想把奶奶家那臺可憐的14寸黑白電視砸了!

不過那年汪明荃唱的《家鄉》真是太太好聽了!雖然是假唱吧,那也是央視硬逼的。那時無比渴望所有的歌手全部假唱!因為現場的那個破樂隊簡直就是專業攪局來的。

另一個錄音室版本就好多了,是之前1983年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發行的一盤磁帶。他把這首歌連著唱了兩遍,一遍粵語一遍國語。這是怕聽眾聽不懂粵語日後聲討嗎?

這個版本的伴奏不知道是哪個領導良心發現,放權給主創人員了。基本忠實於原版,尤其是貝斯和鼓的音色。乃至於當年得到這盤磁帶的時候,明知道不是原版的,也當寶貝似的自欺欺人,把這個版本當原版聽。要是能把這個版本放到85年的春晚上直接假唱就太完美了!這是一版良心之作,儘管呂老師的演唱少了深情悲愴,多了技巧和激進,但不得不承認在當年這是最好的翻唱版本了。

最後說說這首歌的原唱者葉振棠。20世紀70年代,葉振棠擔任「新特樂」樂隊主音歌手。之後與鄔馬利、黃正光組成「馬正棠」樂隊。1980年,葉振棠為電視劇《浮生六劫》演唱了同名主題曲,因此開始被眾多電視劇官方邀請演唱主題曲。

《萬裡長城永不倒》這首歌是他最廣為人知的標誌性歌曲,如今已經76歲高齡的葉老當年演唱這首曾經作為亞視臺歌的時候正值壯年,氣息很足,唱功紮實。

作為和關正杰分庭抗禮葉振棠,也是演唱電視劇主題曲最多的歌手。

他的唱腔飽含內斂的鋒芒,激昂之處不失大俠的深情,低婉之時不失大俠的隱忍。和關正杰一樣,聲線都是渾厚而不尖利,與鄭少秋清亮的香帥風採截然不同。最適合演唱這類俠肝義膽的江湖兒女情。與黎小田,盧國沾二位大師的搭配可謂天作之合!

遺憾的是他所在的唱片公司沒有抓住機會,錯失了讓葉振棠在大陸名震天下的機遇。

1988年除夕,央視春晚劇組費盡千辛萬苦,從香港請來了著名的歌星——葉振棠。起初唱片公司是不同意的,因為葉振棠視力很弱,近乎失明。為了防止其發生意外,由張明敏專程陪同來到北京!

但是很遺憾,葉振棠在現場演唱《遊子心》時,因為視力太弱,加之邊唱邊後退,導致沒有看清身後的臺階,險些跌坐在舞臺上!

從大年初一的首次重播起,這首歌就被永久刪除了。但是很多人的記憶中,依然記得葉振棠的歌聲,還有那閃閃發亮的藍色西裝…… 「請你不要不要見怪,我今天像個七八歲小孩」的深情旋律依然有很多人記得。不過,那年張明敏登臺演唱了嗎?

英雄總有遲暮之時。在他58歲的時候,葉振棠又重新錄製了一遍《萬裡長城永不倒》,同時灌錄的還有亞視當年其他的經典主題曲。結果這次變成了狗尾續貂,畫蛇添足。

第一次聽這張專輯,一度以為是街道辦事處承包出去的大富豪歌舞廳的模仿秀翻唱的。先不說愈發虛弱的唱功,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整張專輯的伴奏,居然全部只用了一臺電子合成器來完成!甚至連伴唱的人聲都是合成的!

這簡直連製作盜版卡拉OK伴奏的態度都沒有,毫無半點誠意。順便還把屬於關正杰的那幾首經典給糟蹋了。葉大俠一世英名籍此毀於一旦!

儘管如此,葉振棠在香港電視民國古裝片盛行的年代裡,帶給我們的那些經典歌曲,尤其是這首膾炙人口的《萬裡長城永不倒》,會永遠銘刻在港樂歷史上!

(這首歌在漫長的幾十年裡,陸續有了更多版本的翻唱。因為實在是難聽至極,在此不再贅述。)

相關焦點

  • 萬裡長城永不倒
    要說神劇,當然這裡說是不是那些所謂的褻瀆影視的抗日神劇,而是說真正能封神的電視連續劇,恐怕對於60後、70後而言,有一三部曲電視劇絕對是封神之作。這部由香港同胞拍攝的電視劇,讓人看後熱淚盈眶,極大的激發了每名國人的愛國熱情。而當時的內地人甚至會想不明白,屬於英國殖民的香港,為什麼會這麼愛國,還拍出這個愛國、這麼精彩絕倫、無比經典的電視劇!?而最讓國人所熟知、所喜歡、所傳唱的,莫過於三部曲的主題片尾曲《萬裡長城永不倒》,旋律激蕩人心、歌詞字字經典。至今,這首經典中的經典,仍是KTV歌單中的熱歌。
  • 香港著名音樂人黎小田病逝 曾創作《萬裡長城永不倒》
    香港著名音樂人黎小田病逝 曾創作《萬裡長城永不倒》 2019-12-02 16:19:43 來源:羊城晚報  |  作者:胡廣欣 | 字號:A+ | A- 斯人雖逝,「長城」永在香港著名音樂人黎小田病逝
  • 《霍元甲》的靈魂之歌,《萬裡長城永不倒》為何在大陸屹立不倒
    80年代的連續劇《霍元甲》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當時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及強國之路的開端。這首歌頌聽得國人熱血沸騰。歌詞來自著名的兩「沾」之一「變色龍」盧國沾,歌詞特別的燃,尤其是副歌部分,簡直聽到熱淚盈眶!「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
  • 《霍元甲》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至今依然令人熱血澎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萬裡長城永不倒該劇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以及霍大俠的"迷蹤拳"一下子紅遍了大江南北,即便是偏遠的內地,霍元甲、陳真的名字隨著雄壯激烈的旋律,迅速成為一代中國人的偶像。也能看到那時內地的年輕人嘴裡哼著粵語,手腳比劃著霍師傅的招式。同時這首歌曲也和電視劇相當契合,表現了激昂的愛國情懷。
  • 《萬裡長城永不倒》作曲黎小田病逝,曾捧紅張國榮與梅豔芳
    《大地恩情》《儂本多情》《心肝寶貝》《煙雨悽迷》《胭脂扣》《人在旅途灑淚時》《萬裡長城永不倒》……喜歡港樂的小夥伴一定不會對這些歌曲感到陌生,而這些經典歌曲的作曲都出自一個人之手,他就是黎小田。黎小田生於1946年,父親黎草田是著名指揮家,因此得天獨厚的黎小田從小就彰顯出在音樂方面的天賦,50年代,黎小田開始在電影圈當童星,演出電影《女兒經》《可憐天下父母心》等。1975年,黎小田到無線電視臺發展,主持一檔綜藝節目,並與節目之中另一位當家花旦薛家燕搭檔合作,「家燕與小田」的經典組合為他迅速打開了知名度。此外,兩人還曾有過一段短暫的戀情。
  • 看新版《大俠霍元甲》,聽到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旋律時的感慨
    雖然該劇的主題曲並不是上世紀轟動全國的黃元申主演的《大俠霍元甲》(內地播出名字為《霍元甲》)的主題曲,但是在劇中觀眾時不時就會聽到黃元申版《大俠霍元甲》的主題曲音樂。不錯,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黃元申版《大俠霍元甲》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隨著「睜開眼吧,小心看吧」的歌唱,劇中英氣逼人的霍元甲開始在每一集的片頭打出迷蹤拳亮相。
  • 《萬裡長城永不倒》是怎麼寫出來的
    萬裡長城永不倒、大號是中華、好小子「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拿破崙說。一九八○年,麗的電視臺開拍武俠劇《大俠霍元甲》,找我寫主題曲的詞。該劇由徐小明監製,他把劇情略告我知:霍元甲於晚清民國初期,生長在武俠世家,所以精於武術。
  • 《萬裡長城永不倒》曲作者黎小田去世,享年73歲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一曲《萬裡長城永不倒》,1980年代初,伴隨著《大俠霍元甲》的熱播,紅遍了大江南北和東南亞。
  • 《大俠霍元甲》主題曲 是萬裡長城永不倒就好了
    高潮肯定在後面,這個有些符合歷史,歷史上大刀王五的頭顱的確是 霍元甲 幫忙偷走的, 如果主題曲 是萬裡長城永不倒就好了
  • 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皆知,詞作者卻陌生,他是怎樣的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轟動內地的港劇《霍元甲》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和《再向虎山行》同名主題曲就是盧國沾填的詞。別急,下面還有你曾經聽過並哼唱過的他的經典作品。盧國沾,1948年出生,香港著名填詞人。他的作品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傳甚廣。值得一提的是,他雖然是業餘,但質量卻極高。
  • 除了《萬裡長城永不倒》,這十首經典的歌曲都是出自盧國沾之手
    2001年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頒發「音樂成就大獎」。在七、八十年代電視武俠片熱潮時,他寫下了不少經典武俠片主題曲,如《天蠶變》,故亦有「盧大俠」之稱。他的著名作品包括《萬裡長城永不倒》、《大地恩情》、《人在旅途灑淚時》等,當時樂壇一線的歌手都跟他合作過,如鄧麗君、張學友、王傑、關正杰等。2002年獲頒第25屆十大中文金曲金曲銀禧榮譽大獎。2015年1月9日,榮獲第37屆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
  • 《萬裡長城永不倒》演唱者呂念祖病逝 享年55歲(圖)
    演唱香港電視劇《霍元甲》主題歌《萬裡長城永不倒》風靡歌壇,廣東第一代流行歌手呂念祖病逝 享年55歲
  • 葉振棠-萬裡長城永不倒-粵語歌曲歌詞諧音-1分鐘學會粵語歌發音
    葉振棠-萬裡長城永不倒-粵語歌曲歌詞諧音-1分鐘學會粵語歌發音葉振棠-萬裡長城永不倒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歌手:葉振棠昏睡百年(帆水巴寧)國人漸已醒(國言淨已醒)/****************//****************/睜開眼吧(睜嗨俺吧)小心看吧(羞身(
  • 《大俠霍元甲》片頭曲不輸《萬裡長城永不倒》,於毅演唱的超燃!
    今天小編和和大家來聊一下這部劇的主題曲吧,眾所周知,一部好的電視劇,插曲很重要,一首好的片尾曲能讓觀眾的興趣保持下去,甚至也會拉動影視作品的人氣,可謂是點睛之筆,以前黃元申版的《大俠霍元甲》,尤其是那首《萬裡長城永不倒》音樂一響起,那種感覺接著就來了,歌詞而且大家也是耳熟能詳,恨不得倒背如流了!
  • 《大俠霍元甲》片頭曲不輸《萬裡長城永不倒》,於毅演唱的超燃
    今天小編和和大家來聊一下這部劇的主題曲吧,眾所周知,一部好的電視劇,插曲很重要,一首好的片尾曲能讓觀眾的興趣保持下去,甚至也會拉動影視作品的人氣,可謂是點睛之筆,以前黃元申版的《大俠霍元甲》,尤其是那首《萬裡長城永不倒
  • 莫華倫攜手王冰冰 用美聲唱法演繹粵語經典《萬裡長城永不倒》
    莫華倫攜手王冰冰 用美聲唱法演繹粵語經典《萬裡長城永不倒》金羊網  作者:艾修煜  2019-06-10 莫華倫:大家不要把古典音樂看的高高在上文/金羊網 艾修煜圖/主辦方由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和廣東星文傳媒主辦,歌劇表演藝術家、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莫華倫攜手女高音歌唱家王冰冰演繹的「古典也流行
  • 傷感歌曲鑑賞,第一首竟是《萬裡長城永不倒》,好聽到沉醉
    01、《萬裡長城永不倒》1982年,由徐小明編劇、導演、監製,由香港名演員黃元申、米雪、梁小龍主演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一鳴驚人,在香港掀起了瘋狂的收視率,又像旋風一樣席捲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廣東等地,改寫了武打片沒有靈魂和格調的歷史。
  • 《萬裡長城永不倒》兩個版本,葉振棠和徐小明哪個更合適
    電視劇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一時萬人空巷。電視劇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也隨著霍元甲的迷蹤拳紅遍了大江南北,霍元甲、陳真的名字也隨著慷慨激昂的主題曲旋律成為無數人的英雄偶像。電視劇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港版由葉振棠演唱,而大陸觀眾收看到的引進版本的世紀演唱者是徐小明先生,同時,徐小明先生也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的武術指導。那麼,葉振棠和徐小明的版本哪個跟豪邁更激動人心呢?
  • 陳小春GAI我們的歌合唱改編曲萬裡長城永不倒得冠軍
    12月27日GAI在表演完《我們的歌》節目後發文對我來說 #我們的歌# 是遇見全新的我 和世界上另一個我。能有機會與小春哥陳小春合作,還一起獲得了「金聲拍檔」的稱號,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包括和石頭哥常石磊、王源一起組成「火鍋英雄」,這三個月裡讓我收穫了友情,也有了更多關於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未來道路上音樂夢想長存,友誼也會長存。「精神小夥」陳小春GAI周延攜手演繹了經典影視作品《霍元甲》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在編曲時巧妙地融入了《鐵血丹心》《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等多首武俠劇主題曲。
  • 83年《霍元甲》,大街小巷「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
    一時間,大街小巷都傳唱著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歌《萬裡長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開口叫吧高聲叫吧這裡是全國皆兵歷來強盜要侵入最終必送命萬裡長城永不倒衝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個個負起使命萬裡長城永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