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當地人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在傳統觀念裡,通常「結婚」就意味著男娶女嫁,也就是女方離開原來的家庭,嫁到男方家,跟男方的家人相處,把男方家當成「自己家」。而男方家裡,男方的地位不變,相當於男方家多了一個人,女方家少了一個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發現傳統的「男婚女嫁」觀念已經不適合當下社會。同樣是生育、撫養二十多年,怎麼到了結婚,女方家裡就要把女兒拱手送到別人家?同樣,到養老的時候,兒子和女兒盡一樣的孝心,甚至女兒付出更多,怎么女兒就不能算自己家裡人?
江浙的「兩頭婚」,我覺得相對傳統觀念是一種進步,女方應該和男方一樣,都還屬於原來的家庭,這一點不應該因為婚姻關係而改變。
當然,我認為更理想的婚姻,應該是兩個人結婚之後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不屬於男方原來的家庭,也不屬於女方原來的家庭,而是一個新的家庭,這個家庭裡的成員與男方和女方原來的家庭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兩邊都是父母老人,沒有孰輕孰重。
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精神文明是物質文明發展的主導。要想改變多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依賴於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進步。數字農業論壇上,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將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人民富起來了,精神文明才會有更大的提高和進步。
「兩頭婚」裡,大家通常要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相較於傳統觀念裡的隨父姓,以及更古老的連妻子都要隨夫姓,已經是莫大的進步了。但我想,如果有一天,大家不再糾結於隨父姓還是隨母姓,而是都保持支持和無所謂的態度,那說明男女的關係就更加平等了。
對於這種形式的婚姻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關注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