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為何那麼恨義父?原來他的內心住著一個小公主!
電視劇《仙劍奇俠傳》第一部的反派是拜月教主,扮演者是最近風頭正勁的海王……哦不,是徐錦江。
聽說海王還想和徐錦江見面互訴衷腸,這就是題外話了。海王從小到大都不缺愛,拜月卻是非常缺愛的。
話說徐錦江扮演拜月的時候,真的太有感覺了,長發飄飄,面容慈祥,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模樣。
拜月在劇中(不涉及單機遊戲劇情)擁有自己的教徒,信奉的是月亮,因此叫拜月教。
拜月教主除了不懂什麼叫愛之外,其他的可是看得特別透徹。
比如,他說這個大地像一個圓球,是圓的,所以你把趙靈兒(劉亦菲)送往相反的地方,依然回到了仙靈島。
對於好人和壞人的理解,拜月是這樣說的:
當時唐鈺(彭于晏)被拜月囚禁,阿奴以為他死了,拼命的捶打拜月叔叔,說他是壞人。拜月卻講,在蒼穹宇宙裡,真的有好人壞人之分嗎?
僅從字面上來看,這個道理完全沒錯,不過對於某些大奸大惡的人來說,他們作惡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欲望,將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拜月教主的名字叫石傑人,石公虎平日對他從小就嚴格要求,同時灌輸了非黑即白的人生觀,這間接導致了石傑人在15歲的時候做出了一件大惡事——將父親軍營裡他自認為的「惡人」全殺了。
只因為那些人,有不孝的、不忠的、不義的,他便認為除掉那些人就是在替天行道。其實義父石公虎的三觀是非常正的,只是在孩子還不太懂事的時候,沒有正確的引導,採用了很極端的方式(差點一掌劈死了孩子),所以令石傑人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懷疑。
他認為義父應毫無保留的去愛護孩子,當年自己犯下大錯的時候,應正確的引導自己,而不是直接下狠手並且棄之荒野。在他的理解中,就是義父這一掌,才造就出了一個魔頭。如今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報復。
說說他的小時候,石傑人小時候經常對義父說:我想要有人愛我,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義父說,你淨說這些害不害臊,男子漢大丈夫應該頂天立地!石傑人說:我知道的,但是我想要有人說愛我。義父:能說這種話的人都不是真話。石傑人:我還是喜歡有人鼓勵我,陪我玩陪我笑陪我哭……
瞧瞧,男人帶孩子就是這樣,糙啊!(石公虎到底是他親生父親還是義父,還是個謎)
長大後的拜月和義父見面,卻依然無法得到義父的一句溫柔寬慰的話,於是拜月徹底失望,將義父定在了原地,離去的時候,流著淚對義父說了這樣一段話:你知道嗎,如果我被愛惜,我也會去愛惜別人,如同我自己被別人愛惜一樣。
他無法原諒義父當年對自己的「不愛惜」和離棄,也格外鄙夷世人對這個世界的狹隘認識。
因為李逍遙(胡歌)的無知,回到十年前妄圖改變歷史,卻還是回到了原地。
劉晉元說為了朋友,可以天涯海角,矢志不渝,拜月反駁說:這個世界是沒有天涯海角的,因為大地是圓的。
按照唯物主義的說法,拜月是對的。
但是人們所說的天涯海角,並不是指看得到的東西,而是指的內心。所以,大家也不要被拜月帶偏啦!
看起來拜月教主是死在了李逍遙手裡,但其實他並不是被李逍遙打敗的,而是自己寵愛的阿奴與唐鈺之間的愛情,讓他開始自我懷疑。
他不斷的動搖信仰,到了阿奴和唐鈺為了恢復大地,自願犧牲自己化成比翼鳥的時候,拜月已經臨近崩潰的邊緣了。
好了,最後一個非常偉大又富有哲學思想的問題,拜月教主拋給了李逍遙,他哭著問:什麼是愛,愛又是什麼?
這中二的臺詞啊!
李逍遙的回答是:愛無限……
留下觀眾一臉懵逼。
但是拜月明白了,自願放棄,這才倒在了李逍遙的腳下。
沒有無緣無故的壞人,拜月教主原本也是個天真可愛性格細膩的孩子,但是在養父苛刻的教養下,他非常缺愛,如果小時候有一個女性在身邊給予他細膩的呵護的話,他也不會變成後來那樣極端的人。
他說的話有一些是很有道理,但是他所做下的惡事,卻沒有道理可言。同樣是石公虎教養出來的義子,唐鈺就知道義父對自己嚴苛是因為寄予了厚望,拜月卻認為義父不愛他。怪就怪,他的軀體中裝著一顆小公主的心啊!
最後一句石公虎若早點找個老婆,拜月就不會這樣缺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