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2020-12-23 遼寧臺情感導師

男人要想幹大事,順勢而為,悟透發展規律,抓住時機,就算現在沒有成功,早晚也會出人頭地!

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智慧的人。

在經歷過宦官劉瑾的陷害後,在龍場憑藉自身堅強的意志信念堅強地活過來了,在這期間,他也不斷的感悟人生道理。在王陽明晚年時期,對人的生命有了新的感悟:"2不問3不爭"

1、 不問不關自己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不多管別人的閒事,就是對別人最好的尊重。"不問不關自己的事「就是不摻和別人的人生,你不過只是個人微言輕的普通人,管得越多,只會讓別人越發嘲笑你。

人總會把自己看得格外重要,認為離了自己地球就會停止轉動,其實你沒那麼重要,地球離了誰也照樣轉,別人離了你也照樣過得好。

與你無關的事,不要瞎打聽。你可能是好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你這份好心,你的好心辦了壞事,既是給別人惹麻煩,也是給自己添堵。

2、 不問將來事

王陽明:「做好眼前的事,才能創造出最有希望的生活和人生。」

活在當下,不用過多的糾結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老話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自然在理,但是過多的考慮往往會被束縛,做事變得畏首畏尾,竭盡你能力做好眼前的事才是關鍵,沒有誰能準確地說出明天會發生什麼,對於時間來說你的那些考慮是很微不足道的。

把人生當作一個旅途來看待,過程就是沿路的風景,我們在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不讓自己出錯,不僅能正確地得到既要的結果,還能沿路體驗這過程中的景色、樂趣與經驗。

三不爭:

1、 不爭面子

有人說,人生在世,有「三面」必不可少:人面,情面,場面。於是,人總是為了面子上好看,打腫臉充胖子;為了一時的風光,委屈自己逞強。其實人生在世,無非是讓別人笑笑,再笑笑別人而已。

"面子是世界上最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卻是國人最在乎的,很多時候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場面,有時候面子要的越多,壓力就越大,人就會活得很累。所以能不爭面子,儘量不爭面子,勇敢表達出最真實的自己才是最好的狀態。

2、 不爭口舌

內心有什麼想法,我們多半會從言語中表達出來。有時候跟別人在觀點上有衝突時,通常我們都會用言語去反駁,就會用比較偏激的言語去爭論,但有時候冷靜下來,仔細回想會覺得十分不該。所以,聰明的人,總能夠保持慎言,他們會管住自己的嘴,不會說出惹怒他人的話。

他們擅長抓住問題的關鍵,所以一旦開口,就能贏得大家的認可;否則,這些人寧願保持沉默,反而給人一種智慧穩當的感覺。他們越是得寸進尺,這就相當於掉進了敵人的陷阱,越陷越深!

3、 不爭蠅頭小利

王陽明在朝堂上被排擠,被貶謫,卻沒有絲毫不甘,而只是在龍崗書院旁邊,為自己開闢了一處「西園」。「方園不盈畝,蔬卉頗成列。放鋤息重明,舊書浸披閱。盡醉即草鋪、忘與鄰翁別。」生活在此間,粗茶淡飯、講學求道,其樂無窮。

凡事都要把眼光放長遠些,為了點蠅頭小利與別人掙得你死我活,這樣的只能是兩敗俱傷,關鍵是損壞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

正所謂「水唯善下能成海,山不爭高自極天」。與小人爭奪蠅頭小利,很容易得罪他們,惹上是非。如果總是爭一些小恩小惠,往往會吃虧,還很容易上當受騙,得不償失。

一個人一生的修為其實修的就是自己的內心,一個人萬般的忙碌,最忙的也是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

《知行合一》中還蘊含著更多智慧,在閱讀過程當中,會發現很多道理我們都聽過,但是知易行難,不過根據王陽明的觀點,如果沒有做到知行合一,則不是真正的知。

不同的年齡段讀這本書都會有新的認知,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學習運用心學則是在利我們人生的器。很多人說古人的文言文實在是晦澀難懂,看不明白,這本書含有注釋,淺白易懂,大人小孩都可以看明白。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從天堂墮入地獄,起落無數,磨難不斷。但王陽明卻始終沒有自暴自棄,最終悟出警醒後人的王陽明心學。王陽明因屢遭奸人侵害,被貶謫到龍場,歷經艱辛,卻安然無恙。這都是因為他能夠時刻保持著豁達愉悅的心情。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從古至今,有抱負的男人都想要成就一番是事業,但是成功的道路上不會可能一帆風順。很多偉人,成功人士都經歷過低谷時期。就像我們熟悉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四十多歲失業離婚,還欠錢。但他依然重新出發,成就一番大事業。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這24個字便是王陽明提到的12種2字「心學」。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很多時候,男人們想要成就一番偉業,能力並不是唯一,很大程度上要重視修煉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1、修心:堅定本心修心即進入一種平和的境界,不受外界幹擾,探尋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本心。即使世間誘惑萬千,我心巍然不動。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王陽明:男人想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六心」,少走彎路
    一、修心:內心強大的男人,才會大有作為男人想成大器,必須內外兼修,修心不是與自己鬥,更不會與他人鬥,這是很自然平和的過程。心強大,能力方能得到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心弱小,則被外物所擾,難有大作為。二、孝心:百善孝為先,成大事者不可不守孝道男人成大器與孝道看似關係不大,實則聯繫緊密。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是男人一生最大的使命,也蘊含著無盡的幸福,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其實是生命應該承載的大智慧。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牢記這7字箴言,陷入貧困中,也有望翻身
    老話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一個男人而言,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必然要經歷一些風風雨雨,也少不了金錢和紮實的人脈。王陽明是明朝的大思想、政治家,曾擔任過龍場驛丞,巡撫大人乃至兩廣總督,也是心學的集大成者。然而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興衰與否,靠的並不是這兩樣,他總結畢生經驗與智慧,提煉出這7個字:「行、勤、知、底、心、誠、耐」,以此來警醒世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別等到50歲才知道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不問過去,不問將來,不問人心。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事,思之何益?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只有活在當下,在一件事上多磨練、多下功夫才會進步成長。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多看看兩種低調做人的「心計」!
    人活一輩子,什麼是真正獲得了成功?有人說,成功就是賺金山銀山;有人說,成功就是萬人之上的權利;有人說,成功就是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人說,成功就是垂名千史;也有人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不管答案是什麼,看上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很多人都活得太苦太累,一點也不快樂。
  • 王陽明:男人慾想成大事,需破除心中這3賊,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王陽明告訴我們,焦慮、欲望、猶豫稱為三賊,一個男人如果想成大事,就要破除在和3賊,否則不管怎麼努力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1、每天靜坐一刻鐘、破除焦慮之賊王陽明說:「靜坐能使心清靜收斂,從而向人慾發動攻勢,克服自我私慾的產生,通過靜坐能頓悟明心見性,得道成真。
  • 王陽明:人想要幹大事,一輩子「三不爭」,別等到40歲以後才明白
    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三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不爭過往。一切過去都過去了,一切的過去都成往事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來來往往,都沒必要爭個你死我活,爭個面紅耳赤,為了已經過去的事情,而爭個不休,鬧個不止,沒有多大意思,不管是兄弟父母,還是妻子朋友,不畏過往,不爭過往,好好的珍惜現在,活在當下,才是明智選擇。
  • 王陽明:「男人」在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能出人頭地
    王陽明:"男人"在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能出人頭地人是一類極為矛盾的生物,強大的惰性與很大的潛能在身體內並存,在沒有壓力的情形下,人便會越來越極為散漫,辦事磨磨蹭蹭,安於現狀,實足1個平庸之輩。而釋放了相應的負擔和逼迫以後,持續朝著一個總體目標勤奮,人的潛力才會被調動出,顯出有別於普通人的方面。
  • 男人慾成大器,除了能力,看看這3條制勝法則,助你飛黃騰達
    從一介布衣到「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堪稱男人成大器的楷模,他身上所具有剛柔並濟、方圓兼備的大智慧,被眾多名人所推崇,在全社會範圍內產生一股學習他的熱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而曾國藩的事業成就,完全是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努力,無關乎命運,也無關乎天資。
  • 曾國藩: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這5點,少走彎路
    在他的家訓中曾國藩說,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這5點,少走彎路。第1句話:「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意思是,長期獲利的事情不要做,大家都爭著去的地方不要去。曾國藩認為世界上不可能有長期獲利的事情,如果有,那也只會是表面現象,或者是一場騙局,一旦頭腦發熱沉迷於此,那麼不久後你將會損失慘重。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哪個男人不想要有成功的事業還有美好的家庭?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很多男人已經年過40歲,但事業還沒有起色,一事無成,有的男人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出色的成就。有句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但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的人生和別人差這麼多?甚至能力比他好,人生卻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要懂3不爭,早知道才能早受益
    王陽明作為世間一等的聰明人,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就曾給後人留下3不爭」的教誨。不爭口舌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後,朝中有很多的奸臣嫉妒他,但王陽明卻選擇了「不爭」。因為在他看來,自己行得正做得直,無需與這些小人爭執。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四不爭」,別等到中年才知道
    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四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一、不爭口舌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與人爭口舌上浪費時間,畢竟是非成敗轉頭空,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為什麼要和不喜歡你的人浪費時間爭論他們誹謗你的話呢?
  • 王陽明的告誡:男人慾成大器,錢和能力是次要,關鍵在這2個字
    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就先要學會立志,否則便像無頭蒼蠅一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沒有成就。所以說,一個人沒有志向,必定走不了很遠,成不了大事。王陽明認為,做聖賢才是第一頭等大事。當一個人定了自己的志向之後,他後來所做的一切也都以此為出發點。
  • 王陽明告誡:男人想發達,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七字真言
    男人想成大器,必要經歷風雨和磨難,過程不可能不會一帆而順,這都是常見的。俗話說:「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道理放到男人身上也一樣適用,所經歷的磨難與挫折都將成為一個男人走向成功的墊腳石。想成為一個成功的男人,需要具備多種因素,世間普遍認為男人想要有一番作為,就要在年輕時積累一定的人脈和財富,那麼,作為一個沒背景、家世一般的普通人,我們要這樣積累自己的金錢與人脈呢?
  • 問題少年王陽明,潛心向學,終成大器,被稱明朝一哥
    「武鄉侯」是諸葛亮,而「新建伯」就是曾國藩的精神導師,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王陽明。王陽明是曾國藩的偶像,曾國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陽明,身後得此蓋棺定論,可以含笑九泉矣。其實,曾國藩的偶像王陽明也曾經是一名乖張叛逆的問題少年,後來潛心向學,才終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