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守真 不忘初心
——訪青花瓷畫創作者郭惠明
本報記者 李少鳳
擅長油畫、水粉、國畫山水、花鳥和青花瓷畫,尤其在對國畫和青花瓷結合上進行了多年的探索。近幾年,他走遍了梅州各縣(市、區))區以及福建、江西等地寫生,把客家圍龍屋作為創作素材,並有機結合到青花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引起了各地美術界重視。其以圍龍屋為主題的青花瓷被加拿大、美國、香港、臺灣以及國內等地收藏家收藏。
繼八年前郭惠明陶瓷畫作品展之後,郭惠明第四次個人青花瓷畫作品展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屆時,將展出他近期新作160多件,其中臨摹著名藝術大師、中國現代美術先驅林風眠的作品120幅,並借林風眠12O周年誕辰之期,向大師致敬。日前,記者採訪了郭惠明這位半路出家卻十幾年如一日,始終不忘初心、抱樸守真的青花瓷畫創作者。
幼時夢想 中年終圓
郭惠明祖籍揭陽炮臺,早在抗戰時期,父輩逃難來到梅城,從此,郭家便在梅州落地生根。郭惠明生於1963年,家住梅縣梅瑤路。還是小學三四年級時,隔壁鄰居大他十幾歲的何建武大哥哥(原梅州市工藝廠工藝美術師)擅長畫油畫。每每何建武架好畫架,郭惠明就安靜地佇立其旁,看得入迷;何建武廢寢忘食,郭惠明也看得忘記回家吃飯。在潛移默化中,郭惠明也悄悄地拿起筆,嘗試著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因家裡貧困,物質匱乏,擁有一套彩色筆或油筆工具,那是極其奢侈的事情。郭惠明只能用鉛筆在草稿本上畫。那時流行連環畫,郭惠明就臨摹連環畫上的人物或情節。雖然,長大後,這份興趣不能得以很好地發展,但繪畫像一顆種子一樣,埋在了他的心底,醞釀著,靜待陽光的照射而破土而出。
20世紀70年代,郭惠明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到農村接受再教育,80年代後在商業單位任職。偶然的契機,2005年,他終於重新拿起畫筆,扎紮實實學習基本功。先是在家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進行靜物素描,學了三年時間之久,才走出家門,背著畫架開始深入到大自然採風寫生。幾年時間,他走遍了梅州各縣(市、區),徜徉在客家山水中,如饑似渴地體驗大美風光,創作大量藝術素材。與此同時,郭惠明大膽開拓,勇於嘗試不同畫種。「我生在梅州長在梅州,梅州哺育了我,也培養了我,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郭惠明質樸無華的言語透露著對梅州的一片赤誠之心。
春(釉上彩瓷板)
春曉(釉上彩瓷板)
秋(釉上彩瓷板)
山區(釉上彩瓷板)
巧用陶瓷展現客家
「素坯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正如這首《青花瓷》所唱的那樣,青花瓷充滿了歷史底蘊和強烈藝術感。早在2008年周杰倫這首《青花瓷》唱響大江南北之前,郭惠明於2007年就對青花瓷畫一見鍾情。青花瓷與繪畫的完美交融所呈現出來的全新風採,讓他為之痴迷。他虛心向陶瓷廠老藝人、老師傅學習青花瓷繪畫創作,並打定主意,要將客家題材作為主要素材。「把客家山水、風情、客家傳統圍龍屋、傳統民居、古現代建築、鄉村民俗、紅色土地、名人故居等人文景觀、景點與古老的青花瓷藝術融為一體,多方位展現了客家地方獨特風情與迷人的魅力!」郭惠明坦言道。同時他將西洋畫法和傳統的中國水墨畫的技法有機結合起來,潛心進行青花瓷繪畫創作。郭惠明對陶瓷畫的一腔熱情感染了從事經營陶瓷產業的鐘小斌,2009年,鍾小斌給予他極大的幫助,在瓷坯和裝裱方面不遺餘力地支持,讓郭惠明至今想來都感動不已。
記者來到位於城西高速附近的松石齋青花瓷藝術創作室,在這佔地面積多達五六百平方米的空間裡,青花瓷元素無處不在——除了展廳眾多青花瓷藝術品的展示,起居室、畫室、花園裡、門坪、外牆內牆,或擺件裝飾、或貼牆裝潢,整個是青花瓷的海洋。郭惠明對青花瓷畫的熱愛可見一斑,也就不難理解他從2017年起,每年往返大埔二三十次,往返江西景德鎮四五次的頻率了。每次待上十天半個月,每天在瓷坯潛心創作至少12小時。有一次剛好遇見中國傳媒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教授,他生怕打擾郭惠明創作,隔著兩三米遠悄悄地觀看,等他創作完畢,楊教授上前去,對郭惠明的敬業與專業給予了高度肯定。
來自名家的肯定及朋友們的鼓勵,是郭惠明堅持及努力的動力。特別是從去年開始,他為了借今年林風眠12O周年誕辰之期向大師致敬,在景德鎮購買大量的瓷板素坯,臨摹大師的作品,其間要截裁板塊,調製色彩,多次往返梅州與景德鎮之間,每次驅車千裡,寒來暑往不計其苦其累,時常天未明時即動筆,夜已深時尚揮毫潑彩。大大小小共創作臨摹了大約2OO塊作品,再從景德鎮運回來——苦,並快樂著!
客鄉風情(油畫寫生)
城北玉水竹園堂(國畫)
勤勉務實 待人熱忱
廣州嶺南國畫院副院長、廣州嶺南國畫院詩詞研究院院長車薪老師介紹,郭惠明先生是一個特別勤勉的人,不怕苦累,他所創作的青花瓷或釉上彩瓷,深得藝術真諦,一筆一畫充滿著對藝術的熱愛。如他所創作的客家居所的牆垣簷瓦,雕棟花窗,名人故居,歷史遺蹟,無不顯示了他對客家風土人情的熾熱情懷。
郭惠明對藝術的熱忱,也同樣體現在待人接物上。著名書畫家劉儀鴻與郭惠明因藝術結緣,每次回家鄉梅州,劉儀鴻總要上郭家小住上幾天,敘敘舊,交流藝術,好不酣暢!
學無止境。說起取得的成績,郭惠明總是謙虛地說,藝術道路上,他資歷尚淺,路漫漫其修遠兮,還有許多地方要向前輩們學習。而他也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進。他陶醉在繪畫及陶藝上,認為那是靈魂真正的棲息地,是喧囂之餘的一片淨土,可洗滌心靈。他認為,不管走到哪裡,生活都是一幅畫,一個充滿藝術夢想的陶器,因此他運用手中靈巧的畫筆,將他的人生豁達與追求放進作品中。
民國時期嘉應記憶(青花瓶)
魁星樓與凌風閣(青花瓶)
民國時期過河木船橋(青花瓶)
↓↓↓2020年9月20日梅州日報書畫版
網編:小魚兒
一文讀懂 | 教你如何加入民革?
【盤點】15個民革黨史教育基地,你知道幾個?
【攻略】優秀的你,如何才能加入民主黨派?
中國共產黨之外還有8個參政黨,你知道他們的「建黨日」都在哪一天?
【民主黨派1949】黨外人士的任職安排
投稿郵箱:gdmzmg@163.com
0753-224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