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行天下》
第九站 亞美尼亞 2️⃣期| 10.3-10.4 | 葉里溫
背景音樂:奧斯卡獲獎影片《教父》(1972)插曲
如約而至的高加索最後一期。前前後後我在這個崇山峻岭風景,風景如畫的地區呆了46天,感觸頗深。
自寫公眾號以來,這是第一次轉載他人的文章。因此文曾經在異國他鄉感動我良久。講的是高加索山國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的靠資金極其窘困的背包客們口耳相傳的一對老年夫婦的「旅館」和一本流傳於「江湖」的手寫攻略。
作者:Tino(梁庭俊) 摯友 89年生 旅行攝影師 自由撰稿人 2015.12.12
編輯:老貓
背包客中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在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一家極難尋覓的民宿裡面,有著一本由中國曆年下榻這裡的背包客手寫而成的涵括中亞、外高加索、中東地區的旅行攻略,完全秒殺《Lonely Planet》,今天,我想給大家說說這個故事。
故事開始以前,我想先跟大家說說亞美尼亞,它是前蘇聯成員國,位於外高加索,和四個國家接壤,分別是喬治亞、亞塞拜然、伊朗、土耳其。或許你只聽說過這四個國家而沒聽過亞美尼亞本身,沒關係,只要知道它既冷門又偏僻就行。
什麼樣的背包客會去這裡呢?由於地處偏僻,專程而來的遊客甚少,所以會來這裡的背包客,大多是從伊朗過來連著外高加索走到土耳其,或者反過來走的人,總之都是至少出來晃蕩一兩個月的浪人。
關於這本手寫攻略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冷門偏僻的國家裡一家更加冷門偏僻且並非掛牌營業的民宿之中。
話說在天朝六十三年間,正是山花遍野暖風醉人之時,某位名為野蠻青春的女俠,漂泊到葉里溫,住進了某家民宿,某日在櫻桃樹下乘涼時,突然偷窺到一本攻略秘笈,但文中都為日韓文字,中文信息寥寥無幾,讓她不禁為中國背包客之不易而黯然神傷,悲涼之餘她憤而把憋了多年的心血一一寫下,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完成了八十七頁中文寶典,據說書成之時鬼神夜哭電閃雷鳴,櫻桃下了一地紅,鮮豔惹眼中有股鮮血的味道。從此開一派之風氣,感染和福蔭無數後人。
———遊民歐尚
再說說這家比亞美尼亞更為偏僻和冷門的無牌民宿,在背包圈裡和這本手寫攻略幾乎劃上了等號,民宿本身並無名字,只是一位老太太的房子而已,於是背包客們就用老太太Rida的名字命名為Rida Homestay了。
在遊客稀少的亞美尼亞,Rida她老人家本身沒有做民宿的念頭,只是某年某月某日,一些富有探險精神的日韓背包客敲響了Rida家門問可否借宿一宿,自此以後Rida在房子空置的房間擺了幾張床,以約合10元人民幣的價格為每一個窮遊(bi)的背包客提供住宿。而Rida家的具體位置,在那個網絡分享並不盛行的年代,只能通過背包客們的口耳相傳了。
傳說中的Rida家,沒有任何標識,就藏在這扇鐵門後面
也許正是最早到來這裡的那批日韓背包客們,用日語和韓語寫下了屬於他們的手寫攻略,而野蠻青春作為第3個來到這裡的中國人,被眼前的日韓攻略觸動,便有了今天的故事。
以野蠻青春將Rida家的具體位置和部分手寫攻略在網絡上分享為標誌,Rida家才正式通過網絡進入了中國背包客的視野,連同那本手寫攻略一起,成為了不少行走中東長線的背包客的朝聖目標。
事實上Rida家的房間設施和她的收費成正比,三個小房間只有三張窄窄的小床,有時下雨還會漏水,沒有浴室,要走5分鐘到澡堂洗澡,WIFI是啥估計她老人家也不會知道。人多時只能在客廳打地鋪,或者在廚房多安一張床,甚至也有露天睡在院子裡的。這樣的條件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但卻成為了包括筆者在內的所有富(qiong)有(de)冒(shen)險(wu)精(fen)神(wen)的背包客的樂土。
然而任何攻略都存在時效性的問題,所有地方的信息都在不斷的變化中,於是更為傳奇的事情發生了——前來朝聖的中國背包客們前赴後繼地為這本攻略補上由自己搜集的最新信息,使這本攻略成為了一本不斷更新的、活的攻略,這種前人栽樹的精神已經超越了數十上百頁的攻略本身。
於是乎在野蠻青春停筆的第八十七頁以後,有了更多不同的字跡,也對一些目的地有了更細緻全面的攻略,待到筆者翻開這本攻略時,已經達到了一百四十多頁,也翻到了不少認識的朋友的筆跡,當中也不乏在圈子裡小有名氣的背包客。在筆者離開以後,甚至還有富有愛心的背包客幫這本風霜撲鼻的攻略補上了封面封底還有目錄。
作為一個文(zhuang)藝(bi)青年,筆者見到攻略的一刻如同找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雙手顫抖淚眼婆娑,放在枕邊輾轉難寐,尋思著怎能放過這個成為傳奇一部分的機會呢,於是在離開亞美尼亞的那天,這本攻略便多了6頁,包括了下面兩圖。
故事的最後,你猜這本攻略怎麼樣了?並不是每個美好的故事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尾,一件讓每個接觸過這本手寫攻略的人都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2015年的4月14日,到達那裡的背包客告訴大家這本攻略已經不知所蹤一段時間,自此以後再無音訊。到底是怎樣的原因已經不再有去深究的意義,這本很可能是世界唯一一本的由中國背包客前赴後繼去手寫完善的攻略已經不復存在,今後恐怕也很難再有人會起這麼一個頭。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Rida家還在,鐵打的民宿流水的背包客,但那本手寫攻略,就真真正正成為傳說了。
2016年10月3日,從納卡,按照Tino描述的位置。
在背對葉里溫左手邊的巷子裡,經人打聽找到了這個Rida的「背包客棧」。客棧的條件非常的一般,然而從剛踏入「鐵皮」客棧的那一刻便有種異常溫馨的感覺。
客棧的廚房
更令人悲傷的是曾經備受旅行者愛戴的Rida如今已經掛在了牆上……
我與婆婆合了張影
望著一箱的手寫攻略,慨嘆著行者的艱辛與偉大。
他們的寫作,不是追名也完全沒有任何利可圖。
只是一種前赴後繼的背包精神,讓後來者路途更加順暢
用自己的探索讓這個世界變得有些不同
為純粹的背包精神乾杯,送上我新年的祝福
你們也是精神上的
豐碑!
背包不分國界!
您的轉發
是對我們這群堅持分享的背包客
最大的支持!
可能這輩子不會再計劃去到高加索了
世界太大,很多目的地,此生僅此一次
然而,不說再見……
【公號首頁——「全程記錄」可閱讀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