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just convinced that people want to see people on TV who are more like themselves.
我只是堅信,觀眾想要在電視上看到和自己更相近的人。
——唐·科尼利厄斯(Don Cornelius)
1970年,《美國舞臺》十八周年時,一位從1952年節目創始開始就參與其中的女舞者默娜·霍洛維茨(Myrna Horowitz)接受主持人迪克·克拉克(Dick Clark)的採訪
1952年,費城電視WFIL-TV第六頻道播出的音樂電視節目《舞臺(Bandstand)》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版,原來的節目以放送時下流行的音樂錄影帶為主,為了贏得更好的收視率,主持人鮑勃·霍恩(Bob Horn)決定在播放流行音樂的同時,找來一群年輕人在鏡頭前隨性起舞,以吸引更多青少年觀眾的關注。
然而好景不長,節目播出不到4年,主持人鮑勃酒後駕駛被警方拘捕,警方在調查中還發現其與一賣淫團夥有關聯。於是,鮑勃被電視臺開除,幾經波折後,《舞臺》節目的主持人交到了電視製作人迪克·克拉克(Dick Clark)手中。
1956年初春,美國廣播公司(ABC)向其旗下公司徵集能夠填補下午3:30檔期的電視節目,於是迪克便帶著《舞臺》節目找到了當時ABC的總裁託馬斯·W·摩爾(Thomas W. Moore)。很快,ABC就同意將這檔節目買下,並於1957年8月5日正式播出,為契合由原來的城市電臺改為全美播出的變化,節目名稱改為《美國舞臺(American Bandstand)》。節目一經播出,便成為全美青少年和家庭主婦推崇的電視歌舞節目。
ABC也發現了這個節目的潛力,1957年10月,《美國舞臺》的節目時長由原來的半小時延長至一小時。到了1958年的2月份,該節目的日均收視率已經達到840萬,成為50年代美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然而,在當時,種族問題總是美國所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費城作為施行種族隔離制度的城市,《美國舞臺》節目也難擺脫其影響,為了避免當地極左人士的抱怨與不滿,節目自放映之日起就避免讓黑人出現在錄製現場。1964年,節目的攝影棚由費城遷至洛杉磯,節目組逐漸才允許黑人青少年參與節目的錄製。唐·科尼利厄斯的《靈魂列車》 塑造了一整代黑人青少年的傳奇1936年,唐·科尼利厄斯(Don Cornelius)出生在芝加哥南部布朗茲維爾的一個普通家庭,他曾在海軍服役,也做過警察、DJ、新聞播報員等各類職業。1967年,31歲的唐成為了當地電臺的一名記者,專門報導黑人人權鬥爭內容。在他任職記者期間,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和傑西·傑克遜先後到訪芝加哥,在採訪他們的過程中,唐逐漸意識到出現在電視上的黑人不應只是在新聞報導中打架鬥毆、身陷囹圄的形象,應該有更多的節目去展現黑人青少年積極向上的一面。為了得以在全美電視臺上播出,《靈魂列車》必須採取廣播聯賣(broadcast syndication)的方式向各個電視臺推銷,而這一方面需要大量資金贊助,另一方面也需要頂級明星的支持。在四處碰壁後,唐最終找到了黑人護髮品牌"爆炸頭光澤(Afro Sheen)"作為贊助商。1971年10月2日,首次在洛杉磯錄製的《靈魂列車》中,摩城唱片(Motown)廠牌的明星女歌手格雷蒂絲·奈特(Gladys Knight)重磅加盟。唐在此後每次提及格雷蒂絲時,都會說「如果沒有她,就不會有現在的這一切」。
2019年,講述唐和《靈魂列車》的美劇《美國靈魂(American Soul)》中,由凱莉·羅蘭(Kelly Rowland)扮演的格蕾蒂絲·奈特
懷揣著傳播積極向上精神的公民責任感,唐對演員有著嚴苛的要求——「守時、做人得體、有創造力、要Funky、要做自己」,說髒話、嚼口香糖、消極怠工都是被嚴令禁止的。然而儘管沒有薪水,而且要面臨一周時間錄製一個月的節目的超負荷的工作量,但是仍有數千名舞者排著長隊參與試鏡,他們期望自己成為教授所有美國人如何去跳Robot, Bus Stop和Hustle的小明星。在邀請黑人藝術家以及黑人民權領袖參與節目的同時,唐還大量啟用黑人導演和劇組成員參與節目的製作。唐就像一個廣告商,黑色則是他的全部產品。
1972年,傑克遜五兄弟(The Jackson 5)在《靈魂列車》中演唱"舞蹈機器(Dancing Machine)",右二便是後來的世界巨星——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70年代,《靈魂列車》的軌道不斷延伸。由費城靈魂樂大師肯尼斯·甘布爾和裡昂·胡夫(Gamble and Huff)創作的《靈魂列車》新主題曲「《費城之聲(TSOP The Sound of Philadelphia)》」榮登公告牌(the Billboard)百大熱門歌曲榜首。1977年,節目推出了自己旗下的藝人組合——由兩位舞者喬迪·沃特利(Jody Watley)和傑弗裡·丹尼爾(Jeffrey Daniel)組成的「夏拉馬爾(Shalamar)」。唐·科尼利厄斯成為了美國家喻戶曉的名字。唐的兒子託尼在回憶時說:「他成為了我們社區裡人盡皆知的人物,很多人都直呼他為『唐』,就好像他們和我父親很熟一樣,這讓我曾經一度十分困擾。」
《靈魂無限》的主持人巴斯特·瓊斯(Buster Jones)(圖右)
1973年,迪克·克拉克意識到曾經主宰美國青少年人群的《美國舞臺》節目正在大幅流失黑人青少年群體的觀看,一切都是因為《靈魂列車》的強勁勢頭。為了扳倒競爭對手,唐推出了《靈魂列車》的翻版——《靈魂無限(Soul Unlimited)》。
1973年,西富爾斯樂團(The Sylvers)在《靈魂無限》節目中接受主持人巴斯特的採訪,可以看出該節目的舞美幾乎是完全複製了《靈魂列車》
傳記作家尼爾森·喬治(Nelson George)在其《靈魂列車——美國最時髦的旅程(The Hippest Trip In America, Soul Train)》一書中這樣寫道,「儘管製作團隊非常不專業,但是憑藉著迪克·克拉克在電視產業的地位,以及背後強大的ABC電視臺,這個山寨節目對於科尼利厄斯的夢想來說本可能是致命的。」
然而節目一經播出,就受到了來自黑人民權團體和黑人社區的大幅抗議,他們表明一檔屬於黑人自己的節目不僅僅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同時也是平權運動的重要一步。為此,傑西·傑克遜領導的團體向迪克和ABC公司的高層遞交了抗議信。
被譽為「黑人音樂教父」的音樂製作人克拉倫斯·阿凡特隨後,在黑人音樂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製作人,同時也是ABC公司顧問之一的克拉倫斯·阿凡特(Clarence Avant)也加入了抗議的團隊。迪克邀請克拉倫斯參與了討論《靈魂無限》節目的會談。「克拉克想要我的支持」,克拉倫斯回憶說,「他想要我支持他的想法。我嚇壞了。如果你這樣做,就再不會有科尼利厄斯了」,克拉倫斯這樣告訴迪克,對於黑人來說那時才剛剛有在電視上展現自己的自由權。
「我回了迪克一個字:不,——我不支持他的節目。」
在阿凡特的努力下,最終,1973年下旬,《靈魂無限》節目被叫停。《靈魂列車》繼續作為最受黑人青少年歡迎的節目稱霸螢屏,《美國舞臺》節目則繼續與《靈魂列車》爭奪著收視率,只是這場山寨的鬧劇因為黑人的努力而最終結束。
Revealed: Dick Clark's brazen scheme to oust Don Cornelius and replace Soul Train with his own all-black dance show by CAROLINE HOWE - Daily Mail Online :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585503/Exposed-Dick-Clarks-brazen-scheme-replace-Don-Cornelius-Soul-Train-black-dance-show.html'An ad for blackness': how Soul Train made America do the Hustle by Dorian Lynskey -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music/2019/feb/20/american-soul-train-don-corneliusHow 'Soul Train' Shaped A Generation by MICHEL MARTIN - NPR :https://www.npr.org/2014/04/03/298736685/how-soul-train-shaped-a-generationAchieving the Dream: Soul Train - WTTW :https://interactive.wttw.com/dusable-to-obama/soul-trainDon Cornelius dies at 75; creator of 『Soul Train』 by DENNIS MCLELLAN - LOS ANGELES TIMES : https://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5w4EiFWOqdYJ:https://www.latimes.com/local/obituaries/la-me-don-cornelius-20120202-story.html+&cd=32&hl=zh-TW&ct=clnk&gl=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