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碟中諜4》在華上映,迅速引發觀影狂潮。在這部多國取景的影片中,俄羅斯成了劇情的「軸心」:特工伊森·亨特在莫斯科監獄「大玩」越獄,克裡姆林宮被炸毀,妄想通過核危機改變世界的也是一位俄羅斯軍事瘋子。
這樣的情節設置,是否會影響該片在俄羅斯的上映或者引起俄羅斯媒體不滿?記者採訪得知,俄方對此不但毫不介意,還為該片貢獻了近600萬美元的票房。
俄羅斯上映
比美國提前10日 是海外重要市場
據悉,《碟中諜4》的俄羅斯首映比美國本土還要早上10天,2011年12月15日即登陸俄羅斯影院。該片在俄票房成績不俗,截至2012年1月29日,票房收入已達595萬美元,僅次於美國、日本、韓國,在票房總收入中名列第四。
該片在莫斯科首映時,湯姆·克魯斯和寶拉·巴頓等主創還駕駛著片中搶眼的寶馬I8親臨現場,為影片宣傳造勢。可見,製片方派拉蒙並不擔心片中的俄羅斯情節會有不妥之處,甚至將俄羅斯作為海外發行的重要市場。
而俄羅斯影迷對於這部與俄羅斯有關的影片接受度也很高。在俄羅斯本土的評分網站rt.com上,記者發現,《碟中諜4》的觀眾評分已達95分(滿分100分)。
俄羅斯主流媒體上也沒有任何關於影片劇情的爭議,甚至克裡姆林宮的爆炸場景也被俄羅斯媒體津津樂道。rt.com表示:「克裡姆林宮的確很適合拍攝龐大的場景。」
美方說法
「冷戰」做背景 既合適又安全
在美國媒體和電影人眼中,《碟中諜》系列的故事背景本就該在「冷戰」時期,這樣的背景設置對於美國電影人來說既合適又安全。
美國知名報紙《波士頓鳳凰報》專欄影評人傑拉爾德·皮爾裡告訴記者,《碟中諜》系列的起源是「冷戰」時期CBS電視臺的一部同名間諜電視劇。雖然蘇聯早已解體,但「冷戰」情節仍貫穿了《碟中諜》系列。
好萊塢電影製片人傑森·達普作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碟中諜4》並不是唯一一部將「冷戰」作為背景的影片。
本年度美國的不少大熱影片都摻入了「冷戰」的故事情節,包括《鐵娘子》、《胡佛傳》等。而在之前的《變形金剛3》、《阿波羅18號》等影片中,這樣的背景也都被含蓄地表達。
說到原因,傑森·達普作表示,沙文主義已經取代外星人、納粹、羅馬帝國等,成為好萊塢喜愛的「對手」,「好萊塢對拍攝現在的恐怖主義戰爭還有些猶豫,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時代在人們的印象中已經逐漸褪色,好萊塢認為這是非常安全的。」文/記者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