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

2020-12-26 澎湃新聞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我的心情卻很沉重,因為昨天上午給一位患者做了腸鏡檢查,讓我久久無法釋懷。

昨天,護士推過來一個消化道出血的女性患者,想做腸鏡檢查出血的原因。

患者約50歲左右,體型微胖,便血已經有半個多月了,也沒有什麼食慾。據患者自述,最近半個月,她的體重下降了五六斤,一直以為是拉太多、吃得少引起的。

迅速消瘦是腫瘤的一大症狀,再加上頻繁便血,我的第一感覺是有腫瘤的可能性。

於是,我先給患者做了一個簡單的肛診(指檢)。

手指一伸進去,我的心就涼了一半,食指前段碰到一個塊狀的硬腫物,退出時,食指手套前段留有淡淡的血跡,我基本可以肯定這就是直腸腫瘤。

後來經過腸鏡檢查和活檢,確診是腺癌。

詢問患者,她說這是她第一次做腸鏡,直到大便帶血,還一直以為是痔瘡,可惜,現在已經耽誤了。

她才50歲啊,有疼愛的丈夫,有年邁的父母,有剛成家的孩子……

為什麼腸癌會「偽裝」成痔瘡?它們太像了

直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如果被誤診,就會耽誤治療,給患者帶來很大的損失和遺憾。

據臨床研究表明,直腸癌早期的平均誤診率達到50%以上,最容易被誤診為痢疾、痔瘡及腸炎,這三者就佔了總誤診疾病的90%左右。都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瘡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疾病。為什麼直腸癌也會「偽裝」成痔瘡呢?

這是因為直腸癌的症狀和痔瘡的症狀實在太像了,比如早期出血症狀,直腸癌早期的出血量很少,血呈鮮紅色,和痔瘡的症狀非常相近,這就很容易造成誤診。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辨別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呢?

如何辨別直腸癌和痔瘡?關注這四點

年齡

直腸癌和痔瘡的主要分布人群不一樣,直腸癌的患病年齡一般是老年人或中年人,而痔瘡卻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這是因為形成痔瘡不需要太長時間,長期久坐,久站等長期保持一個固定姿勢的人最容易得。而直腸癌的形成卻需要很長時間,當出現症狀時,癌症往往已經形成一段時間了。

便血的狀態不一樣

直腸癌和痔瘡都會出現便血,但兩者各有特點:

痔瘡患者糞便上的血液是鮮紅色的,沒有黏液,血和糞便不會混合在一起,鮮血只在糞便表面;直腸癌患者的糞便中會有膿液和黏液,顏色較深,糞便和血液混合在一起。

排便次數改變

痔瘡患者和直腸癌患者的排便次數也是不一樣的。直腸癌患者的排便次數會增多,而痔瘡患者的排便次數很少會改變,通常會因肛門疼痛而拒絕排便。

腹脹、疼痛、消化不良

直腸癌引起的消化系統症狀通常表現為消化不良、腹脹和疼痛等,疼痛的位置一般在中下腹部,程度可輕可重,腹脹或腹痛的前期表現是間歇性疼痛,後期慢慢變成持續性腹痛或腹脹。

報告顯示,70%以上的腸癌在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由於肛門位置特殊,很多患者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願意就醫。其實,有一個簡單的檢查,能發現大多數的腸癌。

一個簡單的檢查,能發現80%的腸癌

在肛腸科中,肛門指檢能夠直接觸到肛門、直腸等,專業的醫生只需要通過一根手指就能辨別患者的肛腸是好是壞,還能進行初步的診斷,發現80%的腸癌。

健康的直腸表面柔軟而光滑,病變的直腸則會出現充血、僵硬和腫塊,甚至有炎症。通過指檢能夠發現肛門以及肛周的相關疾病,比如肛瘻、痔瘡、肛裂、直腸癌、黑色素瘤等。

其實,不僅在肛腸科,肛門指檢在泌尿科和婦科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被喻為是「一指神功」,檢查方法簡單易行,不需要任何設備來輔助,性價比非常高。

指檢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很多人一聽到「肛門指檢」這幾個字,就忍不住身體一抖,後退幾步。其實,它真的沒那麼可怕!

第一,肛腸指檢並不會帶來疼痛。

肛門本身就能收放自如,大便都能順利通過,何況只是區區一根手指頭,而且肛腸指檢的步驟也很簡單。

第二,醫生也能理解大家的緊張。

經驗豐富的醫生在指檢時都會通過控制力度、循序漸進等方法,來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

因此,高危人群定期做直腸指檢非常有必要。

這7類人別害羞,定期做直腸指檢

據2018年發布的《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我國每年新發直腸癌病例達到42.92萬人,死亡病例有28.14萬人,形勢非常嚴峻。以下這些人群,最好定期做直腸指檢:

排便習慣改變:無明顯誘因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感、腹瀉和便秘交替、大便變形或變細等;

大便性狀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大便變稀;

肛門疼痛:常見於肛周膿腫、肛裂,普通的抗感染藥物治療無效的;

肛門膿、流液:可能是肛瘻的症狀,指檢可以明確診斷;

40歲以上的健康人群:建議3~5年做一次指檢,是腸癌篩查的重要手段;

腸癌高發人群:40-60歲是腸癌的高發年齡,專家建議35歲以上,飲食習慣是高蛋白、高脂肪的人群要重視肛門指檢;

有大腸癌、息肉病史的人群:在45歲開始就需要堅持每年做指檢。

直腸癌早發現的話,治療效果是很好的,而且指檢不可怕,千萬不要因為害羞或害怕就拒絕檢查,忍一時,收穫更大!

參考資料:

[1]郭成根, 郭耀奎. 直腸指檢是早期診斷直腸癌的重要方法[J]. 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 2006.

[2]這個簡單的檢查可以查出80%的腸癌,很多人都不願做!.健康時報,2020-01-08

[3]痔瘡還是直腸癌?專家教您巧「辨」血.人民網,2018-09-10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便血區別要搞清楚
    上個月開始,小王有大便帶血的情況,由於以前患有痔瘡,小王以為是痔瘡復發,只是塗抹痔瘡膏,並未過多在意。然而痔瘡膏效果並不好,便血情況還是經常出現,淅淅瀝瀝的,總不見好。 小王妻子勸他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做腸鏡,小王還滿不在乎:「只是痔瘡,有必要做腸鏡嗎?」在醫生和妻子的堅持下,小王不情不願地接受了腸鏡檢查。
  • 有種致命的粗心叫作「把直腸癌當作痔瘡」,五個區別要弄清楚
    作為消化內科醫生,經常碰到很多患者,明明是直腸癌,卻被誤診為痔瘡,要知道直腸癌和痔瘡,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直腸癌是惡性疾病,痔瘡則屬於良性疾病,一旦直腸癌被誤診為痔瘡,
  • 直腸癌與痔瘡的鑑別
    直腸癌早期和痔瘡的症狀有一些相似之處,有不少直腸癌患者在發病早期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未予以治療,等到症狀嚴重了才來就診,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近,兩者也都有便血的表現,故患者容易混淆,那麼今天就來談一下直腸癌與痔瘡的鑑別。
  • 後「股」之憂別把直腸癌當痔瘡
    核心提示: 前桌球男單冠軍莊則棟近日因直腸癌在北京病逝,腫瘤有兩年時間曾被當成痔瘡治療,最近,喬女士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她便血已經有兩年時間,當成痔瘡治療,一直不見好。   前桌球男單冠軍莊則棟近日因直腸癌在北京病逝,腫瘤有兩年時間曾被當成痔瘡治療,最近,喬女士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她便血已經有兩年時間,當成痔瘡治療,一直不見好。在醫生建議下,經過結腸鏡檢查,才發現自己患的並非痔瘡,而是直腸腫瘤。「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在臨床上已經發生了多例。」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因為便秘或憋便會使腹壓增高,直腸部充血,痔靜脈曲張,甚至可導致直腸黏膜與肌層分離脫出,肛管隨糞便下移,久而久之容易發生痔瘡。但痔瘡是沒有遺傳性的,也不會癌變。 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最常見的症狀都是便血,因此當有些症狀交叉或不典型時,臨床診斷常常混淆。
  • 痔瘡和直腸癌,不容易分辨,二者到底有何區別,看完你就知道了
    醫生我不過是有痔瘡而已,為什麼讓我去做腫瘤篩查?醫生我僅僅是痔瘡便血,為什麼就成了直腸癌了,是不是診斷錯了?很多直腸癌患者在出現便血、大便異常等症狀時,首先考慮的並不是癌變,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肛周病「痔瘡」。隨著症狀不斷嚴重、出現疼痛感之後,患者才就醫進行檢查,然而此時的直腸癌,早已經進入了中晚期,預後效果也大大大折扣!
  • 大便有血還便秘,不是痔瘡犯了,可能是直腸癌!這項檢查一定要做
    很多人一看到大便帶血就認為是患有痔瘡了,或者痔瘡犯了,從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然而大便帶血並不是痔瘡獨有的表現,直腸癌的表現之一就有大便帶血。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隨著直腸癌治療手段的不斷完善,直腸癌的治療效果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能夠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直腸癌的預後還是比較為滿意的。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仔細觀察 直腸癌和痔瘡這樣區分
    據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直腸癌患者在第一次出現便血時都會當做痔瘡,很少與大腸癌聯繫到一起,最終加重了病情,耽擱了最佳治療時間。市人民醫院肛腸外科專家表示,雖說直腸癌和痔瘡存在相似的地方,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區分的。  據介紹,痔瘡和大腸癌都會有便血的症狀。
  •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2個關鍵辨別點,一看就懂
    無奈,她到市三甲醫院的肛腸外科就診,進行了肛腸科常規指檢後發現,陶女士得的不是痔瘡,而是直腸癌!粗心致命—錯把直腸癌當痔瘡治療!俗話說,「十人九痔」,說明痔瘡在我國發病的普遍性,痔瘡是肛腸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
  • 又有一例50歲女子把便血當痔瘡,最後被診直腸癌,兩者便血有區別
    最近又有一例42歲的女子,把便血當作是痔瘡,一直沒有進行治療,3年後被診斷為直腸癌。因此,醫生提醒大家:一旦出現長期的,便秘,腹痛,腹瀉,或者是長期的便血,大便的形狀改變時,應該儘早的去醫院進行檢查,因為可能與直腸癌有關。近些年來臨床上有很多的直腸癌的早期都被誤認為是痔瘡患者,沒有及時的去進行治療,從而一拖再拖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了很嚴重的後果。
  • 出現便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專家教你如何區分,趕緊學習了
    痔瘡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疾病種類,有「十人九痔」的說法,雖然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痔瘡的發病率不像原先那麼高了,但是也是時常發生的。痔瘡有一個典型的症狀就是便血,而直腸癌有一個典型症狀也是便血,這樣就會導致兩個疾病經常被人們弄混。如果明明是直腸癌,卻按痔瘡去治的,就會導致癌症被拖延,造成嚴重後果。
  • 別再傻傻的把「直腸癌當痔瘡」,耽誤病情還影響壽命,四個區別一定...
    隨著醫學的發展以及信息化的發展,人們對疾病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對於一些老年人或者是不經常聽廣播看手機的人來說,醫學知識還是不能夠得到更多的傳播和了解以及認識。
  • 痔瘡和直腸癌的區別就看這2點,別再混淆了
    很多年輕人總以為癌症是老了以後的事情,殊不知,在我國,直腸癌發病率現在已經是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況。相信有不少的直腸癌患者,初次出現便血時都會將其當成是痔瘡,其實痔瘡和直腸癌的便血是有區別的,大家要注意區分,不要再混淆了。
  • 大便帶血,導致痔瘡和直腸癌難以區分?醫生教你三點,輕鬆辨別
    在日常生活中,直腸癌和痔瘡是2種截然不同的疾病。這2種疾病有著一定的相似度,由於直腸癌的有些症狀和痔瘡是比較相似的。所以,很多時候,有些直腸癌早期患者,會把直腸癌當成是痔瘡,不僅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還會給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病情症狀也會有所加重。
  • 男星林立洋罹患結直腸癌二期,便血半年誤以為是痔瘡
    ,還以為只是痔瘡,後來做腸道檢查,才發現已罹患直腸癌第二期尾近第三期。據宏雅榮邦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症狀極易與痔瘡混淆,所以早期篩查十分重要。  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如果在早期能夠被發現,患者的治癒率非常高。但是由於篩檢癌症的結腸鏡檢查或基於糞便的檢測方式對患者來說並不方便,讓他們不能按時接受篩檢。如果發現有便血,而且出血的情況跟以前不一樣,就需要提高警惕。一旦便血不管是怎樣,最好是做肛門指檢,這樣會更加安全,要注重直腸癌的早期篩查。
  • 大便拉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醫生:要學會正確區分才行
    其實大便拉出血,不一定就是患有直腸癌,也有可能是出現了痔瘡,不過直腸癌在早期的時候,有很多症狀跟痔瘡還是比較相似的,大家也要學會正確的區分方法,避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期。痔瘡與直腸癌都有大便拉出血的症狀,大家如何才能區分開來?這3點是關鍵1.
  • 痔瘡和直腸癌的區別就看這2點,別再混淆了(附帶預防措施)
    很多年輕人總以為癌症是老了以後的事情,殊不知,在我國,直腸癌發病率現在已經是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況。相信有不少的直腸癌患者,初次出現便血時都會將其當成是痔瘡,其實痔瘡和直腸癌的便血是有區別的,大家要注意區分,不要再混淆了。
  • 經常排血便,30歲患者差點沒救,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是關鍵
    但是,近1個月的排便時,會出現大便出血、血便(血液附著在糞便上)的情況,肛門內深處在排便時會有疼痛感,但不是特別劇烈。由於患者有痔瘡,以前也會偶爾會發生便血情況,所以此次就醫想查查是不是內痔。早期直腸癌、痔瘡,傻傻分不清痔瘡在肛腸部位屬於最常見的病變,它的症狀就是便血、便痛,與直腸息肉、潰瘍、腫瘤等疾病存在相似的病症表現,如果只是偶爾發生,很容易被忽略,導致腫瘤病變繼續發展,由早期變為中晚期。當直腸癌錯過早期,那麼再進行治療就很複雜、很困難,患者的生命將受到極大威脅。
  • 得了痔瘡平時需要注意些什麼,有哪些好的治療方法,有痔瘡肉球必看
    痔瘡是一類發病率極高的疾病,雖不致命,但會讓患者苦不堪言。從醫學角度來說,治療痔瘡並不困難,但是很多患者由於就診的時候忽視了很多問題,導致走了彎路,浪費了不少錢財,卻未能治癒痔瘡。那麼,痔瘡病患者在就診的時候都需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誤把胰腺癌當胃病!醫生:4個症狀是信號
    另外,近些年來,有調查還發現,在糖尿病患者中,得胰腺癌的概率要明顯高於一般人。醫生提醒大家,若身體頻繁有4個症狀,應早點查一下胰腺,別總覺得是胃病。  身體常有哪4個症狀,可能是胰腺癌的信號?  這是常見的一種黃疸表現,而黃疸是胰腺癌的一個重要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