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我的心情卻很沉重,因為昨天上午給一位患者做了腸鏡檢查,讓我久久無法釋懷。
昨天,護士推過來一個消化道出血的女性患者,想做腸鏡檢查出血的原因。
患者約50歲左右,體型微胖,便血已經有半個多月了,也沒有什麼食慾。據患者自述,最近半個月,她的體重下降了五六斤,一直以為是拉太多、吃得少引起的。
迅速消瘦是腫瘤的一大症狀,再加上頻繁便血,我的第一感覺是有腫瘤的可能性。
於是,我先給患者做了一個簡單的肛診(指檢)。
手指一伸進去,我的心就涼了一半,食指前段碰到一個塊狀的硬腫物,退出時,食指手套前段留有淡淡的血跡,我基本可以肯定這就是直腸腫瘤。
後來經過腸鏡檢查和活檢,確診是腺癌。
詢問患者,她說這是她第一次做腸鏡,直到大便帶血,還一直以為是痔瘡,可惜,現在已經耽誤了。
她才50歲啊,有疼愛的丈夫,有年邁的父母,有剛成家的孩子……
為什麼腸癌會「偽裝」成痔瘡?它們太像了
直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如果被誤診,就會耽誤治療,給患者帶來很大的損失和遺憾。
據臨床研究表明,直腸癌早期的平均誤診率達到50%以上,最容易被誤診為痢疾、痔瘡及腸炎,這三者就佔了總誤診疾病的90%左右。都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瘡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疾病。為什麼直腸癌也會「偽裝」成痔瘡呢?
這是因為直腸癌的症狀和痔瘡的症狀實在太像了,比如早期出血症狀,直腸癌早期的出血量很少,血呈鮮紅色,和痔瘡的症狀非常相近,這就很容易造成誤診。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辨別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呢?
如何辨別直腸癌和痔瘡?關注這四點
年齡
直腸癌和痔瘡的主要分布人群不一樣,直腸癌的患病年齡一般是老年人或中年人,而痔瘡卻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這是因為形成痔瘡不需要太長時間,長期久坐,久站等長期保持一個固定姿勢的人最容易得。而直腸癌的形成卻需要很長時間,當出現症狀時,癌症往往已經形成一段時間了。
便血的狀態不一樣
直腸癌和痔瘡都會出現便血,但兩者各有特點:
痔瘡患者糞便上的血液是鮮紅色的,沒有黏液,血和糞便不會混合在一起,鮮血只在糞便表面;直腸癌患者的糞便中會有膿液和黏液,顏色較深,糞便和血液混合在一起。
排便次數改變
痔瘡患者和直腸癌患者的排便次數也是不一樣的。直腸癌患者的排便次數會增多,而痔瘡患者的排便次數很少會改變,通常會因肛門疼痛而拒絕排便。
腹脹、疼痛、消化不良
直腸癌引起的消化系統症狀通常表現為消化不良、腹脹和疼痛等,疼痛的位置一般在中下腹部,程度可輕可重,腹脹或腹痛的前期表現是間歇性疼痛,後期慢慢變成持續性腹痛或腹脹。
報告顯示,70%以上的腸癌在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由於肛門位置特殊,很多患者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願意就醫。其實,有一個簡單的檢查,能發現大多數的腸癌。
一個簡單的檢查,能發現80%的腸癌
在肛腸科中,肛門指檢能夠直接觸到肛門、直腸等,專業的醫生只需要通過一根手指就能辨別患者的肛腸是好是壞,還能進行初步的診斷,發現80%的腸癌。
健康的直腸表面柔軟而光滑,病變的直腸則會出現充血、僵硬和腫塊,甚至有炎症。通過指檢能夠發現肛門以及肛周的相關疾病,比如肛瘻、痔瘡、肛裂、直腸癌、黑色素瘤等。
其實,不僅在肛腸科,肛門指檢在泌尿科和婦科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被喻為是「一指神功」,檢查方法簡單易行,不需要任何設備來輔助,性價比非常高。
指檢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很多人一聽到「肛門指檢」這幾個字,就忍不住身體一抖,後退幾步。其實,它真的沒那麼可怕!
第一,肛腸指檢並不會帶來疼痛。
肛門本身就能收放自如,大便都能順利通過,何況只是區區一根手指頭,而且肛腸指檢的步驟也很簡單。
第二,醫生也能理解大家的緊張。
經驗豐富的醫生在指檢時都會通過控制力度、循序漸進等方法,來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
因此,高危人群定期做直腸指檢非常有必要。
這7類人別害羞,定期做直腸指檢
據2018年發布的《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我國每年新發直腸癌病例達到42.92萬人,死亡病例有28.14萬人,形勢非常嚴峻。以下這些人群,最好定期做直腸指檢:
排便習慣改變:無明顯誘因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感、腹瀉和便秘交替、大便變形或變細等;
大便性狀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大便變稀;
肛門疼痛:常見於肛周膿腫、肛裂,普通的抗感染藥物治療無效的;
肛門膿、流液:可能是肛瘻的症狀,指檢可以明確診斷;
40歲以上的健康人群:建議3~5年做一次指檢,是腸癌篩查的重要手段;
腸癌高發人群:40-60歲是腸癌的高發年齡,專家建議35歲以上,飲食習慣是高蛋白、高脂肪的人群要重視肛門指檢;
有大腸癌、息肉病史的人群:在45歲開始就需要堅持每年做指檢。
直腸癌早發現的話,治療效果是很好的,而且指檢不可怕,千萬不要因為害羞或害怕就拒絕檢查,忍一時,收穫更大!
參考資料:
[1]郭成根, 郭耀奎. 直腸指檢是早期診斷直腸癌的重要方法[J]. 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 2006.
[2]這個簡單的檢查可以查出80%的腸癌,很多人都不願做!.健康時報,2020-01-08
[3]痔瘡還是直腸癌?專家教您巧「辨」血.人民網,2018-09-10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