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博納影業發表聲明,稱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於6月10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2歲。
隨後,博納影業公布了黃巍先生治喪委員會名單,於冬擔任組長。
據官方介紹,黃巍先生是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影院分會副會長,於2009年1月至今任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先生成功籤約、建成並開業了近百家現代多廳影院,擁有深厚的影院投資、建設和管理經驗,擁有15年以上電影院產業從業經驗。
其百度詞條顯示,黃巍曾任職於星美傳媒集團,任星美影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影星美電影院線公司董事。
在2009年1月,黃巍(41歲)擔任博納影業副總裁。
在黃巍任職期間,博納製作了不少優秀作品,比如《紅海行動》、《智取威虎山》、《一代宗師》、《龍門飛甲》、《十月圍城》等,都是高評分電影。
企查查結果顯示,黃巍名下共有9家公司,7項在外任職,目前仍任天津博納金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在關聯公司上,黃巍和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於冬也有多家共同公司:
在黃巍逝世的消息公布後,便開始有各種關於死因的傳言流出,有人說他是因為個人情緒方面的原因而選擇輕生,也有人說他只是醉酒失足墜樓。
還有傳言,黃巍去世系合作夥伴捲款跑路,自己不幸背負巨額負債,而香港投資者不斷逼債,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事到如今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也不必再過於深究。但通過此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2020年影院很難,博納很難,民營電影公司很難。
很多人覺得是疫情拖垮了電影行業。可博納的困局,遠遠不止疫情。
最大的困局,是因不甘公司被低估,博納2015年啟動了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回歸A股;5年過去了,A股上市之路形勢越來越嚴峻,希望越來越渺茫,而退市私有化的資金成本不是我們平民能想像的。
關於博納,即使我們並不了解,也多多少少為他家主控的電影貢獻過票房:
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烈火英雄,竊聽風雲,一代宗師,澳門風雲等,都赫赫有名,票房大贏家。
又或者聽過他家老闆和老闆娘的八卦:於冬金巧巧,幾年前還被於冬老闆前妻撕上了熱搜。
這個叱吒風雲的電影公司,2010年在美國上市。而曾經的娛樂公司A股估值遠高於美股:
2016年博納完成私有化時估值55億人民幣,他頭號競爭對手華誼兄弟在A股的市值是400億人民幣。
顯而易見,在當時的美國市場上,博納被嚴重低估。
博納2017年衝擊IPO的招股說明書見證了當時這個文娛巨頭的輝煌:
一眾如雷貫耳的機構投資者:阿里, 騰訊,中信,紅杉資本,軟銀賽富;還有一眾耳熟能詳的明星: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韓寒…
後來發生了什麼,我想大家應該都懂了。從2018年崔永元對陰陽合同的揭示,到範九億,華誼的市值現在只剩下100億,已經因為連續虧損被退市警告。
而風光無限的娛樂上市公司,2018年也經歷了商譽天雷滾滾——這裡簡單解釋一下:商譽是在併購過程中形成的收購溢價。動輒幾十億的商譽,正反映了2015到2017年間,上市公司多麼愛用幾十億的溢價收購娛樂公司,隨便一個做了兩個電視劇的草臺班子,就能估值3,50億,博納這個真大佬怎麼能甘心,必然會下定決心高成本回歸A股。
然而,排隊兩年,2018年趕上影視泡沫破滅,2019年因瑞華審計案被按下中 止鍵,2020年又碰上了疫情毀滅性衝擊……
圖片來源:金融界網站
陰陽合同,稅務問題,商譽暴雷,堵住了娛樂公司上市之路。
博納折戟了。
到今天,博納依然被擋在IPO的門外,新麗強行賣給閱文導致閱文當天跌去了整個收購價;正午陽光空有90億估值依然徘徊在上市之外,華誼艱難保著珍貴的殼…
當然,博納同一批次私有化回歸A股的,還有一些幸運兒。
完美世界,快準狠私有化借殼回歸,獲得了更高的估值;分眾傳媒也有高光時刻;差強人意的比如三六零,巨人網絡,可能沒有達到這些企業家的預期,但至少活下來了。
6月10日是個特殊的日子,曾傳聞電影院在這一天復工。
然而,行業沒有等來復工,卻等來了黃巍的縱身一跳。導演賈樟柯在「行業之悲」後又發博,「應該考慮影院復工復產了」。他呼籲,影院加速復工復產,畢竟有的電影企業日虧損百萬,100萬影院從業者也需要生存。
院線龍頭萬達電影一季度日虧近700萬,已經裁員20%。據國家電影局估算,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而各家影視企業不幸成為悲劇的主角。
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但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挺過去。
今年的第一場電影,我們翹首以待。
內容來源:
1、知乎作者:小木頭糰子
2、金融界網站。
3、百度百科、企查查
關注本姬,一起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