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y Little Nightmares》:層層鋪墊,如履薄冰的解謎遊戲

2021-02-16 TapTap發現好遊戲

驚喜與驚嚇本身都來自我們的期待之中,只是一個讓你感到開心,而另一個感動恐懼。他們都需要一些鋪墊、堆疊,最後像是開禮物盒般地展開,因此能製造驚喜作品的團隊,要製作驚嚇當然也是駕輕就熟。

那麼今天就來介紹一款從驚喜邁向驚嚇的作品:《Very Little Nightmares》。

《Very Little Nightmares》是款點觸式驚悚解謎遊戲,遊戲由開發過《Love you to bits(全心愛你)》的團隊alikestudio製作。

遊戲中你將操作一名身披鬥篷的少女,為了閃躲未知生物的追擊,無意間進入了一棟詭異的建築。


你將試圖穿過一個又一個未知的房間,想辦法逃脫夢魘。
遊戲的玩法非常簡單,點擊屏幕即可移動角色。若是連續點擊兩下,角色就會小步快跑,加速前進。

而當角色經過可以使用的道具時,道具就會出現白框。再次點擊即可使用或是撿起該物品。


你必須努力在各個房間中找到關鍵道具以及想出離開的辦法。

遊戲中每個房間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謎題設計,而其中加入了不少的動作元素。玩家必須仔細場景中道具的規律或是人物的行動模式,接著快速點擊畫面,來閃過道具的偵測或是敵人的追擊。

而做為一款驚悚解謎遊戲,當然會登場不少獵奇的角色。

像是一開場就出現的鍋爐爺爺或是轉頭就跑的小草人等等,他們都將在整個遊戲中如影隨形地跟著你,某些是助你一臂之力,而大部分則是直接置你於死地。

如此的設計使你隨時都將戰戰兢兢的盯著屏幕,不敢輕舉妄動。

遊戲總共有18個關卡供你挑戰,關卡與關卡間是驚嚇不斷,每個房間都用了巧妙的方式串連了起來。

而在每個關卡中還有一個隱藏的驚嚇盒子供你尋找,建議驚魂未定的你,大吸一口氣再去找找囉~

總的來說,《Very Little Nightmares》是款讓人如履薄冰的驚悚解謎遊戲,推薦給喜愛解謎遊戲以及驚悚遊戲的玩家。

遊戲中的關卡是亦靜亦動,不同的房間有著各自的謎題。不時,你要停下腳步思索如何使用關鍵道具。不時,你要找出敵人的行動規律,利用時間差來避開對手。

而同時,你還需面對遊戲打造的恐懼氛圍,努力地從一個又一個房間逃脫,邁向光明的終點。最後建議,遊玩時務必打開聲音,讓你更能沉浸於遊戲,同時避免更多的死亡。

繼上半年iOS美區上線之後,安卓也昨天在 Google Play 上線了,售價6.99美元。

相關焦點

  • 180518《小小噩夢 LITTLE NIGHTMARES》
    遊戲信息遊戲名稱:《小小噩夢豪華版(Little Nightmares: Complete
  • (電腦遊戲) 層層恐懼2、冒險遊戲——電腦配置要求單機遊戲MOD攻略修改器下載
    從玩法的角度來看,《層層恐懼2》和前作一樣是純線性的互動電影遊戲——或者按照不那麼客氣的說法,它其實是一個非常純粹的「行走模擬器」。你在遊戲中除了按部就班地行走、調查、解謎互動、欣賞劇情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自由行動的空間:沒有戰鬥、沒有追逐、沒有資源管理、沒有成長體系……  這種玩法的好處,主要在於能夠把有限的開發資源和注意力集中起來,從而打磨出絕佳的場景和氛圍。
  • 【恐怖】含劇透——小小夢魘 Little Nightmares
    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遊戲《Little Nightmares》(小小噩夢),玩法類似於橫向捲軸遊戲
  • 推薦幾款steam上適合單人或多人玩的恐怖遊戲,氣氛拉滿
    《黎明殺機》2016年發售至今的一款恐怖非對稱競技類遊戲,玩家可以扮演殺手或者人類來進行遊戲。(第五人格怎麼玩這個就咋玩)大致玩法都差不多,畢竟第五就是照著這款遊戲開發出來的。小編記得內測時,真就感覺是殺機移植。跟好朋友一起玩效果極佳,在被殺手的追捕過程中,你的整個心都是提著的。
  • 恐怖解謎遊戲《玫瑰之死》主角探索廢棄學校實機演示
    恐怖解謎遊戲《玫瑰之死》主角探索廢棄學校實機演示 2020-09-01編輯:angle307 遊戲開發者希望將遊戲做成一個系列,本作只是Scott&Beth冒險的第一章。
  • 經典繪本打卡|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繪本,是四屆凱迪克獎得主李▪奧尼的作品,名字叫《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主要講述了小藍和小黃是一對好朋友,一起遊戲,一起上課。You stay home"she said to little blue.一天,藍媽媽要去買東西,她對小藍說:「洗待在家裡別出去。」But little blue went out to look for little yellow.可是小藍還是跑出去找小黃了。
  • 盤點14款好評解謎推理遊戲 不一樣的頭腦風暴!
    說到解謎推理遊戲,大家可能首先就會想到類似於「偵探破案」之類的內容。這一次,筆者給大家帶來的14款遊戲,其中有一部分確實與「偵探破案」有關,但是有些遊戲卻能在解謎和推理之餘,為玩家們帶來各種歡樂、感動或者是非常獨特的設計體驗。也許每位玩家都有自己心中的解謎推理神作,而這14款遊戲或許可以為玩家提供多種角度下的參考。
  • 小小噩夢 | Little Nightmares
    從電視機裡爬出來的女巫姐姐       故事的開頭主人公並不會感到飢餓,但是隨著遊戲的進行,小女孩不得不吃下了路人分給她的東西。然而貪鱷號上所有的食物都被汙染了,中毒後的小女孩會更容易被飢餓驅使,吃下其他食物。
  • 真人解謎遊戲《記憶重現》,你能解開記憶碎片嗎?
    玩過線下的密室逃脫,線上的真人密室逃脫遊戲你玩過沒?沒玩過的胖友們看過來,《記憶重現》就是一款線上真人解謎遊戲,那種緊張的氛圍不亞於線下體驗。作為《記憶重構》的續作,《記憶重現》再次強烈來襲,甚至更刺激了!
  • very,much和far的使用
    1.不是所有的形容詞都能用very來加強。有些只作表語用的形容詞,需用其他詞來加強。I'm wide awake.我是完全清醒的。(不能說:* very awake)She's fast asleep.她睡熟了。(不能說:*… very asleep)有些過去分詞不能用very來加強,而用mch或very much。
  • 小小夢魘2(Little Nightmares 2):噩夢的誕生與恐懼的合集
    2代遊戲大幅增加了動作元素,但依然重玩價值有限,所以有意自己遊玩的朋友建議不卡關的情況下不要觀看相關視頻。發生在「小小夢魘」之前的故事<小小夢魘>系列是由Tarsier Studios開發、萬代發行的恐怖驚悚風格的解謎冒險類遊戲,一代遊戲因為其黑暗童話的故事風格、對現實生活中各種熟悉場景噩夢一般的「驚悚」呈現、精緻的藝術設定和配樂表現而受到交口稱讚——某種意義上,<小小噩夢>有一點像商業化製作的或者:整個遊戲沒有任何文字或語言,但卻有一個由各種細節拼湊而出的細思極恐的故事
  • 解謎遊戲是如何困住我們的?
    如今的解謎遊戲看起來更像是等著玩家逃出的監獄和牢籠。從《傳送門》再到《塔羅斯的法則》,如今的解謎遊戲看起來更像是等著玩家逃出的監獄和牢籠。
  • 推理愛好者絕不能錯過的實景解謎遊戲《偵探筆記》來了!來迎接挑戰吧!
    2017年,中國密室逃脫品牌奧秘之家出了一款《北京地鐵逃脫遊戲》,我當時也有介紹,也和小光明一起玩得非常過癮。今年奧秘之家聯合電影《唐人街探案2》推出了解謎遊戲愛好者絕對不能錯過的實景解謎遊戲力作《偵探筆記》。
  • 仙靈閣:二人合作解謎遊戲
    在多人遊戲房間內,單人解謎關鍵詞回復系統將暫停。兩個角色(白墨、晨頁)都被選擇後,已選擇了角色的玩家回覆:開始即可進行遊戲。(每個選擇了角色的玩家都需要回復「開始」)(未選擇角色的玩家將變成訪客,只可通過輸入「查看成員」來觀察成員解謎進度。)
  • 文創測評︱進擊的《謎宮2》,故宮解謎遊戲的升級與挑戰
    真實再現歷史文化,劇情表達完整升級如果說道具相較於上一季只是「升級」,那麼《謎宮2》跌宕起伏、步步驚心的劇情,則意味著這個系列已不再只是歷史文化的導覽書,而是真正變成一個可以沉浸體驗的互動解謎遊戲。謎題形式增多難度增加,線上線下體驗交融光看形式和內容,《謎宮·金榜題名》可以說已是上乘之作,但這些僅僅是遊戲的基礎,作為一款解謎遊戲,最受玩家關注的還是遊戲性,也就是玩家在遊戲中的互動體驗。
  • 自相矛盾的敘事解謎遊戲怎麼玩?
    在你玩過的解謎遊戲裡,你是否無法再想起遊戲和遊戲裡角色的名字,而只對只對某個困擾著你許久的線索留有印象?
  • 第一款中文解謎遊戲發布
    但是對於一款解謎遊戲來說,面面俱到的講解會令玩家喪屍樂趣,還不如把教程也做成謎題的形式,讓玩家自己來摸索,增加遊戲難度和樂趣。  另外,就提示這一點來說,遊戲中給與玩家的提示實在太多,甚至到讓人有些厭煩的地步。遊戲開始前,都會有一大段話告知玩家最終目的及細節,在此基礎上,還會通過彩色大鳥的角色設定不斷給玩家步驟提示。
  • 名著聽讀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12
    asked the little prince, and added, "You are very pretty to look at.""I am a fox," said the fox."Come and play with me," proposed the little prince. "I am so unhappy."
  • 《籠中窺夢》:交錯又混亂的解謎體驗,透視玩法的密室解謎遊戲
    《籠中窺夢》是一款解謎遊戲,它的創作者是紐約大學的兩名大學生,該遊戲作品是兩位的畢業作品,靈感來源於一個普通的Stencil Buffer視頻,想要利用拼接的空間去製作一些謎題。該遊戲在因特爾舉辦的大學遊戲展上獲得了多項榮譽,最高的榮譽獎項就是得到2019年IndieCade評選出的年度"最佳創新體驗設計"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