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李華虹 楊嘉安 記者 霍營)2月28日,哈醫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老年病科護士孫海鑫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分享了一段她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錄製的一段《加油武漢》手勢舞,視頻裡的孫海鑫充滿著陽光、自信,手勢做得格外標準、專業,同事親友紛紛為她點讚。
殊不知,在這套流利的手勢舞背後還有一個特殊的故事。孫海鑫說:「我的父母是聾啞人,這麼多年,我和他們交流溝通都是通過手語或眼神。」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讓孫海鑫從小就善於觀察細節,從事護理行業後,孫海鑫也總是能在第一時間能察覺到患者的細微變化,敏銳的觀察力對於一名護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患者給她一個眼神,她就知道患者需要什麼。
孫海鑫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門口為自己加油打氣
當得知哈醫大二院組建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時,孫海鑫第一時間在科室報名,遺憾的是因為第一批需要呼吸、感染、重症的專科護士,她「落選」了。但她沒有放棄,她給科室護士長又發了一封請戰書,「護士長,我有6年的神經內科工作經驗,護理過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也許我的業務能力不能和重症醫學科的專科護士相比,但您知道的,我的學習能力挺強的,可以很快學會專科護理操作。我申請參加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去省內一線也行,哪需要人我就去哪裡。」
「海鑫,你為什麼這麼執著啊?」她說:「我爺爺以前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從小深受爺爺影響,接過爺爺的接力棒,我就要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很快哈醫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名單確認下來,孫海鑫如願支援武漢。她說自己到武漢來只有一個信念:用自己所學,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出發前,孫海鑫只告訴了姐姐,並沒有告訴父母。「我爸媽年前本打算在姐姐家小住一段時間就回哈市,但沒想到趕上這次疫情沒法回來,所以他們現在還不知道我已經離開家到武漢了,有姐姐照顧他們我很放心。我相信,他們即使知道了也會支持我,以我為榮的。」孫海鑫說。
2月15日零點三十五分,此時距離孫海鑫和她的戰友們正式進駐病區、真正奔赴抗疫戰場不足5小時,她和隊友們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反覆地練習穿脫隔離服……正式進駐病房後,出於醫護人員的本能,來不及緊張害怕,孫海鑫和隊友們迅速投入到與病毒殊死搏鬥的戰鬥狀態。
孫海鑫和隊友們在駐地練習穿脫防護服
在武漢市第一醫院工作的第二日,孫海鑫就得到了當地醫院負責感染監控的醫務人員的認可,「嚴格按照標準,操作標準麻利,真不愧是東北性格。」這一句簡單的鼓勵,讓孫海鑫和她的隊友們把一身的疲憊都消散了。
在武漢市第一醫院工作的這段時間,孫海鑫發現很多患者都很焦慮,一方面是因為過度擔心自己的病情,另一方面身邊沒有家屬的陪伴讓他們感覺孤獨,孫海鑫在病房都會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病房裡的患者們都很喜歡她。但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是輪班制,孫海鑫不能時時刻刻陪在患者身邊,所以就利用下班時間錄製了這段視頻為患者加油打氣 。同時,這一路走來,她不僅被堅強的武漢人民感動,更被許多默默付出的醫護工作者感動,所以她選擇了這首《加油武漢》配上手勢舞,獻給每一個勇敢地與新冠肺炎作鬥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