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身邊的人分分類這是很有必要的!但只分為知己、朋友和熟人三種,有些過於簡單了。
人,既然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之中,就免不了和身邊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做同事、交朋友。有的可成為生死與共、患難不移的朋友;有的也可能成為對手,甚至是敵人。
對於形形色色的身邊人,都要同等對待嗎?對待不夠誠懇的朋友,總不能也對他推心置腹吧!那樣做,只會害了我們自己,這顯然是不行的,當然不可以同等對待。
我們自己對待身邊的人都是誠心的,不會利用他們,也不會欺騙朋友,但別人對待我們卻不一定是誠心的。在我們的身邊,人格清高的固然很多,但企圖從我們身上獲取一點利益,心存二意的人卻也不少。
所以,把身邊的人分分類,根據這些分類來決定和對方來往的密度和自己心扉敞開的程度是很有必要的。
我過去就是因為把人人都當作是好朋友來對待,受到了不少傷害,包括物質上的傷害和心靈上的傷害。所以,我會把朋友分類,區別對待。
要把身邊的人分類,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人人都有主觀的好惡,有時會把一片赤心的人當成一肚子壞水的人,也會把兇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點醒時還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非得到被他人傷害了之後才大夢初醒。孔子曾經以貌取人,失之宰予;以言取人,失之子羽。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所以,要十分客觀地將身邊的人分類是十分困難的。但面對複雜的人性,你非得勉強自己把朋友分分類不可。
心理上有分類的準備,交朋友就會比較冷靜客觀,可把傷害降到最低限度。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實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友,同慣於阿訣奉承的人交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友,這是有害的。」
所以,生活中我們可以按照孔夫子的分類方法,把身邊的人分分類,區別來對待,以減少受到傷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