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正如美國的超級碗(Super Bowl)。
中國的春節,是各大廠家秀肌肉拍廣告電影的熱鬧季節。
在短短的二十分鐘,甚至幾分鐘之內,怎麼表達出自己的創意,成為了導演最大難題。
相比起蘋果公司今年請的老外導演生搬硬套的中國電影《女兒》,由寧浩導演的《巴依爾的春節》顯得更接地氣兒,更懂春節文化的韻味和團圓感動之作。
本著不會寫影評的汽車編輯不是好廚子的原則,這次給大家帶來的影評也要高能預警劇透。因此,在看文章之前,不妨先細細品味這部電影,在看完之後,你是否和筆者擁有一樣的細節捕捉以及感觸?
筆者之所以會首先被這部電影吸引,首先在於寶馬選擇和寧浩合作本身就是一次天大的「自嘲」。同樣由寧浩導演的膾炙人口的電影《瘋狂的石頭》當中,那個黑色幽默諷刺權威的「別摸我」讓BMW三個字母在當時的大江南北都多了一個啼笑皆非的梗。
(寧浩在拍攝現場每個細節都認真確認指導)
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寶馬還「大搖大擺」地花錢請寧浩給自己辦一場關於 「BMW起名大會」的電影,因此,光從電影的名字以及寶馬和寧浩之間的關係就已經足夠的耐人尋味。
你的名字和「我」的故事
巴依爾,或許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名字都相當陌生,它正是三十年前寶馬進入中國市場最初的名字。代號E34的5系一下子就把年代感拉回了那個90年代初,加上開篇就放上的在車上貼春聯、老式單車、糖葫蘆,還有頗具煙火氣的太原話「新年好」。
(車牌山西01正是代表90年代初期太原地區的代號,後改為晉A)
(本片拍攝取景地位於寧浩的山西老家,片中小朋友玩耍的院子也是他孩童時期玩耍的院子)
(1990年北京市亞運會的吉祥物為大熊貓盼盼)
寧浩擺出來的是自己的記憶中過往,連拍攝的地點都取景於他小時候玩耍的院子,甚至連男主娃娃偷走的5系鑰匙上掛著還是自己珍藏的90年北京亞運會的盼盼熊貓。
(殘缺的照片,母親的打鬧都說明了這個家庭離異的問題)
人物的關係也在最開始的鏡頭通過一張殘缺不全的照片交代得一清二楚:一對離異的夫婦,一個被迫過著單親生活的男主娃娃在大年三十的故事。母親在發現男主娃娃還偷偷藏著父親的東西的時候,大罵了一句「陰魂不散」。
(男主李輝在拿到了父母一模一樣的新年禮物,無趣地複述母親的:陰魂不散)
那是陰魂不散?還是心有靈犀呢?
影片有一個細節回答了這個問題。
在解釋這個細節的時候不妨先了解一部在1988年由山西電視臺熱播的《恐龍特急克塞號》,它講述的是一個能夠超越時空的超級戰士打敗惡魔的故事。其中,「人間大炮」、「克塞,前來拜訪」是主角每次都要說的話。另外,克塞戰士頭盔更是主角變身的關鍵利器。
(《恐龍特急克塞號》劇照,右上為「人間大炮」)
無獨有偶的是,他們兩夫妻都給男主娃娃送了頭盔當新年禮物。
這便是一種心有靈犀的默契,也是後面重修於好的伏筆。
(男主李輝時刻偷偷保留著父親留給自己的手錶)
當然,在那個年代擁有一臺巴依爾5系自然少不了大夥都要「裝x」的時刻。生命周期8年的E34一共生產了1333412臺。相比起平治和雅迪,巴依爾雖然進入國內的時間較晚,但在90年代開始在天津開始正式引入了大批量5系轎車。
(寶馬1992年正式改款的5系轎車)
而到了老爸的嘴上卻變成了「這車百公裡提速九秒二 全國就那麼一百臺 能坐上你這個位置的娃娃超不過十個」,而人物一轉,到了男主娃娃的口裡又吹成了「巴依爾全身都是電腦 百米提速三秒二 全國只有十輛 坐過這車的小孩就只有老子一個」,男主娃娃在衝出車後便大喊「巴依爾,前來拜訪」。
這句話的背後隱藏了許多含義,雖然他跟父親只有短短的交流時間,但是卻一點都沒有妨礙這個父親在他心上的影響力。
所以那句「什麼巴依爾,我看是巴依老爺吧!連巴依老爺有胖媳婦,你爹沒媳婦!」深深刺痛了他。
為了故事團圓 再自嘲一回又何妨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出現的「巴依老爺」是同樣在80年代末熱播的國產良心動畫的《阿凡提》的角色。巴依老爺,這時候跟巴依爾並論來展開劇情,就說明寶馬已經打算把這個玩笑開到了徹底。 所以後面的什麼「巴天虎」、「扒褲衩」、「巴玉米」、「弼馬溫」都不是事了。
(男主開始尋找巴依爾的命名)
(別摸我、弼馬溫、「猴子偷桃」)
在找尋四哥給巴依爾改名字的時候,影片還很打趣得播放了背景音樂《男兒當自強》。而四哥在寫出「巴金」之後更是寫出了繁體字「寶馬」的字樣。
首先,「四 哥」是香港一個九十年代著名影星的江湖外號。其次,《男兒當自強》則是在1991年由著名香港歌手林子祥發行的繪製人口的歌曲。再次,香港人至今依然保留使用繁體字,是我國少數還保留使用繁體字的地區。這些使用同樣於故事背景年代的細節以及指向香港的細節都在說明一個事情。
寶馬汽車公司,全名巴伐利亞汽車製造廠,德語寫作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巴依爾」便是「Bayer」的直接音譯。恰恰就在故事背景的1992年,BMW開始正式通過香港的一家瑞士代理公司正式進行中國的銷售業務,他們結合國人喜好「汗血寶馬」以及「巴伐利亞」的發音,給自己公司起名為「寶馬利亞」,從此以後「寶馬」的大名在中國消費者之間沿用至今。
但當你以為繁體字的「寶馬」出現了,故事的鬧劇就結束的時候。
寶馬和寧浩卻不這麼理解。
從《瘋狂的石頭》一直到《我不是藥神》,寧浩最擅長的就是對小人物的樸素情感的推動。
男主娃娃的不如意,源自於自己最重視珍愛的父親、母親的分離。在畫車被父親發現後,男主娃娃穿著有點滑稽破爛的衣服回到自己的房間嚎啕大哭。那個父親抹去最後一筆的,車標上對於「bmw」的新詮釋,讓影片在長時間的鋪墊後達到了最精彩的片段。
「我帶你去個好地方,那地方,冰激凌隨便吃巧克力鋪滿地,帶魚燒得那叫一個香,排骨燉得那叫一個嫩,我保證是你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一次年夜飯。」
何以為家?
便是爸,媽,我。
寶馬車在除夕夜停的地方,便是家。
伴隨著片尾曲《飄雪的工廠》響起,影片最後還不忘呼應「陰魂不散」為結尾,三位主要角色都分別說了一次「陰魂不散」,但是語氣之間的不同造成結果的迥然不同正是中華語言的博大精深。
寶馬和寧浩也在最後給出了自己的詮釋:
那個渾身是電腦的「巴依爾」,如今以「寶馬」的名字走進千家萬戶。
片尾的彩蛋通過代號G38 5系上的長大後的男主娃娃和他的弟弟對話把這個大團圓結局明示了給大家。除此之外,鏡頭給到的「530Li」和兄弟話中的「紅圍脖起了關鍵性作用」都暗喻寶馬車型在取得命名,進入中國市場,並實現「國產化」後的成功對又一代人的影響。
寧浩雖然在做一個市井的中國春節電影,但不難看出如「德國人」般的嚴謹謹慎以及對中國家庭文化的深度理解。
即便拋開寶馬的歷史、專業的汽車知識、對90年代初山西文化的了解,
又或者這些所有近乎嚴苛的細節,你看這《巴依爾的春節》的時候也沒有理解障礙,也很容易因其感動。
因為家庭的愛,那是中國人最純真樸實的感情。
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撰文/太平洋汽車網 徐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