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聚焦於南韓被多數影迷認識的類型片導演做介紹,拋磚引玉簡單描述5 位南韓導演,希望讓新手影迷認識、資深影迷回味南韓類型片的風採。
出生於1978 年,祥明大學西洋學系畢業。延尚昊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當然是4 年前的活屍類型片《屍速列車》。4 年前的坎城影展掀起一股強烈韓風,《屍速列車》當時並未進入任何競賽單元,反倒是在坎城的午夜單元展映,但意外在此單元博得滿堂彩,造成風潮和巨大迴響。從那時起,似乎註定《屍速列車》要有輝煌成績。
《屍速列車》由孔劉、馬東石、鄭裕美等人主演賺人熱淚的,在世界各地掀起活屍熱潮,臺灣當然也不例外,刷新一堆票房紀錄,最終票房拿下3.76億,當年在臺灣僅次於《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和《惡棍英雄:死侍》。
今年《屍速列車》續集《屍速列車:感染半島》也在暑期檔登場,在好萊塢大片全面熄燈之下,跳出來點燃亞洲地區的票房。以臺灣為例,上映首周末全臺票房便達1.4億新臺幣,僅花5天時間就擠下《小丑女》、《絕地戰警FOR LIFE》等片,登上今年度的全臺票房冠軍。南韓本地也是,上映5天便有180萬觀影人次,在今年僅次於《南山的部長們》的開票成績(260萬次)。《屍速列車:感染半島》也將在泰國、瑞典、挪威、丹麥等市場上映,在「蜀中無大將」的態勢下,《屍速列車:感染半島》解封了影迷對電影的渴望,也讓南韓電影在一次躍上國際版面。(《屍速列車:感染半島》:以活屍探問人性,在黑暗中尋找救贖之光)
也正因如此,延尚昊的名字未來在影史上,肯定與《屍速列車》綁再一起,延尚昊熟稔類型電影的鏡頭語言,走入病毒與人性間的對立,在末世中豪筆一揮,於高度娛樂性中寫下令觀眾聲淚俱下的類型片典範。
但其實,在《屍速列車》問世之前,延尚昊是以動畫方式處理這類的題材,《屍速列車》前傳名為《起源:首爾車站》,也以動畫片之姿入選布魯塞爾奇幻影展、西班牙錫切斯奇幻影展、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和蒙特婁奇幻影展。延尚昊也曾在2011年、2013年分別交出《豬疫之王》和《偽善者》兩部動畫長片,《豬狼之王》獲得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偽善者》則拿下西班牙Sitges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動畫,從這些創作軌跡,能窺探延尚昊不只對於「真人」著迷,也擅以動畫片去展延對真實世界的想像,成為在南韓類型片創作者獨樹一幟的存在。
出生於1974年,至今為止執導過三部劇情長片,分別為2008年的《追擊者》、2010年的《黃海追緝》和2016年的《哭聲》。羅泓軫處女作《追擊者》完美詮釋何謂「一鳴驚人」:在2008年第45屆大鐘獎拿下最佳影片、導演,並把金倫奭捧上影帝寶座,叫好之外,也叫座,在南韓上映寫下突破504萬人次的觀影數字,票房也突破9億臺幣,以初試啼聲的新導演來檢視,羅泓軫猶如猛虎出閘,大器已成。
接著犯罪動作類型片《黃海追緝》被選入2011年的坎城影展一種注目競賽單元,雖然當年在一種注目單元敗給了同屬南韓金基德的《阿里郎》;但返回南韓後,三個知名獎項「青龍獎」、「大鐘獎」和「百想藝術大獎」都有斬獲,其中主演河正宇在百想藝術大獎拿到了影帝獎,也可說極為風光。
到了2016 年,羅泓夫的《哭聲》再度回到坎城影展,但這次並未入選競賽,反倒是在「競賽外」做放映,但同樣爆出驚人口碑,當年就是《下女的誘惑》、《屍速列車》和《哭聲》讓坎城沸騰,好表現回到南韓也同樣受到賞識,入圍11 項提名領跑該年的青龍獎,並順利拿下最佳導演、剪輯,更讓日本實力派男星國村隼拿到最佳男配角的殊榮。
縱看羅泓序至今為止交出的三部劇情長片,風格皆較為黑暗,片中對角色的描寫也相當立體,人性的複雜面向皆勾勒而出,尤其是《哭聲》以縝密的布局,傳統民俗信仰的神鬼力量,以及流暢的說故事能力,道出人類的罪惡與執念,引人入勝。羅泓軫執導類型片的才華,也早已被世界影壇看見。
出生於1974年,對比前面4位導演,梁宇皙的履歷雖然不夠亮眼,但也值得一書。與羅泓禕一樣,梁宇皙至今為止交出3部劇情長片,分別是2013年的《正義辯護人》、2017年的《鋼鐵雨》以及將在今年7月29上映的《鋼鐵雨:潛艦行動》。其實從成績和獎項來看,梁宇皙也可謂一鳴驚人,處女長片《正義辯護人》找來南韓國民影帝宋康昊主演,將鏡頭對準南韓1981年執政初期,描寫獨裁政府以非法集會、傳閱危險書籍等罪名迫害釜山學運人士,並聚焦於一名律師挺身辯護的過程。
大膽的題材、成熟的調度、獨到的洞見,讓梁宇皙初出茅廬便在第35 屆金龍獎擒下最佳影片,也讓宋康昊、金桔愛個別拿下影帝和女配角的肯定。此外,《正義辯護人》也在第51 屆大鐘獎拿下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劇本。
而2017 年的《鋼鐵雨》,梁宇皙延續網路漫畫的世界觀打造出來的作品,找來青龍影帝鄭雨盛以及實力派演員郭度沅,個別詮釋北韓特務與南韓官員,以朝鮮政變為背景,精彩剖析南北韓的對立關係,試圖找出兩國間相互依存卻又彼此擔憂的幽微處境,在類型片的包裝底下,深入淺出與觀眾對話。
到了今年,《鋼鐵雨》續集《鋼鐵雨:潛艦行動》同樣找來鄭雨盛和郭度沅同臺演出,且製作費達3.9 億臺幣,故事同樣討論國際局勢,描述南韓、北韓與美國因要籤訂和平協議舉辦高峰會談,然而過程卻發生武力政變,三國元首遭到綁架、威脅,國際情勢一觸即發。
光從敘事面來看,《鋼鐵雨:潛艦行動》所扣連到的,是創作者對現今國際的擔憂及想像,碰巧今年在疫情催化之下,美中兩國關係緊張,南北韓也持續對立,第三世界更無法忽視,戰爭的傳聞及煙硝聲不斷高漲,這些都是在現實之中,加深電影虛構性深植人心的籌碼之一。《鋼鐵雨:潛艦行動》或許碰觸到的,是時代底下的惶惶人心。
南韓的類型片發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上述5名導演基本上被南韓影迷譽為「五大鬼才導演」,今年又因為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在奧斯卡奪魁更受矚目,但其實,南韓等了百年才等來《寄生上流》的奧斯卡風光,反倒是歐洲三大影展早已接納南韓不同類型的創作。《寄生上流》也是先在坎城影展拿下最高榮譽金棕櫚,受到坎城肯定後,才開啟接下來的驚奇旅程。除此之外,像是金基德也早就以《聖殤》拿下威尼斯最高榮譽金獅獎,李滄東也以《密陽》、《生命之詩》屢屢在坎城報捷,當然還有洪常秀在柏林、盧卡諾的成功。
整體而言,南韓導演的旺盛創作力,都反映在國際影展以及各地的票房;南韓的類型片也都能做到叫好叫座的典範,擄獲業界、影評、影迷的心,好似打著南韓出品,便有品質保證,從這點來看,實屬難能可貴。而上文所提及的獎項、作品、影人都僅是冰山一角,待有興趣的影迷自行挖掘,乘著影像看見不同國家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