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最近,有部國產網劇完結了。
整季播完,豆瓣超 10 萬人打分。
評分依然高達 8.2。
說一句「國產網劇之光」不過分。
原本「穿越」「奇幻」「青春」「偶像」,都是極其容易踩雷的標籤。
沒想到,它卻靠口碑火出了圈。
今天就來聊聊這匹黑馬——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整部劇,給香玉的第一印象就是:新。
製片人王珍妮第一次接觸網劇。
導演田宇第一次執導長片。
七位主演有一半的素人,另一半也算新人。
題材雖然不新,可放在了天寒地凍的大東北,也算頭一回。
製片人說項目對接的時候,市面上找不到對標的作品。
這些新,給劇的質量打上了問號。
而且,成本還很低。
作為一部穿越1999年的年代劇,居然沒有買年代曲音樂版權!
製片人坦言:「音樂真的沒有錢,一百多萬!」
導演爭取了很久,還是買不起音樂版權,頗為遺憾。
豆瓣熱門評論說,有點中國版《請回答1988》(豆瓣9.7的韓國神劇)的感覺。
製作團隊還是很有求生欲的,連用兩個不敢。
「不敢碰瓷《1988》」
其實,製作人透露,本劇的靈感來自新垣結衣的經典日劇《父女七日變》。
這部日劇是父親女兒靈魂互換,以對方的身份生活,從針鋒相對逐漸彼此理解。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設定,則將父親換成了母親:
李進步穿越回20年前,參與媽媽的青春後,母女和解。
1999年,東北大碴子味的青春校園往事,由此揭幕。
開場第一個鏡頭,是頗有年代感的大眾浴池招牌。
浴池更衣室裡,一位小哥哥對著貼了《終結者》海報的綠皮鐵櫃,利索脫了上衣。
他還說了句現在的小朋友估計不太清楚的流行語句:「I』ll be back.」(我會回來的)
來自1984年《終結者》裡,
阿諾·施瓦辛格說的一句臺詞,
在電影史上極為經典,80、90年代風靡中外。
突然,一位小姑娘推門進來,看見了正在搓澡的小哥。
這個叫做李進步的小姑娘,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逛了一圈男澡堂。
好不容易逃到出口,收銀臺的電視機裡傳來標準的播音腔:
哦,觀眾懂了,這是1999年的東北某大眾澡堂。
可李進步懵了。
她明明是在2019年的南方城市,和媽媽賭氣離家出走,在桑拿房過夜。
只是推開了一扇門,莫名就來到了另一個時空。
接著李進步進入了滿滿老東北味的街頭:
聽到了凍柿子凍梨的叫賣聲。
看到了很多00後都沒見過的爆米花爐子。
還有比電影院更火的叫「錄像廳」,牆上掛著《甜蜜蜜》《情書》《鐵達尼號》《大話西遊》的海報。
幸好有神秘電話的指引,李進步當晚沒有露宿街頭,去了牡丹賓館,被好心的老闆娘收留。
第二天,她才確定,自己回到了20年前的東北鐵原。
此地,正是她母親李青桐的老家,那時的李青桐還是一個高二學生。
李進步冒名頂替了李青桐多年未見的髮小,住進了李青桐家,還和她成為同班同學。
當李進步在這裡住下來,一個生活氣息更加濃鬱的1999年東北撲面而來:
牆面上油漆刷著句式熟悉的口號。
寒冬臘月的問候,是吃不吃冰棍兒。
還有這大冰溜塊兒壘的野生冰滑梯。
如果電視劇中呈現的1999年東北,還只戳中部分東北人的懷舊情懷。
那麼劇中呈現的1999年的校園,則喚醒了更多人,不分地域的青春記憶。
大概每個學校門口,都會站著一個不苟言笑的教導主任,手裡必須得拿著點名簿!
每一個教室,都得有個透明玻璃的窗戶,冷不丁冒出來班主任的腦袋。
亂糟糟的教室裡,黑板擦得沒那麼乾淨,黑板角上必須得有個值日表或者遲到記名。
作業本上,肯定有畫的不太好看的漫畫。
當然,像劇中那麼囂張,畫在交給教導主任的檢查上,還是稍微放肆了一點。
操場邊上,時不時會站一排正被班主任教訓的學生。
大多數是耷拉著腦袋的男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特意繞路從旁邊經過,豎著耳朵偷聽的經歷
(我真的沒有。)
這部劇的校園情節,做的非常用心,總讓人恍惚之間以為它盜取了自己的記憶。
最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教室後黑板上的學習小組表格,有特別真實的改過的痕跡,每個人寫自己名字的字體也不同。
小組名字也確實是結合成員名字仔細考慮過的。
李進步和上面澡堂裸男段霄的組合,叫「獨步凌霄」,還挺貼合。
而這部劇裡粉墨登場的主人公們,也是每個人的青春裡一定見過的那種學生。
有李進步這樣叛逆囂張的少女。
有她媽媽李青桐那樣的學渣本渣。
還有李進步一號嫌疑人老爸,那種高冷的學霸。
也有二號嫌疑人老爸,那種吊車尾的年級霸王。
以及李進步的頭號迷弟,那個澡堂裸男,閃著一口大白牙的校園球神。
.
他們的青春故事,不搞墮胎、撕逼灑狗血,也不是在磨了皮的濾鏡裡瘋狂撒糖。
皮一點的學生,偷偷溜出去上網被家長抓包。
乖一點的學神,在家寫作業的時候,媽媽端上來一杯牛奶。
還得和好朋友一起拍一套大頭貼,不是總共一套,是每人有一套。
千禧年的世紀心願也不過是,放假或者大雪把學校埋了,一句話總結就是不上課。
男生和女生之間的曖昧也很簡單溫馨。
是高冷的學霸,偷偷打量旁邊看小人書的女孩。
(看的是香玉小時候看的同款:皮皮魯,有人看過嗎?)
是校園霸王,想著女孩忘記了吃泡麵。
是牽了一下手,要在腦子裡回味八百遍,再和死黨炫耀下。
這些讓人感覺熟悉的,1999年,發生在東北小縣城的,校園故事,密密麻麻的填滿了電視劇。
觀眾的同款青春,迎面而來。
當然,劇裡也有不少瑕疵、遺憾。
部分感情的推進不夠合理。
母女之間的隔閡第一集吵個架就交代了,後面聽了姥爺幾句話就原諒了。
原生家庭的隔閡和原諒都太突兀、太粗糙。
部分劇情不夠圓融。
比如,多年不見的髮小當天就住家裡了,一住好幾個月;轉學也那麼輕易就搞定。
這點,製作團隊自己也意識到了,但為了趕上冬天去東北取景,只能倉促開機。
香玉看到很多吐槽,說這部劇像《傳聞中的陳芊芊》一樣,高開低走。
確實,不少觀眾罵它「爛尾」。
不僅主線CP紛紛BE,更致命的是劇情邏輯漏洞,人物設定崩壞。
吳智勳拋棄李青桐出國,這真的是那個在高考時都能犧牲自己的時間替李青桐補課的人嗎?
心直口快的李青桐,深情男二陳君何,莫名其妙因為一場誤會鬧了離婚。
獨步凌霄雖然註定不會在一起,但安排一個一模一樣的新角色登場,未免有點狗血。
至於本劇的核心主題,母女和解,也沒有得到深入挖掘。
對於37歲的李青桐來說,女兒只是離家出走了,再回來就變了一個人。
回到現實,母女甚至都沒有好好溝通一場。
不過,也有劇粉表示滿意。
最後幾集淚點滿滿,母女關係和好喜聞樂見。
李青銅那句「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不僅感人,也完美點題。
愛之深,責之切。
雖然有這麼多問題,這部劇還是贏得了觀眾的心。
靠的是:真。誠。
製作人王珍妮曾說,「這是編劇的青春、我的青春、導演的青春,團隊每個人都貢獻了一點自己的私密的感情和回憶。」
劇中的故事都是從幾百個真實事件裡仔細篩選的,有些就發生在主創身上。
比如大大咧咧的李青桐,少年時代的第一個出場,是被公交車夾了腦袋。
這是曾發生在製片人王珍妮身上的真實經歷。
劇裡的角色,讓我們感覺親切、熟悉,代入感強。
一個原因是在角色設定上,都是從真實生活裡找的原型。
另一個原因是在選角挑選上,從700人裡精心挑了7個最貼切的主演。
導演說「演員調教,在選演員的時候就完成了。」
上面這位扮演高冷學霸的演員,剛高中畢業,還沒有演過戲,表演卻自然貼合。
除了主演,其餘人一律是東北當地人。
劇中那無數次喚起人們關於東北、關於校園記憶的各種細節,全是製作團隊細細扣出來的。
製作人王珍妮,從東北舅老爺家翻騰出幾箱家具和小擺件,來布置場景。
作為東北人,她還分享了大量兒時照片,從中找那個年代的細節與元素。
劇中的學校,是一所廢棄學校安置出來的。
並且,這部劇是寫實風拍攝。
全程現場收音,不用濾鏡不祛痘,真實感撲面而來。
就說李進步這碩大的眼袋和黑眼圈,真實不真實?
宮崎駿曾說過:「無論你怎樣隱藏,電影都會反映真正的自我。」
一部作品,製作者是在用心拍,還是在糊弄人,觀眾能感覺的出來。
用心的作品,觀眾也用心推上去。
糊弄的作品,觀眾會用腳踩下去。
所以,作品想要打動觀眾,題材、成本、經驗、明星固然有些許作用。
但,製作者的誠意尤為重要。
在中國,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觀點。
是個稀少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