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上映至第26天,中國內地票房突破27億元。目前該片累計觀影人次已超7000萬,將延長上映至10月21日,橫跨國慶檔。與之相對照,《花木蘭》上映7天的時候,中國內地票房才突破2億;《信條》上映兩周,中國內地票房也還不到4億。縱觀全國大盤,9月16日之後回落到5000萬以下的低位,還是與可選擇影片過少有關。
當然本周還是有好消息,華人導演趙婷摘下威尼斯金獅獎,備受關注的《奪冠》提檔到9月25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於15日最新發布《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明確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75%,這也意味著影院復工後的上座率上限進一步被提高。票房反彈,還是需要更多的影片充當「急先鋒」殺入市場。
採寫:南都記者 丁慧峰 實習生 葉梓 盧逸琳
復工後票房破50億
根據貓眼專業版,自電影院復工以來,用時56天,截至9月14日,全國票房突破50億。排名前三為《八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信條》,其中《八佰》單片超26億貢獻過半票房。《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誤殺》《星際穿越》三部重映影片票房破億。復工後票房前20名裡,復映片的數量達到6部。
不過上周末過後的中國影市已經變得冷清,票房下滑很大程度源於接檔《八佰》的兩大好萊塢影片包括諾蘭導演的《信條》和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的票房不濟。自復工以來,「諾蘭三部曲」的接連定檔也在影迷群體中形成了一個話題,《信條》作為「三部曲」中唯一的新片最後登場,表現還是低於預期,在「50億榜單」中貢獻率第三。《花木蘭》的票房表現更為冷清,目前內地票房預測已經下調至2.66億。
都在為國慶檔蓄勢
陳可辛執導電影《奪冠》上映日期由原定的9月30日改至9月25日,提前五天,搶跑國慶檔,算是給影市的一個振奮信號。博納董事長於冬日前表示,「我們的大片要敢於投放市場。現在歐美主流公司還沒開工,加速了我們國內電影公司的恢復。我們要把大項目大題材儘快上映,而且我們也要在海外發行,銷售到歐美市場」。但從9月中旬的全國影市來看,敢於搶跑的新片還是有限。
目前定在9月25日上映的電影是《菊次郎的夏天》,9月30日上映的有《急先鋒》,10月1日上映的則包括《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姜子牙》等。大多都是放棄9月,只為國慶檔蓄勢,於冬還預測今年的國慶檔有望超過去年。將於9月30日上映的《急先鋒》日前發布「衝鋒在前唐季禮」導演特輯,唐季禮導演、成龍大哥帶領全體主創以身作則,向大家展示了勇於創新和挑戰的「急先鋒精神」,唐季禮表示:「在任何一個行業,如果你能勇於創新,勇敢挑戰力所不能及的事,你就是急先鋒。給下一代演員鋪路是我們的責任。這次我希望通過大哥的國際知名度,通過我們這麼大的投資,把楊洋、艾倫、母其彌雅,把更多的中國演員推向國際。」
還有哪些值得期待
趙婷的新片《無依之地》剛在威尼斯電影節獲最佳影片金獅獎,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本周宣布:趙婷導演的《騎士》確認引進中國內地,檔期待定。此外華誼兄弟發布2020-2021年度片單,總共18部,除已上映的《八佰》之外,還有曹保平《涉過憤怒的海》、陸川《749局》、周星馳《美人魚2》、賈樟柯《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以及馮小剛《春天一歲》等新作首度曝光,都仍然值得期待。
為慶祝王家衛《花樣年華》20周年,官方發布全新紀念版預告片,如能在大銀幕上相見仍然美好。數碼寶貝20周年劇場版《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發布首款官方中文海報,正式確認引進。另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是張藝謀新片《一秒鐘》已過審,據公映許可證顯示,片長為104分鐘。該片計劃在年內上映。《一秒鐘》2019年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後宣布因技術原因撤出影展。電影由張譯、範偉、劉浩存等主演,講述物質匱乏的上世紀70年代的膠片記憶。
本版數據來源: 貓眼專業版、豆瓣電影、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