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很多遍。2017年至今,我追過的新放映的影視劇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年來的工作已經雞飛狗跳到極致,工作之餘只想做些不需要費腦子的事情,比如發呆,比如刷手機看花邊新聞,已然成為玩鬥地主都嫌棄費腦子的老人家。
今年追得少之又少的影視劇中,《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劇版和影版算是其一,追它們是因為小說。粗略一算,六年前的這段時間我就是躲在被窩裡,捂著熱水袋,興致勃勃看小說看到三更半夜,還時不時要順順我這顆被小說堵得發慌的小心臟,或者拿點紙巾擦擦悲傷的眼淚,最後意猶未盡的追了無論情節和言語都很遜的《枕上書》和深坑《菩提劫》.而17年初,當我一邊看著電視劇一邊拿起小說看看情節是否一致的時候,對小說還是電視劇都變得意興闌珊,如果不是因為趙又廷的演技在線和一天只播放兩集,估計我又是快進了或是倒著看。趙又廷的演技不錯,我覺得楊洋會輸,加之劉亦菲的演技和楊冪也不過半斤八兩,算起來還是輸了些,所以對電影沒什麼期待的,正因為如此,才會聽信負面評論,沒有去電影院,成為了遺憾。
從電視劇版播出的那一刻,唐七《三生》抄襲大風颳過《桃花債》的追討就沒停息過,影版播出後更甚,所以我特地看了大風颳過的《桃花債》,抄襲沒錯,對故事情節無感,只是覺得在語言的美感方面,完勝一直端著一直裝辭藻華麗卻言辭寡淡的《三生》小說。我很想嚴厲的批判抄襲並且將《三生》踩上幾腳唾罵一番。可是我還是喜歡《三生》的故事啊…理性和感性的對質讓我很矛盾,或許《桃花債》是耽美文,我實在無法腦補宋珧和衡文兩個堂堂七尺男兒在那兒打情罵俏的樣子;而對《三生》小說意興闌珊是因為看的次數太多了,直到我看到了電影。
從18歲開始,從席絹的冰淇淋文學,到《浪漫滿屋》、《my girl》、《命中注定我愛你》、《麻雀愛上鳳凰》,到《獨步天下》、《清夢無痕》,再到《三生三世》《花千骨》… …,一路追著這些愛到虐心的小說和影視劇到了而立之年,從以前對「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不要國不要家只追求愛情的腦殘劇」的言論嗤之以鼻,到現在的無比認同,我不得不承認我垂垂老矣,當然,換個好聽的詞叫做:長大了。
20歲芳華的我會喜歡看《琅琊榜》《偽裝者》嗎?可能不會,現在的我會喜歡看《雙世寵妃》、劇版《獨步天下》嗎?肯定不會。
當然,如果對小說加以合理的改編,減弱愛情至上,增加一點家國天下大義,修繕一下小說的bug,那麼對原著的情感和多年後心理的變化,也不是不可接受,影版《三生》就是這樣合了我的胃口,如果早上映幾年,我不一定會喜歡。
電影細節到位,青丘的大自然、東海的海底世界、天宮的失重空間,三種不同的風格。白淺的尾巴可以變成白綾作為法器;素素跳誅仙臺衣服被戾氣劈開成絲帶繼而變為尾巴;湖底療傷尾巴變為絲帶;大紫明宮拉出兩條絲帶和玄女大戰的時候尾巴少了兩條。神仙的能力各不相同,遵守叢林法則,飛禽走獸的規律,九尾白狐不會飛,龍鳳會飛,所以去大紫明宮是折顏帶著飛過去的,去天宮是夜華帶著騎馬飛上去的,但是去瀛洲是自己爬上去的,最後去若水之濱得靠自己四條腿跑。從海底看天空是弧形的;
若水之濱白淺和深埋水底的夜華說話冰面之下和冰面之上聲音不同;墨淵冰棺的呼吸聲;唯美的樹藤取心頭血。折顏鳳凰非男非女,雌雄同體,所以娘,衣服與翅膀相輔相成;釀酒靠百鳥共振,最後大戰也靠這個技能。夜華在俊疾山給素素拜的禮和大婚時候一致;誅仙臺迴蕩的「兩不相欠」聲音;夜華哄糰子睡覺時默唱素素常唱的「清風撫葉響聲碎,光影更嫵媚」;素素生火時夜華給她搬小凳子;上古素素用的是骨針,夜華在凡間用的是木板。夜華的青冥劍是子母劍,所以可以一邊擋住墨淵的冰棺一邊和玄女打,最後在和擎蒼的大戰中母劍被打碎。素素被素錦逼上誅仙臺之前豹子踩的鏡子裡有夜華的頭像;
電影中之前用素素視角,之後奈奈視角轉換,所以在素素眼中夜華剜眼睛時面無表情,跳誅仙臺時也沒救,但是從奈奈旁觀者視角看卻不同;結魄燈不是結魄,是記憶。夜華最後的等待,雲層上嚴陣以待的天兵天將;影片很有意義的倒放,很用心、很細心。
與電視劇和小說相比,少了太多婆媽和小家子氣,尤其電視劇,加了夜華娘的太多戲份,成為了神仙版的婆媳小三偶像劇,感嘆連神仙都沒辦法避免婆媳互撕。這樣的劇情對生活中婆媽和雞零狗碎唯恐避之不及的我來說太不合適,而電影則很好的規避了其中的小家子氣,很好的修繕了唐七《三生》小說中的bug。
電影沒有夜華的娘出來刁難兒媳;沒有天君和妃子合謀坑害一個凡女;沒有夜華為了白淺放棄一切,包括與生俱來的尊貴和神仙應負的使命。
我可以從電影中看到天君其實和折顏一樣,知道夜華是誰,知道白淺和墨淵所必須經歷的劫難,就像看著一隻破繭成蝶的毛毛蟲,無能為力。所以天君和折顏冷眼旁觀,以洞察一切的方式看著素錦的所作所為,等待著夜華和白淺渡過劫難。所以折顏才說白淺和夜華是天命姻緣,才會在若水之濱拉住白淺不去救夜華;天君會派夜華定期加固東皇鍾,封印鬼軍擎蒼。
夜華也並不是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神仙,所以會主動帶素素上天宮,沒想到的或許就是素錦作為藥引子,必須給她們帶來劫數。素素並沒有傻到聽素錦的話跳下誅仙臺就會回俊疾山,只不過被素錦逼上誅仙臺,被夜華傷到心死,決絕跳下。夜華最後跟擎蒼大戰,並不是為了保護白淺,而是義務,所以最後只希望見白淺最後一面。
婚禮彩排的負氣離開我更相信是婚前恐懼症,電影刪了部分情節,但是可以看到天宮和青丘是不同的。白淺不能隨處奔跑玩鬧,宮女也沒膽像青丘子民一樣可以八卦他們的女帝,甚至宮女之間的交流都少之又少;白淺大婚的服飾、婚禮流程一絲不苟,與她的性格格格不入,被刪掉的情節中有白淺著大婚禮服摔倒的情節,所以當她為愛情放棄自由,去適應天宮嚴苛的規矩,而唯一可以妥協的夜華的愛也讓她不確定,加上素錦的挑撥,加劇了對大婚的恐懼而負氣離開。
白淺有十四萬歲高齡上神的大氣,對素錦的視而不見,不放在眼裡又何須計較;始終知道根源是夜華與她,如果感情堅不可摧又何須懼怕別人挑釁。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將兩個人的感情歸咎於別人的挑撥本身就是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其實要將一個小眾的偶像小說改得大氣不容易,更何況商業片還要迎合原著迷的口味,所以電影的出片如此更不容易,也對曾經追著原著跑的我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