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周志華等學者入選,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初評結果...

2020-12-27 AI 科技評論

2020年7月16日至7月26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組織進行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和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網絡會議初評。

近年來,國家三大獎的評審近年來越來越嚴格,且授獎數量逐年降低,含金量也是越來越高。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此次公布的國家三大獎項初評共有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通過初評。

獲獎項目已在科技部網站(http://www.most.gov.cn)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網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專用項目另行公布。

1

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總覽

1、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獎共有46組通過初評,其中有一等獎兩組,二等獎44組。

其中獲得一等獎的兩組都來自化學組,分別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團隊的《納米限域催化》和復旦大學團隊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新和應用》。

2、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項目(通用項目)

國家技術發明獎共有47組通過初評,其中有一等獎三組 ,二等獎43組。

其中獲得入圍一等獎的三組分別是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的《新型冠脈靶向藥物支架系統研發及其超高精密特種智能製造技術》、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NPR結構新材料超常力學特性及其工程應用》、北京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的《超高清視頻多態基元編解碼關鍵技術》。

3、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初評通過項目(通用項目)

國家科技進步獎共有133組通過初評,其中有授獎一組、特等獎一組、一等獎19組、二等獎 113組,其中授獎來自創新團隊評審組的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特等獎來自化工組,19個項目來自機械、化工、水利、通信、生物醫學工程、中醫中藥、礦山與油氣工程等16個與國計民生相關的領域(組)。

2

人工智慧及計算機相關獲獎一覽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之一。主要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

中國正處於科技變革的重要時期。尤其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人工智慧、大數據、5G、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基建」發力於科技端,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初評的結果中多個AI及其計算機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入選也體現了這一點。

AI科技評論根據公示的名單對相關獲獎項目進行了簡單整理。

一、國家技術發明獎

1、北京大學高文團隊的《超高清視頻多態基元編解碼關鍵技術》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公示)。

第一獲獎人高文,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AVS)工作組組長,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會士(ACM Fellow) 主要從事人工智慧應用和多媒體技術、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虛擬實境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數字視頻編碼技術原理》、《Advanced Video Coding Systems》等。在本領域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國際會議論文600餘篇。

2、百度王海峰、吳華團隊的《知識增強的跨模態語義理解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公示)。

第一獲獎人王海峰,百度CTO。王海峰博士是ACL頂會50多年歷史上首位華人主席同時也是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ACL會士。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均為第一獲獎人。

二、國家自然科學獎

1、南京大學周志華和東南大學耿新等人合作的《面向多義性對象的新型機器學習理論與方法》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公示)。

第一獲獎人周志華,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人工智慧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AAAI,ACM,IEEE Fellow,CCF 會士。 曾擔任國際人工智慧大會(AAAI 2019)程序委員會主席、 IEEE國際數據挖掘大會(ICDM 2016)大會主席,並將擔任IJCAI 2021的程序委員會主席,系中國內地首位任此職位學者。

2、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陳雲霽、陳天石團隊的《深度學習處理器體系結構新範式》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公示)。

(弟弟陳天石和哥哥陳雲霽)

陳天石,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後曾擔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寒武紀科技CEO。

陳雲霽,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歲成為國產龍芯1號研發團隊中最年輕成員,24歲博士畢業,29歲晉升為研究員,33歲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寒武紀創始人之一。

3、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胡衛明、劉成林團隊《視覺運動模式學習與理解的理論與方法》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公示)。

第一獲獎人胡衛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視頻內容安全研究團隊負責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863重點專項項目首席專家。

4、浙江大學周昆、清華大學邵天甲等人合作的《真實感圖形的實時計算理論與方法》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公示)。

第一獲獎人周昆,浙江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研究領域為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人機互動和虛擬實境。在ACM/IEEE Transactions上發表論文80餘篇,論文引用1萬餘次,獲得發明專利50餘項。

5、華中科技大學金海團隊《面向多租戶資源競爭的雲計算基礎理論與核心方法》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公示)。

第一獲獎人金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集群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973計劃「計算系統虛擬化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首席科學家、教育部重大專項「中國教育科研網格計劃ChinaGrid」專家組組長、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高效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重大/重點項目總體專家組成員、中國網格論壇執行委員及體系結構工作小組主席,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基於在對等計算和雲計算系統方面的貢獻,金海當選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協會會士(IEEE Fellow)

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清華大學唐傑與搜狗、阿里巴巴合作的《智能型科技情報挖掘和知識服務關鍵技術及其規模化應用》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公示)。

第一獲獎人唐傑,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長聘教授,計算機系副主任、清華-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實驗室主任,獲傑青。研究興趣包括:社會網絡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發表論文200餘篇,擁有專利20餘項。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山大學、上海超級計算中心等合作的《國家超級計算基礎設施支撐軟體系統》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公示)。

第一獲獎人錢德沛,博士,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院長,教授。 在863專家組工作期間,作為責任專家,組織了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曙光、天河、神威高性能計算機、中國國家網格等的研究開發工作。

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獲獎完整名單可前往以下網址查看: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20cpgs/2020zrxm.html

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20cpgs/2020fmxm.html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20cpgs/2020jbxm.html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示 食品領域32個項目入圍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8月3日,科技部在科技部網站(http://www.most.gov.cn)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網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了初評通過的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
  • 高文、周志華親臨!CCF-GAIR 2020 震撼來襲:16 大專場,論道 AI 新...
    2020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簡稱 CCF-GAIR 2020),將於 2020 年 8 月 7 日至 9 日在深圳舉行。 高文院士的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模式識別與多媒體計算。主持973(首席)、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二十餘項。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第七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高文院士於 2009 年當選 IEEE Fellow,2010 年被授予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2011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3 年當選 ACM Fellow。
  • 周志華:人工智慧研究最主要是靠人的聰明才智
    2012年至2016年,周志華成為在人工智慧相關的五大主流國際學會——ACM、AAAI、AAAS、IEEE、IAPR(美國計算機學會、國際人工智慧學會、美國科學促進會、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國際模式識別學會)均入選「Fellow(會士,有時也被譯為院士)」的首位華人學者,並先後被聘任為「國際人工智慧聯合大會」和「國際人工智慧大會」的程序委員會主席,成為在人工智慧領域兩大綜合性頂級國際學術會議均擔任程序主席的首位華人學者
  • 我院張寒教授入選中國青年農業經濟學家論壇2020年度學者
    12月19日,中國青年農業經濟學家論壇暨北京農業經濟學會2020學術年會在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農業經濟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青年學者委員會、北京農業經濟學會主辦,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承辦。
  • 「三正杯」東莞首屆青年文學獎初評結果出爐
    3月28日上午,「三正杯」東莞首屆青年文學獎初評在東莞南城舉行,鄭小瓊、譚軍波、胡磊、田根勝、彭爭武數位初評委經過嚴格討論,從30多份來稿中選出14份優質稿件進入終評名單。「三正杯」東莞首屆青年文學獎由東莞市青年產業工人作家協會、民建東莞市文化工作委員會主辦,三正集團冠名,旨在挖掘、鼓勵東莞本土年輕作家多創作、優創作。該文學獎自2019年起,每年舉辦一屆,力圖打造成為東莞最具公信力、影響力和傳播力的文學獎項之一,為東莞這座城市帶來新鮮的氣息與文化的活力。
  • 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獲2020「CCF-ACM人工智慧獎」
    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又獲獎啦 !10月14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獎勵委員會宣布,決定授予我校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周志華教授2020年首屆「CCF-ACM人工智慧獎」,以表彰他在機器學習的多個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
  • 2020年度中原英才計劃(育才系列)-中原學者初選結果公示
    根據省人才辦《關於開展2020年度中原英才計劃(育才系列)申報工作的通知》(豫人才辦〔2020〕4號)、省科技廳《關於發布2020年度中原英才計劃(育才系列)-中原學者申報指南的通知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布—新聞—科學網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提名單位(專家) 初評建議等級
  • 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項目名單公布,山東這些項目上榜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4日訊 日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第96號公告,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將初評通過的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以及2019年度初評通過、因異議處理中止評審,現已調查處理完畢,按規則提交2020年度評審的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項,予以公布。
  • 四川廣電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年度媒體融合榜單
    12月18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對外發布了《關於公示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典型案例、成長項目徵集評選結果的通知》,四川廣播電視臺榮獲「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廣電總局組織專家學者,對各地選送的推薦材料進行認真評審,經過初評、複評、現場終評並公示,共評出2020年度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10家、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15個、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成長項目15個。
  • 佳都科技榮獲「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
    近日,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公示了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其中,佳都科技攜手廣州地鐵共同打造的華佳Mos智慧地鐵全景監控運行生態系統研發及應用示範項目,榮獲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20個項目入圍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於2月25日揭曉!
  • 從都國際莊園入選「2020年度中國地產風尚大獎」
    鑑於此,觀點指數研究院以嚴格的評測指標,並通過數據分析、調研及業內訪問等方式,推選出每年度中國房地產行業引領風尚的企業、人物、項目等,並於8月12日在 「2020博鰲房地產論壇」現場,隆重發布「2020年度中國地產風尚大獎」。中國地產風尚大獎為具有行業表率的企業和地產人,提供了全國專業、強大和極具影響力的平臺,見證行業發展,樹立企業力量。
  • 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奏響中國人工智慧的強音
    學生眼中的科學「網紅」,開設課程曾一度「萬人空巷」,創建的研究所成為令人嚮往的「聖地」;國際公認的人工智慧「大牛」,是國際人工智慧大會創立以來的首位華人主席,入選了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所有主要國際學會的會士,成為華人在人工智慧領域「大滿貫」會士第一人。人工智慧的「江湖」,波譎雲詭,流傳著很多他的科研「傳說」。
  • 2019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對農廣播節目)初評...
    有他們的身影穿梭筆尖下,話筒前是他們對職業嚴謹的堅守每一次直播每一次採訪每一次報導都凝聚了一群對廣播有情懷的媒體人的心血2020年12月13日-15日,2019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對農廣播節目)初評會議在山西太原舉行。
  •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年度會議暨未來建設研討...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年度會議暨未來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行 2020-12-19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度「浙版傳媒好書」榜單揭曉
    本屆「浙版傳媒好書」評選活動嚴格遵守評選規則,經過審查、初評後遴選出50種入圍出版物,在「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公眾號集中展示,邀請廣大讀者朋友為「浙版傳媒好書」投票,共吸引超3.7萬人次參與網絡投票,同時由專家學者、業內人士21人組成評選委員會對入圍出版物進行評議和投票,最終結合網絡投票數和評委會投票數,評選出2020年度「浙版傳媒好書」共12種。
  • 三隻松鼠每日堅果入選「2019安徽名牌伴手禮名錄」
    4月10日,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布「2019年安徽伴手禮」評選結果,46件安徽優質商品入選。其中,22件獲得「安徽名牌伴手禮」稱號,三隻松鼠每日堅果成功入選,系上榜的唯一一家休閒零食企業。為打響「安徽品牌」,激發消費者對安徽產品的情感認同、記憶聯想和價值消費,首屆安徽伴手禮評測活動歷時7個月,通過社會公開徵集,企業自願申報,初評篩選,入圍評測,優選評測五個環節,邀請了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和文博、設計、食品、旅遊、銷售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作為評審專家,參與網上投票的消費者達37萬多人。
  • 中石油摘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記者 | 朱釗通訊員 | 江如意今天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揭曉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兩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一道為獲獎代表頒發證書中國石油共斬獲三項大獎
  • 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示—資訊—科學網
    計算機與自動控制組 高端容錯計算機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 王恩東,胡雷鈞,張  東,張  峻,黃家明,夏  軍,林楷智,尹宏偉,王守昊,林磊明,喬  鑫,陳彥靈,吳  楠,喬英良,陳繼承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