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的密友總能在關鍵時刻出來爆料。
明星不能說的話,不方便傳達的事情,他們總能站住來解救我們的八卦欲望。
不過有的時候,也有些過期的八卦,明星的密友們是拿來上節目湊數的。
明星的身邊人在某種尺度的允許下,講講老明星的八卦,就算是陳年的也還不錯。
這次是一位電影製片人講述的故事。
1982年,徐克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鬼才導演,邀請的電影明星都是傳說的大咖。
我們都會覺得林青霞這樣的絕代天仙,她的咖位理所應當的是第一。
不過這是現在人的想法。
想當年出演影片《新蜀山劍俠》時候比她更大牌的是為《正大綜藝》演唱過主題曲的翁倩玉。
翁倩玉在我們腦海裡必須有印象。
特別是那首《愛的奉獻》,作為正大綜藝節目的主題曲,應該說深入人心。
翁倩玉的聲音就像一個小仙女,甜美不油膩。
曾經一度凡是慈善活動的背景音樂就是這首《愛的奉獻》,舉國上下無人不會唱。
贊助正大綜藝,更讓歌詞裡暗含了正大二字的正大集團老闆在睡夢裡估計也會笑醒,再也沒有一首廣告歌能如此深入人心,而人們毫無知覺。
除了這首《愛的奉獻》,我們很少了解翁倩玉這個人是幹什麼的。
因為網際網路的缺失,我們對翁倩玉了解的很少。
電影製片人爆料說,翁倩玉當年拍電影時,很大牌的帶了四個助理,化妝師保鏢,只為了拍很少的鏡頭。
製片人更在節目中說,青霞姐姐被翁倩玉禁止出入化妝室,聽上去有些真切,但有些也不好細究到底是不是真的。
是不是因為參加節目綜藝節目需要噱頭的關係,就講的太誇張,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不管如何,電影裡記錄了她們最美麗的時刻,到底誰更大牌誰小牌,最終還是要用演技來說明一切。
林青霞在香港的日子並不舒坦,本人也總覺得那段日子背井離鄉,住酒店總不舒服。
當時的香港比臺灣的電影業時髦很多。
不僅從包裝明星和拍攝片子的手法上來說,都是可以讓其他華語電影圈的地方仰慕的地方。
青霞姐姐當然在現在出席各種活動時也總是站得住坐C位,但那時也只是從瓊瑤劇出來急需轉型找片拍的女明星。
上世紀80年代交替的年代,臺灣的電影人卻並沒有那麼理直氣壯的感覺。
70年代曾經一度火紅的瓊瑤電影已經被卡了殼,沒有多少人再想跑到電影院裡面看二秦二林痴纏的樣子。
除了劇情片,臺灣的動作片卻也拍不好,除了這兩種就剩下走高大上主題的了,又因為實在太高大上,並沒有得到當時已經很想去的歌舞廳跳舞的年輕人的共鳴。
因此,像林青霞這樣的明星就不得不跑到香港去拍片。
彼時的香港電影和樂壇又是無比的借鑑日本。
翁倩玉是那個時代從臺灣去日本發展極好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上世紀70年代臺灣的明星,特別是歌星,頗多的跑到日本要發展,求得實力上的認可。
香港也有明星在日本發展的,但是身在異國語言就是第一個門檻。
除了土生土長的翁倩玉以外,做得最好的應該是帽子皇后歐陽菲菲,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鄧麗君。
日本人是真心懷念鄧麗君。
鄧麗君用她的歌喉突破了國界,這是讓人非常感嘆的事情。
翁倩玉她從小就長在日本,在奮鬥的難度上要比鄧麗君要小很多。
她得天獨厚的得到了很多幫助。
她的父親在本身就是這個行業中的。
在日本發過唱片後,她同時在臺灣也做出了一些名堂。
當時這樣的一個混合著日本和臺灣經歷的翁倩玉,身上有高度的國際味兒。
所以很可以想像從日本跑到香港去加盟客串的女明星,在對劇組的要求上也是相當的好萊塢外加日本式。
風水輪流轉,誰能想到現在片場能擺譜的是誰,而能擺出好萊塢架勢的又是誰呢。
聲明:
本文為說書小七原創,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本文基於媒體源和書籍信息客觀寫作,對涉及的人物無任何偏頗的惡意,當事人若覺不妥請隨時聯繫。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