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一種既能讓人開心又能讓人感到暖心的生物,狗狗的世界觀很簡單,主人是最重要的,沒有什麼比讓主人開心更重要的事情了。
貓貓長得都很可愛,尤其是小奶貓。大大的眼睛,軟綿綿的小爪子,摸著它柔順的皮毛,聽它咕嚕咕嚕叫,心情再不好也會變得好起來。
這些小傢伙,既能夠陪伴我們,又能幫助我們釋放壓力,還能和我們互通感情。正因如此,小傢伙們便成為了我們親密的家人、朋友。
家養的動物,沒有天敵,也不缺吃喝,而生活在野外的動物,不管是弱小的食草動物,還是強大的食肉動物,生存對它們來說都很殘酷。食草動物想要保全性命,食肉動物則要為覓食和生存想盡一切辦法。
接下來要分享的是一隻狐狸的故事,它生活在加拿大東部村莊裡,名字叫維克森。這是世界著名野生動物畫家兼作家歐內斯特·湯普森·西頓親身經歷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維克森是一隻雌性狐狸,它和丈夫一道餵養著四隻剛出生的小狐狸。可是因為人類活動導致周圍樹林和草原不斷退化,食物實在是太匱乏了。為了餵養小狐狸,它們只好硬著頭皮跑去村裡偷雞。
公狐外出,母狐則守在家中照顧孩子,而如果出門的是母狐,公狐則肩負起照顧孩子的使命。所以,四個小傢伙在父母的細心照顧下,長得油光水滑的,很招人喜歡。
丟雞的事情讓村裡的人很是惱火。於是,西頓就被他叔叔委託去查明原因,西頓很快就發現了狐狸留下的腳印和毛髮。順著這些線索,西頓找到了狐狸的洞穴。
但是西頓卻沒有把狐狸洞穴的事情告訴他的叔叔,只是說是兩隻狐狸幹的。出於好奇,西頓在洞穴外觀察狐狸是怎麼教育小狐狸。漸漸地,他被狐狸一家的生活所打動,真心不願去傷害它們。
但沒過多久,倒黴的公狐狸被進山圍剿的西頓叔叔一槍給打死了。公狐狸的死亡,並沒有阻止母雞的持續失蹤。西頓的叔叔惱火透了,他決定一鼓作氣,徹底剿滅狐狸的一家。
過去,是狐狸夫妻時時刻刻地監視著那些獵狗。但是現在,保護小狐狸的擔子全落在母狐維克森身上。它再也騰不出那麼些時間,來阻斷每一條通往狐狸洞的道路,也沒辦法總在近處死等,把上門的敵人引到岔路上去。
既然如此,結果自然不難預料。人們順著足跡,來到了狐狸洞口。母狐維克森這會兒正在遠處絕望地徘徊著,白費氣力地想引開敵人。人們興奮地揮舞工具去挖狐狸洞。
四隻小狐狸,有三隻被村民用鐵鍬當場給砸死了,最小的一隻狐狸被作者西頓救下。小傢伙短促的叫聲,把它那可憐的媽媽吸引過來。母狐左右徘徊著,但由於有獵犬的緣故,終於沒敢跟著緊跟村民。小狐狸被帶回村子用鐵鏈拴起來。
這是個漂亮的小狐狸,它那種毛茸茸的外貌和體型,跟小羊出奇地相像,有著一副天真無邪的嘴臉。只要有人呆在附近,它總是愁眉苦臉,戰戰兢兢地蜷縮在它的箱子裡。
有天晚上,小狐狸看著遠處急促地叫了一聲,老狐狸在遠處」呀呀」地回叫了一聲。小傢伙帶著一種狐狸所能表露的最高興的樣子,跑去迎接它的媽媽。老狐狸飛快地咬住了小傢伙,掉頭就往它的來路上拖。但是拖到鏈條拉得筆直的時候,小傢伙被媽媽的嘴巴狠狠地扯了一下。
故事的作者西頓此時借著月光,偷偷從窗子向外看。他看見狐媽媽的身影兒,躺在小傢伙旁邊,嘴裡在啃那條無情的鐵鏈。而小傢伙這時正大吃大嚼媽媽帶來的兩隻小老鼠。這是狐媽媽給它的孩子帶來的晚餐。
天亮了,作者又去了狐狸洞那兒去看看。他發現,可憐的母狐到這兒來過,並且把它的三個孩子渾身汙泥的屍體全掘了出來。地上橫躺著三隻小狐狸的屍體,身上都舔得光溜溜的。在它們旁邊,還放著兩隻剛被弄死的母雞。從地上深深地印著的肘部、胸膛和腳踝的痕跡來看,這隻母狐曾經在這兒默默地躺著。被鐵鏈拴著的小狐狸,是它唯一的親人了。
每天老狐狸都會跑來照料它的孩子,把新弄死的母雞和別的動物帶給存世的那隻小狐狸吃。並且會花幾個鐘頭的時間,徒勞地去啃斷那根可恨的鐵鏈條。
直到有天夜裡,老狐狸像個黑影兒似地跑來,呆了一會兒,又無聲無息地走掉了。小狐狸呢,一口咬住了它扔下來的一樣東西,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嚼起來,突然一股刀扎似的劇痛刺透了它的全身,痛得它禁不住失聲大叫起來。接著,小傢伙又掙扎了一陣子,就躺在地上不動了。
小狐狸中毒了!
這一次,老狐狸扔給小傢伙吃的是毒餌。它知道自己已無法救出它的孩子,就硬著心腸,親自結果了它孩子的生命。它呢,無牽無掛地遠走他鄉了。
從此,這片樹林裡就再也沒出現過母狐維克森的影子。
故事到這裡就完了,我的同情心,完全在維克森這一邊。
狐狸偷雞實在可惡,但這有什麼辦法呢,它們也得生存呀。早期的人類,每日所需的生活能源幾乎全部來自叢林,河流,草原這些自然界。保護了自然界,人類才能得以生存。但是隨著人口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這種古老的平衡在慢慢被打破,我們變得不再去關心將來會怎麼樣,因為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
於是我們就去不斷的侵佔野生動物最後的棲息地,草原因為過度放牧而沙化,叢林也被開墾種植莊稼。就像故事裡的狐狸,它們的狩獵場正在不斷縮減,這些食肉動物於是不得不在新的地區尋找食物。這就是為什麼兩隻狐狸會去人類的領地偷雞的原因,它們只是想解決一頓飯而已。但對當地人來說,憤怒也有理由,狐狸畢竟給他們造成了財產方面的損失。
《自然》雜誌曾刊文:那些因為「走投無路」而來到了人類的「領地」的動物,有些已經完完全全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在英國,狐狸移居到了城市,依靠人類的垃圾堆生活。印度的很多城市,當地的猴子完全依賴人們的食物生存,而它們的後代已經不可能在自然狀態中生存了。加拿大的浣熊喜歡撿路人丟棄的食物。
想想那畫面,真是挺心酸的。很多人類活動的地方曾經都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在那裡生活的動物,或被捕殺,或被驅逐,有些則被人類關進了動物園。
動物出現在距今6億多年前,它們通過不斷的進化,漸漸適應了各種環境,佔據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繁衍生息。地球,也是它們的家園。
(文章為原創,圖片自網絡。作者古人肉,愛看書愛分享,於書本中品讀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