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靈暗室(米爾格蘭姆與服從權威)
1961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米爾格蘭姆進行了一次關於權威服從的社會心理學實驗。他組裝了一臺假的電擊器,徵來數百名受試人員執行電擊,並安排一名演員擔任接受電擊者。在昏暗詭秘如密室般的實驗室中,米爾格蘭姆一再命令受試者電擊這名演員。隨著電流一步步加大,這名演員先是假裝痛苦呻吟,後來則不再出聲裝死。實驗結果令人吃驚:大部分受試者(沒有發現他們共同的特定人格特質)遵守了權威的命令,儘管他們被事先告知到達某強度的電流甚至足以致命,然而即使如此,他們面對命令也照做不誤。米爾格蘭姆進而得出結論:個人會服從指令進行破壞,人格類型的影響遠遠不及外在情境。對於納粹軍官大規模屠殺猶太人這件事,當時流行的解釋是條頓民族是一個傾向於服從權威指令的「權威性人格」佔主導的民族,而米爾格蘭姆的電擊實驗則對這個解釋提出了挑戰。這項實驗像一個巴掌一樣,恨恨地打在了所有人臉上,揭露了人們在面對權威時表現出的愚蠢與麻木,並指出了人們想像的與真實的自我之間的巨大落差。此項實驗被該書作者稱為「心理學史上最重大、最駭人的騙局」,這個實驗的爭議性可窺一斑。
二、精神病房裡的正常人(精神診斷的實驗)
上世紀70年代初,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羅森漢以前後兩個實驗使得當時正值繁榮的精神病學陷入了發展的低谷,乃至一蹶不振。他找來八個人加上自己假扮精神病患者,各自前往不同的精神病醫院就診,結果九個人全部被醫院診斷為精神病患者,並被要求住院治療。羅森漢的實驗報告引起了整個精神病學界的震動,許多精神病醫生竭力反駁,雙方互不相讓。緊接著,一所精神病院的醫生宣稱: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如果羅森漢再派來假的精神病患者,他們一定能看得出來。結果羅森漢一個人也沒派,而精神病院則宣稱找到了41名羅森漢派來的假病人。自此雙方的鬥爭以精神病醫生的完敗告終。羅森漢的實驗從一方面看的確揭露了當時精神病學診斷標準的不嚴謹,使得精神病學陷入發展低谷,但另一方面也鞭策著精神病學家進一步修訂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這實際上有利於使精神病學發展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科學。
三、別說你不會遇到(達利和拉丹的助人行為五階段)
1964年,美國紐約市發生了臭名昭著的珍諾維斯案。年輕女子珍諾維斯下夜班回家途中遭歹徒襲擊並被強姦致死,前後歷時35分鐘,歹徒三度施暴,每次受害者都尖聲呼救,然而附近住戶38名證人隔著窗戶眼睜睜地看著珍諾維斯被害卻無一下樓救助受害者。心理學家達利和拉丹和其他人一樣對這個案件深感震驚,他們決定進行一項心理學實驗來測試「一般人在哪些情境不會漠視他人的求助,在哪些情況不會猶豫掙扎。」這項實驗表面上與米爾格蘭姆的實驗相似,但是「米爾格蘭姆檢視的是人類對單一權威的服從心態,達利和拉丹則探討全然相對的面向:面對群體危機時,在沒有權威主導的情況下,個人會有何反應。」實驗結果發現,時間、群體人數、身邊人的反應都會影響到一個人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採取的行動及反應時間。
傳播心理知識 倡導心理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