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亞:流產不是女性私事,更不是女性的錯|從英國王妃梅根「自曝」流產說開去

2021-02-23 加拿大和美國必讀

近日,英國哈裡王子的妻子梅根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文章,講述自己在今年夏天流產的經歷。在當下,尤其對於王室成員來說,公開談論流產仍是一種禁忌,因此該文一經發布就引起普遍關注。一方面,這篇文章激起了許多女性的共情,她們紛紛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流產經歷,希望讓更多人關注到女性的生育議題,但同時也引來了一些質疑和非議。

有人認為,既然哈裡和梅根一直說自己需要隱私,還批評媒體過度挖掘他們的私人生活,為何自己又大爆隱私?還有女性認為,流產是私人經歷,不必要進入公共領域,她們不想公開談論這種體驗。然而,這些質疑大多出於誤解。什麼是隱私?並不是說某類信息(如流產)就一定是隱私,而是那些當事人想要控制傳播範圍、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才屬於隱私。如果梅根選擇公開談論自己的流產,那就不是隱私,也談不到是在自爆隱私。其次,公開談論自己的流產,並不意味著是在要求其他女性也公開談論,當然要尊重那些不願談論的人(如前所述,這種情況下流產就成為個人隱私,不應該被他人公布出來)。問題是,如果某個議題被公開談論得太少,有可能是這個議題被汙名化了,讓人難以公開討論。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創造更安全的空間,提供給那些想要就此進行交流的人。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英國流產協會對梅根表示支持,認為她分享經歷有助於那些有類似體驗的人能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為什麼公開談論流產這麼困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們通常對流產有誤解,比如認為流產非常罕見,但實際上流產很常見,大約10-25%的妊娠都以流產告終,大多發生在懷孕早期。此外,許多人認為流產是不當行為所致,如舉重物、不想懷孕、之前有過流產、與人衝突等都會導致流產,因此一旦發生流產,女性就更可能被指責或者自責,而事實上,流產通常是由於醫學或基因問題造成的。這些誤解導致女性通常在懷孕前三個月(流產風險最高時)對此保密,以避免流產後可能遭受的不當評論。2020年,美國名模Teigen在推特上宣布了她的流產之後,就曾有大批網友如此留言,如「你是不是喝咖啡喝太多了」、「你是不是舉重物了」、「你有沒有吃壽司」,這些留言直接指向女性,認為流產是女性的不當行為所致,而沒有留言提到「你丈夫是不是該查查他的精子質量?」這說明輿論環境對女性很不友好,這種現象需要改變。

儘管流產比人們想像的更常見,但由於人們大多對此不願公開談論,許多家庭、個人尤其是女性仍然被迫獨自面對悲傷,得不到應有的支持。1988年,美國裡根總統宣布10月為懷孕和嬰兒損失意識月(pregnancy and infant loss awareness month)。每年這個時間,美國各地會舉辦一些相關活動,對失去嬰兒表示哀悼,並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顯然,要對失去胎兒的父母尤其是母親表達支持,公開而富有同情心地討論流產議題是非常有必要的,來自他人的社會支持將有助於減輕當事人的壓力,使其能更好地得到療愈。在這方面,媒體可以擔當起支持者的角色,例如更多地正確報導流產和不孕的個人故事,教育公眾如何在親友、同事向自己透露流產事宜時作出更好、更正確的反應,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慰藉。流產通常被認為私人事務,從而忽略了它對女性職場的影響。實際上,女性流產對她們的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女性員工通常不知道自己在這方面的權利,而僱主也很少採取措施來幫助她們,管理者並不總是很清楚自己的責任所在,而同事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反應。鑑於此,英國流產協會創建了一個資源中心來幫助相關人員(如僱主和經理、人力資源部、員工和同事),這些資源主要來自於對英國各地工作場所和員工的調查。該資源中心有豐富細緻的資料供人參考。例如對經理或僱主如何跟員工討論流產,就提供了非常詳細的建議。它指出,如果能仔細傾聽員工選擇分享的內容,就更有可能理解她們的需要。而即使自己流產過,也需要認識到她人的經歷可能大不相同,要表現出足夠的同理心和理解力,不要對她正在經歷的事情做出不必要的假設,也不要試圖猜測這會對她的工作產生何種影響。有一些話語可能是我們善意說出的,希望對當事人有幫助,但實際上沒能起到這樣的效果。例如那些試圖讓當事人「往好的方面看」的話,如「你可以再試一次」、「至少你可以懷孕」、「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一切都有原因」,容易讓對方覺得是在有意弱化失去孩子的影響。許多經歷過流產的人在調查中都提到,她們從朋友和同事那裡得到的支持比較少,而這往往是她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所以認真對待這類談話很重要。如果可能的話,流產協會還建議僱主在工作場所就流產展開更廣泛的討論,與員工分享有關信息、政策和制度(因為有些員工可能不了解這些信息,例如是否可以休假等),認為這有助於建立對女性更友好的職場環境。當然,員工也需要認識到她們有權在工作場所對流產保密,這需要尊重她們的意願,必要的信息只有相關的工作人員了解即可。

女性生育議題中,流產常被忽略,而墮胎更為常見。在美國,墮胎本來不受管束,但是美國醫學會(AMA)於1847年成立後,就開始著手將墮胎非法化。到1860年,20個州頒布了限制墮胎的法律。1873年的《科姆斯託克法案》禁止使用避孕和墮胎藥。到1965年,所有50個州都禁止墮胎,但各州也規定一些不同的例外,如為了挽救母親的生命、強姦或亂倫、胎兒畸形時可以墮胎。
20世紀60年代,女權運動興起之後,關於墮胎的法律限制一度有所鬆動,婦女爭取到了更多的身體自主權。1973年,最高法院在羅訴韋德案中宣布,大多數州現行的墮胎法違憲,確認婦女決定是否繼續懷孕的權利受到憲法上個人自主權和隱私權的保護。「羅訴韋德案」排除了對懷孕前三個月的任何立法幹預,給予了美國婦女一定的墮胎權。21世紀以來,有關墮胎法的主要爭議集中在終止晚期妊娠是否合法。墮胎在美國一直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議題,爭議不斷。2016年大選後川普任總統以來,反墮胎陣營聲勢大振。美國多州在近年引入「心跳法案」,規定在妊娠期第六周、也就是能檢測到胎兒心跳後禁止墮胎,這給女性的墮胎帶來很大限制。2019年,阿拉巴馬州議會通過的法案幾乎完全禁止墮胎,連強姦和亂倫導致懷孕也不能墮胎,只有孕婦有生命危險時才允許墮胎。2021年,新任總統拜登接管權力後,形勢能否改變,大家都在拭目以待。加拿大在歷史上也曾經禁止墮胎,但後來發生了改變。1969年,加拿大自由黨政府允許在某些情況下墮胎,如醫生委員會認為繼續懷孕可能危及婦女的生命或健康時。1988年,加拿大最高法院以違反憲法為由否決了加拿大的墮胎法。自此,加拿大成為西方國家裡少數幾個沒有墮胎法的國家之一,在這裡墮胎與其他醫療程序一樣對待,並通過省/地區和專業機構來進行管理。

不過,加拿大的墮胎也不是沒有問題。首先,多年來不斷有國會議員提案,試圖重新引入墮胎法,限制墮胎行為,這引起了許多爭議。其次還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沒有法律上的限制,但是加拿大能夠提供(晚期)墮胎服務的醫院不多,在偏遠、缺乏醫療資源或者思想比較保守的社區,女性仍然很難獲得墮胎醫療服務,有些人不得不長途跋涉甚至跑到國外去做手術。
支持女性墮胎權的人認為,要爭取墮胎合法化、可獲得性,首先需要社會對墮胎有正確的認識。墮胎汙名化是一個社會過程,通過持續貶低那些曾經墮胎或與墮胎有關的人,導致了墮胎議題在社會、醫學和法律上的被邊緣化。因此,墮胎權倡導者、有關學者、健康服務提供者和捐贈者等聯合起來,建立了Inroads(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Reduction of Abortion Discrimination and Stigma)全球網絡,目標就是減少墮胎歧視和汙名。在理想的情況下,墮胎在大眾、法律和醫療文化中應該被理解為是一種常見的、必要的事情,法律和政策不再區分哪些人有資格墮胎,需要墮胎的女性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間、在需要的地方獲得相關信息、墮胎服務和有關護理,費用可以負擔得起(最好還能免費)。要達到這樣的願景,爭取到徹底的女性身體自主權,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需要走,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一起努力吧!https://mp.weixin.qq.com/s/90RlUG_Gy5-4d3TxrEzE4Ahttps://www.miscarriageassociation.org.uk/information/miscarriage-and-the-workplace/

加美財經推薦閱讀:

1、大西洋月刊:川普不再吸睛,他已變得無足輕重

https://www.caus.money/detail/7989

2、英國緊急批准輝瑞疫苗,成為西方第一個允許大規模接種的國家https://www.caus.money/detail/8016

3、保護家人還是「濫用」赦免權?川普已在考慮給自己的三個子女和女婿發「免罪牌」https://www.caus.money/detail/8003

求移民與留學經歷,加拿大、美國華人生活感悟,親歷和採訪均可,頭條稿費最高可達千元。要求事實準確,邏輯清楚,只要是真情實感,文字樸素最好。北美留學、移民、海外生活讀者交流群請先加小編微信ID:yiqijianada 轉發必讀文章並截圖,驗證後可入群。如果你還沒有關注加美必讀,就麻煩你先掃碼關注,再加一下「星標」吧。

相關焦點

  • 英國王妃梅根發文自曝痛苦經歷,女性流產後,何時再懷孕更合適
    這些媽媽就會很著急,希望可以儘快的懷上孩子,所以對於流產後多久可以再懷孕,就是這些媽媽很關心的話題。 流產後多久再懷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六個月後,英國醫學雜誌建議六個月內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是,流產之後等6個月後再考慮要孩子。
  • 英國王妃梅根《紐約時報》撰文,打破禁忌自曝流產經歷
    英國王妃、美國女演員梅根在11月23日刊登在《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自曝了自己曾經流產的經歷。這打破了英國王室鮮少公開自己私人生活的傳統。梅根在一篇名為《我們的損失》的文章中透露,她在今年7月曾流產,與丈夫哈裡王子失去了他們尚未出生的第二個孩子。路透社指出,梅根在文章中分享的親密細節與英國王室高級成員一貫的行事風格大相逕庭,他們幾乎不會對外界透露自己私人生活的細節。伊莉莎白女王在位68年期間從未接受任何媒體採訪,也從未討論過自己的私生活。
  • 難以承受的悲痛:梅根王妃首次公開流產經歷
    英國蘇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馬克爾近日透露,她今年早些時候不幸流產。梅根在本周三《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份個人陳述中稱,她年初已經懷孕,正期待著迎來她和哈裡王子的第二個孩子,但7月份突發的一陣「劇烈絞痛」讓她不知所措。
  • 感恩節前,退出英國王室的梅根王妃,又觸碰了女王禁忌
    對於英國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來說,雖然不是生於帝王之間,但嫁入王室對她來說也是忌諱蠻多,試圖脫離英國王室束縛的她還與哈裡王子宣布「從高級王室成員的角色中退下來」。 之所以公開在報紙上談論自己的流產,39歲的梅根是為了敦促人們在美國感恩節(11月26日)到來之際,相互關愛,詢問一下「你還好嗎」? 在專家看來,像梅根這樣的公眾人物能夠敞開心扉談論流產,對於很多獨自忍受流產痛苦的女性來說,是一種很大的鼓舞,讓她們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
  • 梅根·馬克爾自曝流產經歷
    據皇室記者喬尼·戴蒙德分析,梅根從第一次作為哈裡準新娘的講話活動中就清楚地表明,她希望能夠更清晰地聽到女性的聲音和女性的經歷。現在,她已寫下自己的失落和傷心欲絕。她將這一環境設定為令人震驚的一年,她呼籲寬容和同情。
  • 94歲女王霸氣懟梅根,無視孫媳婦流產傷痛,一句話讓梅根無地自容
    伊莉莎白二世,英國女王,很少表現出霸道,她的家族因為年老,待人和善,但唯獨在梅根面前表現得出類拔萃。Megan Marker和 Harry王子已經結婚兩年了,在這短短20多個月裡, Megan在英國王室成員中鬧得沸沸揚揚,並把英國王室都惹惱了。麥根有心與凱特王妃攀比,與英國女王對峙,但她只不過是用卵子打石,最後只有她自己被坑了。
  • 梅根公布流產後首露面,著濃妝眼閃淚光,罕見穿襯衫扣子全系上
    而這也是自今年11月梅根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透露自己曾在7月流產後的首次露面。從播出視頻所打出的字幕看,即便是退出英國王室許久,梅根的頭銜依然是「蘇塞克斯公爵夫人」。據報導稱從背景看,梅根應該是在她那幢價值1400萬美元(約9153萬RMB)的豪宅中錄製的,自從到美國後,梅根每次出現在視頻或是錄像中,背景都是她的豪宅,有時是室外花園中,有時是室內客廳中。
  • 梅根和英國王室隔閡更深,為博關注稱自己曾流產,女王懶得回應
    英國王室前不久也是發生了一件大事件,就是作為黛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的小兒子、威廉王子的親弟弟哈裡王子,和妻子梅根王妃決定正式退出王室,回歸平民的生活,這對於英國王室來說,應該是近百年的首次有王子和王妃共同退出王室的事件發生,作為哈裡王子的祖母的伊莉莎白女王,高齡94歲還要承受這種事情
  • 哈裡梅根迷幻操作,自爆流產又籤10億合同專打臉英國王室
    在去醫院前她就已經在洛杉磯的家中生病臥床,難過的她望著同樣悲痛欲絕的丈夫哈裡。幾小時後她已躺在醫院病床上,哈裡王子緊握著她的手,親吻著被淚水打溼的妻子的手指。梅根呆呆地望著天花板與白色牆壁,心想著自己如何能走出這場噩夢,身心得以痊癒。
  • 梅根宣布重磅消息!原來在7月份曾經流產,卻沒受到王室成員關心
    梅根是曾經的英國王室的王妃,之所以說是「曾經」,也是因為梅根王妃現如今已經和丈夫哈裡王子徹底退出了英國王室,雖然當年梅根嫁入英國王室的時候,也曾經是轟動一時,但是雖然嫁入了英國王室,但是梅根和其他的王室成員關係卻一直不好,以至於雖然梅根已經嫁入王室很長時間,但是卻依舊感覺自己無法融入王室
  • 梅根·馬克爾給阿奇換尿布,不幸流產痛失第二個孩子
    據《每日星報》11月25日報導,英國王室透露,蘇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馬克爾(Meghan Markle)在家中病倒後流產。 據悉,悲劇發生在今年七月的一個早晨,那天和平常一樣,梅根在位於洛杉磯的家中給阿奇換尿布時,「感到劇烈的抽筋」。
  • 梅根懷孕穿高跟鞋流產!哈裡在醫院忍不住哭泣,女王陛下該心疼了
    梅根在退出英國王室之前,一直都是一位非常具有時尚感的王妃,即使是在懷孕期間,她也會踩著10釐米的高跟鞋出鏡,很多粉絲也都感慨,在眾多的名媛貴婦當中,梅根無疑是時尚風向標般的風雲人物
  • 梅根宣布流產後露面!穿襯衫梳高馬尾幹練利落,風格越來越像凱特
    想當初英國王室的梅根和凱特兩個王妃之間的明爭暗鬥沒少讓大家吃了瓜,可是隨著梅根脫離了英國王室後就很少再露面,不過她的衣品在大家心目中依舊是很鮮活的,曾經每一次現身都給人一種優雅的王妃風範,什麼時尚她就嘗試什麼!
  • 梅根母親功勞大,在女兒流產後全程照顧,查爾斯只有出錢的份!
    梅根·馬克爾最近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自己的專欄,公開講述了自己懷孕失敗的經歷,她聲稱在今年夏天7月份經歷了一次流產,家人承受了巨大的傷痛。儘管兩人之後在zoom直播平臺多次露面,但一直沒有在公開場合提及此事,直到四個月後才公之於眾。
  • 哈裡官宣二胎,梅根流產半年後再次懷孕,孕早期孕媽如何保護胎寶
    哈裡王子和梅根王妃兩人郎才女貌,可以說優良基因的組合。
  • 梅根遭遇厄運,懷二胎不幸流產,哈裡痛哭流涕:梅根能挺過來嗎?
    2020-11-26 15:39:50 來源: 譯言 舉報   自從今年1月份宣布離開王室後,英國王室的網紅夫妻梅根與哈裡王子
  • 梅根流產後電視首秀,扎馬尾在花叢前扮少女,下巴卻圓潤如湯圓!
    2011年7月,梅根·馬克爾參加了《西服》的拍攝,並因此而一戰成名,隨後便在兩年後與電影製片人丈夫離婚,又釣到了英國哈裡王子這樣一個黃金單身漢,人生像「開了掛」一樣一路走高,甚至成為不少女性的勵志典範。如今,梅根·馬克爾「翅膀硬了」,英國王室已經給她帶來了足夠的人氣,即便出來單幹,也能獲得足夠的經濟效益,那何必再受到王室的約束呢?
  • 梅根二胎遭遇流產:小心呵護,卻敵不過這幾個高危因素?
    昨天,颯姐看到英國媒體《每日快報》報導,1月份宣布離開王室的網紅夫妻梅根與哈裡王子,在搬到美國後,就遭遇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 梅根懷二胎失敗,不幸流產了。
  • 扎拉再懷孕,曾與梅根一樣流產
    據英國《太陽報》當地時間12月10日消息,扎拉目前正懷著她與丈夫邁克·廷德爾(Mike Tindall)的第三個孩子,邁克笑說要用新冠(Covid)來給孩子起名。據悉,94歲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對於孫女再次懷孕的消息非常開心。
  • 為什麼英國「王妃」梅根,突然拒絕喝這杯咖啡?
    備受矚目的英國王室,在2018年迎來了新晉「王妃」梅根。 這位美籍「王妃」,給英王室帶來了很多新鮮感和爭議點,當然也賺足了曝光率。 圖片來自Insider 如今,已在孕後期的她,每每出行,都能引起眾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