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啥不想學劉琮降曹

2021-03-05 純潔的萬事屋

本次科普尾部增加了一個小程序『留言板』,有興趣可以試試喲~

 

     前幾天我討論了三國時期赤壁大戰孫權如何決定參戰的細節。

從信息學角度分析孫權如何決策參戰赤壁

       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因為初看演義沒啥特別的感覺,就覺得東吳是一幫酒囊飯袋,孫權小兒遊移不定,江東主帥周瑜被諸葛亮三言兩語就一怒衝冠為紅顏,魯肅這個老好人夾在中間好可愛。通過三國演義的刻畫,人民群眾內心感受應該是下面這張圖。

       由於三國演義極力謳歌的是劉備勢力,反派的曹操只能黑不能廢,於是被醜化最狠的莫過東吳。難怪吐槽演義『三分實七分虛』,很多文章為東吳洗冤。本文今天探討的重點就是:同樣是面對曹操,劉琮投降的一點懸念都沒有,甚至連討論的餘地都沒有。孫權卻還有猶疑的空間,這是為什麼?

       有些人說孫權是要稱帝的,肯定不會願意降曹的。這是馬後炮不可以。無論是史實還是演義,孫權確實對是『戰or降』搖擺不定。他內心深處確實不希望投降,但缺乏足夠的理據支撐,所以他等周瑜共商大計。然而,能促成他願意等周瑜的原因卻很少有人提到過。這裡,我不放借用另一個人物--劉琮來說明。

       了解三國歷史的人很少對劉琮降曹有問題。這幾乎是人人可以預見的結局,也是劉琮最好的歸宿——荊州面對曹操的進犯,甚至還有些因禍得福的感覺,借用一句老話『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因為,荊州的麻煩已經夠多了。

       所有的禍端在劉琮的老子--荊州牧劉表身上。這裡分三個方面展開

一,劉表不是做帝王的材料

      關於這個人的介紹不少了,畢竟是三國著名人物,當年東吳魯肅也有個類似隆中對的談話,三分天下的主角之一就是劉表,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分量。我這裡要重點強調的是,劉表在治理荊州上十分有才能,於亂世之中給了荊州士人一個太平。但劉表並沒有帝王的韜略,甚至荊州人士對劉表並無感情。後世評價『坐觀成敗』,就總結他錯失了很多機會。外表儒雅的他,內心猜忌很多,差點殺了韓嵩就是洗不掉的汙點。(沒殺成,但是真的要下手,因為韓松見了曹操後讚不絕口)當然,又豈止是韓嵩?劉表千防萬防還有一個人,他就是劉備。

       演義中劉表寬仁厚德好像沒啥想法,可現實是劉表的野心也不小,坐穩荊州以後不久,他想「郊祀」——這可是天子禮。對劉備這個皇室宗親的態度能好?劉表採取「三不政策」即不熱情,不重用,不納諫,甚至多次試探。劉表的這種行為已經不是秘密,而是公開化的。到了什麼地步呢?幫助曹操決定『北伐烏桓』是郭嘉,而郭嘉點破劉表不可能突襲許都——這老東西天天盯防劉備。哪裡有心情顧得其他!

       

       

         關於這麼一段還是抄一下重點給大家看看。

        《三國志·郭嘉傳》記載「太祖將徵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看見沒,說到底大家怕的還是有所依附、羽翼漸豐的劉備,和劉表沒多少關係。而郭嘉是點破了時局讓曹操徹底放心:"表,坐談客耳。"

         這個口吻是極度的瞧不起。

         而劉表自己心裡也有數,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駕馭劉備,委以重任就怕自己控制不了,隨便給個小官,劉備的才能也沒法施展。就算曹操為了徵討袁尚和烏丸傾全北方之力,也沒必要擔心南方有人打他。

       能做帝王的人是萬萬不可以被人看透心思,郭嘉把劉表看的通透。果然,等曹軍大獲全勝回家開慶功宴了,劉表才醒悟過來,後悔沒有採納劉備的建議偷襲許都恭迎天子,千載難逢的機會就這麼錯過了!劉表去找劉備,劉備還安慰劉表,搞得好像哥倆好。其實參考一下韓嵩的經歷,這段對話並無溫馨,而是另有玄機。甚至,是殺氣!

       所以劉表是優秀的地方行政長官,但不是一個稱王稱霸的人。他更像一個土財主,總擔心自己手裡的三瓜倆棗被親戚擺弄走。這種眼界終究會引發更多的麻煩。

二,麻煩的集中體現在繼承人問題上

      劉表集團內亂的最大的體現,集中在決定繼承人。

      央視94版三國演義第28集火燒博望坡中有詳細描述,建議閱讀完本文再看一遍會有很多收穫。

       這裡也要交代一句,在央視版的三國中還是沒能交代清楚一個細節,那就是劉表前期還是可以的,打了幾場硬仗,盤下了荊州,但是到建安八年九年這段時候,他的結髮妻子去世,舊部下也大都過世。

      劉表集團其實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接替上來的,不是劉表的人,而是蔡瑁張允蔡夫人這幫人了。所以劉表的麻煩,早就開始。

      成語『上屋抽梯』專門說過這一段。劉表偏愛少子劉琮,不喜歡長子劉琦。劉表的後妻蔡夫人也個有名的害人精,她不僅想殺劉琦,連劉備都想殺。

       94年央視三國演義還特別還原了這一情節,生活在死亡恐懼中的劉琦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身為劉備幕僚,又與劉表有親戚關係,不敢吭聲(劉備有勸止劉表廢長立幼就差點被弄死,央視94版三國演義第24集馬躍檀溪說的就是這)

      終於,按捺不住恐懼的逼迫,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諸葛亮見狀,半推半就說了一句話:「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劉琦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開了後母,終於免遭陷害。同時,劉琦這一萬兵馬也成為了赤壁抗曹的重要力量。

      在三國歷史的各種解讀中,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有章節叫『一錯再錯』十分有意思。董卓面對現任皇帝,打算『廢立』結果遭到士大夫全體反對,雖然大開殺戒也是換了皇帝,但是董卓從此也成為了全民公敵。至於袁紹和袁術這兩個廢物就更別提了。決定漢室皇帝繼承人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而決定劉表的繼承人就不是嚴肅問題嗎?劉表連自己的後妻都管不住,最後咽氣之前,兒子劉琦從從江夏趕回看望都不得見,被後妻蔡夫人及其弟蔡瑁等人拒之門外。此刻的荊州,已經是水深火熱!

三,劉琮面對的荊州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雖然劉表死了,劉琮在蔡瑁等人擁護之下接任荊州牧。但畢竟廢長立幼是事實,劉琮有多大的底氣,這要問他自己。

      央視94版三國演義的第28集裡,劉琮是一個小孩的形象,當蔡瑁等人擁立他時,他都能說出『倘若我兄與叔父興兵問罪,我該如何解釋』。更不要說歷史上的劉琮還能沒數?

       劉琮即位,具有爭議,這本身就很致命了。李珪說的很清楚,你抓緊讓你哥過來主事,讓劉備過來幫忙,北扛曹操南拒孫權。當即被蔡瑁叫手下拖出去斬首了。    

       實話實說,劉表留下來忠心老臣真沒幾個。各位老臣看著李珪被砍頭了,蔡氏集團已經取而代之,歸降曹操對他們也沒啥損失。據《三國志·劉表傳》記載:太祖徵表,未至,表病死.(蒯)越、(韓)嵩及東曹掾傅巽等說(劉)琮歸(降)太祖。

      歷史上的劉琮也不是小孩子不懂事,他確實考慮過按照我爹劉表那一套還行不行?畢竟劉表當年也是和袁術打過幾場硬仗的。身邊的人都告訴他這條路走到曹操這就行不通了。

       這時候,特別諷刺的一幕出現了,主戰派,是劉備。是他,偏偏是他。

       你要說其他人主戰也就算了,劉備主戰,劉琮不可能沒有心思。反正你劉皇叔是要和曹操不共戴天,拉我拼命幹嘛?本來是家內兄弟團結一致,但劉表的陰魂不散,寧可降曹做個諸侯,也不可讓荊襄之地陷入劉備的手中,這可能是劉表集團的集體意志。不如說,劉琮即便是想對抗曹操,他也不希望有劉備什麼事——荊州,是他劉琮的劉,不是劉備的劉。

      唉,都這時候了,還在計較,也確實是封個侯就可以對付過去的人。演義中虛構了劉琮被曹操半路截殺,可能也是為了發洩爽快。歷史上劉琮舉州投降後,曹操也沒為難他,以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

      但是,曹操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究竟是罵劉景升呢?還是劉琮呢?請讀者自行判斷了。

       這裡我稍微說多點:劉表後妻蔡夫人勢力確實太大,其弟蔡瑁,蔡瑁的外甥張允,都是歷史名人。劉表晚年幾乎被蔡氏集團架空,他們能把劉琦關在門外等著劉表咽氣,這就是證明。蔡氏集團對降曹有濃厚的興趣(蔡瑁本人和曹操還是故交),與荊州不願意冒險的士大夫一拍即合。劉表經營荊州這麼些年,居然這麼大的地盤上沒什麼對他感念之人,也算是一種評價。

      只有一個武將十分忠義,他最後降曹,卻被曹操重用,這個人叫文聘。三國演義中被路人化了,推薦大家留意一下。在日本光榮公司出品的遊戲『三國志』系列裡,這哥們可彪悍了(但不知道為什麼要設計成牛魔王的造型)。

       所以劉琮降曹是有內情的。並不是說降就降。能反抗一下,劉琮也不是不想,萬一呢?可問題是,劉琮他媽的不願意,劉琮他媽的弟弟不願意,劉琮他媽的弟弟的外甥也不願意。劉琮他爸留下的那幫士大夫也不願意。劉備願意,可劉琮又不願意。哎呀哎呀,都一鍋粥了,投降算了吧。

      荊州十萬大軍,如此窩囊的降了。荊州的士大夫歡天喜地的接受爵位和官號,劉琮也得到了一個妥善的安置。這對東吳來說,是一個信號,讓不少士大夫覺得這樣也不錯哦,但在孫權的心中留下更多的是噁心,這一年,孫權26歲,他的血,還是熱的。東吳不是荊州,他孫權也不是下一個劉琮。所以孫權的決定不是要不要打,而是打就要贏。真若是不打,他也要作為東吳的最高代表,而不是劉琮那樣。

      我的另外一篇公眾號提到這個,如果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連結

從信息學角度分析孫權如何決策參戰赤壁

==本文完========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通過微信閱讀的老爺們能有空掐一下右下角的『在看』按鈕也行啊,會變顏色喲,會讓我更加起勁喲

相關焦點

  •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將,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只得一人卻最厲害
    在劉表病逝、劉琮投降後,劉備和曹操各自從這七人之中招募到三位武將,不過最有名氣的一人卻投靠了孫權。荊州牧劉表劇照在群雄逐鹿的東漢末年,劉表作為東漢朝廷冊封的荊州牧,雖割據一方,佔有荊州這一戰略要地和富庶之所,但其本人卻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註定無法成為亂世梟雄,諸葛亮也用「其主不能守」來加以評論,鼓勵劉備強佔荊州要地,由此可見劉表家族的能力之弱。
  • 與曹操赤壁大戰前,孫權在猶豫什麼 ?
    隨後,曹操大舉南下,荊州之主劉表得知後急火攻心而亡,他的兒子劉琮在投降派的慫恿下直接選擇投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取得荊州,又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損兵折將,連兒子都差點丟了。可以說,此時的曹操,風頭正盛,勢不可擋。孫權最後沒有屈服於曹操的威脅,而是選擇與劉備聯盟抗曹,組成聯軍,在長江赤壁以黃蓋詐降火攻,大破曹軍的連環船,曹操落荒北回。
  • 第五十戰:火燒赤壁(全)曹操不會放過的劉備,士族不會放過的孫權,208年冬的疫!風!火!
    傅巽說出了荊襄世家大族的心聲:曹操再是漢賊,但人家名叫漢相,人家荊州這幫世家大族投降後只不過換個招牌接著過日子,該是好日子往後還是好日子,為啥我要跟你去賭這場幾乎看不到希望的賭局呢?沒費多大勁,劉琮決定投降了。
  • 赤壁之戰中,抗曹的主力是東吳,為何孫權要與兵微將寡的劉備結盟
    他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江東的問題,便寫信威嚇孫權,企圖逼迫孫權投降。當時孫權的手下,大部分被曹操的強大兵力所嚇倒,都紛紛要求孫權投降。但是,孫權的心中,有著稱帝的夢想。他最後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支持下,決心抗曹。在這個主要的戰略下,聯合劉備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這是因為,曹操和劉備兩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相互之間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 張昭為何勸孫權歸降曹操?
    他說:「張昭勸迎曹公,所存豈不遠乎?夫其揚休正色,委質孫氏,誠以厄運初遘,塗炭方始,自策及權,才略足輔。是以盡誠匡粥,以成其業,上藩漢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計,非其本志也。曹公仗順而起,功以義立,冀以清一諸華,拓平荊郢。大定之機,在於此會。若使昭義獲從,則六合為一,豈有兵連禍結,遂為戰國之弊哉」!裴松之復原圖張昭,字子布,彭城人。
  • 曹劉死後, 孫權又活了近三十年, 卻未能統一? 只因他做了一件蠢事
    曹劉死後,孫權又活了近三十年,卻未能統一?只因他做了一件蠢事公元223年,劉備曹操先後病逝,作為三國三大掌門人之一的孫權卻又活了近三十年。
  • 曹劉」到底在誇誰?詩詞大會難住33人
    這首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之所以要再說一說它,就是因為很多人雖然會背,但卻並不能完全理解字句的意思。這道題的答案應該是 B選項,題目問的並非是「曹劉」是什麼人,而是辛棄疾想稱讚的人。詞的下闋,道出了他思量的內容,他想起了昔日的孫權。在這幾句,他用了一件具體的事來抒寫孫權的威武。「年少萬兜鍪」指的是孫權19歲繼承父兄的大業, 那時候他佔著東南一角與群雄逐鹿。辛棄疾此時之所以會想到孫權年少時,正是因為他自己在沙場上最風光時,也是20歲剛出頭。那時候他也曾有馬上定乾坤的志向,也曾於萬人敵軍中勇擒叛將。
  • 孫權對周瑜的真實態度是什麼?看孫權是怎麼對周瑜的兒子的
    更有意思的是,這時候孫權其實已經打定主意要抗曹了,魯肅說的道理他自己早就懂了。可以想像一下,這時候孫權內心的陰影面積有多大。名義上孫權是東吳之主,但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自己的文臣武將卻要勸周瑜來拿主意,那麼,東吳到底是誰說了算,是孫權還是周瑜?  但同時,孫權也很清楚,無論是戰是降,周瑜的決定都是決定性的。即便孫權自己已經打定主意要戰,也必須爭取到周瑜的支持,才有可能付諸實施。  周瑜的選擇自然是非常正常的,主戰。
  •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尊劉貶曹」?
    《三國演義》明顯的是尊崇劉備貶低曹操的故事,「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除了有對蜀漢集團「仁政」的肯定和劉備「漢室宗親」的血緣因素,來體現所謂的封建正統思想之外
  • 張遼vs孫權,怎麼就八百破十萬?
    史書上這場戰役,其實分為兩段,所以張遼出了兩次風頭:——張遼八百破十萬。——張遼威震逍遙津。且說公元215年夏秋之交,孫權會集大軍,圍了合肥。當日曹操不在,曹家張遼、李典、樂進三位大將在合肥前線,決定出擊,於是募集八百壯士,由張遼親率,天亮出陣,嚇得孫權躲進高壘,吳軍奪氣,此所謂「八百破十萬」。張遼回城,開始死守。吳軍被張遼一個下馬威,士氣低落,圍不下城,只好回家;回家途中,張遼反擊,差點兒活捉孫權,這是「威震逍遙津」。其實是一場戰役,兩場戰鬥。張遼從此威震天下。
  • 孫策遇刺後,有兒子孫紹,大臣還舉薦孫翊,為何要傳位給孫權
    孫權是孫策的二弟,而孫翊是孫策的三弟,他比孫翊更應該接任江東主公之位,但是除了孫翊和江東世家大族關係比較親近外,還有孫權的表現讓江東重臣非常不滿。孫權的軍事才能很差距,合肥之戰時,他十萬人輸給了張遼的八百人,不過在孫策時期,孫權的軍事才能已經體現出來了。
  • 【薩沙講史堂第九百八十九期】三國最身不由己的可憐傀儡劉琮:他的人生是幾個導演寫好的劇本(歷史系列第411講)
    三國最身不由己的可憐傀儡劉琮:他的人生是幾個導演寫好的劇本劉琮,是三國時代劉表的次子,也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的一個著名軟蛋形象。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曹操一開始雖承諾保劉琮「永鎮荊襄」,之後卻出爾反爾,推翻諾言。在劉琮並不情願的前提下,被曹操硬封為「青州刺史」,並即日上路趕往青州。不僅如此,曹操還派大將于禁半路劫道,將劉琮與蔡夫人孤兒寡母斬殺於路上,以絕後患。
  • 躺著聽三國(162)劉琮投降(有片頭)
    在公眾號下方對話欄裡(就是跟公眾號聊天),輸入「微電臺」三個字,您會得到一個連接,這個是【喜馬拉雅】的電臺連接,安全可靠,如假包換。您可以利用這個電臺界面收聽在喜馬拉雅播出的節目,更方便,更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