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自強 編輯/杜毅 王映丹
裁縫 The Dressmaker (2015)
導演: 喬瑟琳·穆爾豪斯
編劇: 喬瑟琳·穆爾豪斯 / P·J·霍根 / 羅莎莉·漢姆
主演: 凱特·溫絲萊特 / 朱迪·戴維斯 / 利亞姆·海姆斯沃斯 / 雨果·維文 / 卡羅琳·古多爾
根據羅莎莉最暢銷的同名小說改編。美女裁縫蒂莉回到家鄉希望和自己脾氣古怪的母親重修舊好的故事。充滿時尚元素和戲劇張力,一套又一套華麗的服裝搭配看得人眼花繚亂。
導演穆爾豪斯曾執導《戀愛編織夢》、《情如物證》等影片,後者還獲得了坎城電影節導演處女作獎。穆爾豪斯的整體風格平淡溫馨,善於借物抒情,作品大多充滿細膩而真摯的感情。然而,《裁縫》頗有些黑暗奇突的元素,讓人不能不聯想到《狗鎮》等忍不可忍情境下的「復仇女神」故事。
該片光籌備期就長達整整十三年,還因為凱特懷孕生產延期一年多拍攝。最終在2016年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獎獲得12項提名,打敗了11項提名的《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斬獲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劇本四項大獎。
凱特還是那麼美!她一身黑色禮服,抽著煙自顧自站在破破爛爛的小鎮路邊,把全鎮人的眼睛都亮瞎了!
這次跟凱特演對手戲的利亞姆·海姆斯沃斯整整比凱特小了15歲。海姆斯沃斯兄弟如今在好萊可謂塢炙手可熱,「雷神」哥哥片約不斷,因《飢餓遊戲》而逐漸走紅的「錘弟」也開始尋找自己的風格路線。
真正的硬漢從不回頭看爆炸——絕望女性谷底反彈,復仇劇本刷起來又美豔又熱血,簡直大快人心!
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 (1991)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編劇: 卡莉·克裡
主演: 吉娜·戴維斯 / 蘇珊·薩蘭登 / 哈威·凱特爾 / 麥可·馬德森 / 布拉德·皮特
說到女性復仇電影,《末路狂花》可謂繞不過去的經典,它同時也是為公路電影開啟了新的方向——成功地將女性主義引介到這個一向為男性意識型態主宰的文類。
Thelma和Louise是一對閨中密友,Thelma是一個小女人,平凡的家庭主婦,Louise則是個長相普通的餐廳女侍,兩人開車出遊,原本只是一次簡單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後卻成為兩個女人對抗男性社會的傳奇。
傳統的公路電影,結伴而行的多半是一男一女的情侶,要不然就是氣味相投的哥們兒,因為只有男女之間的愛情或者男人之間的友情被允許出現在這種西部片衍生產品,男性傳統濃厚的冒險電影中,男性觀眾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絕對受眾。然而,本片的出現,肯定了電影中「另類」旅行拍檔的可能性。
很多影評人將《末路狂花》視為兩個女人對抗整個父權社會的隱喻。主角沿途所發生的事物或遇到的人,對她們來說大多是危險的,充滿敵意。整個環境下只有自己的夥伴是能倚靠的對象。最終兩人在重重包圍下選擇若流星般駕車衝下懸崖更成為一代公路片傳奇。
《末路狂花》之後,各種組合在公路電影中紛紛出現,智障、家人、小孩兒、愛滋病患者、少數族裔(如《雨人》《陽光小美女》《穿越美國》等)……這些人的旅行經驗提供了不同的世界觀,也豐富了公路電影的多樣性。
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2000)
導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編劇: 蘇珊娜·格蘭特
主演: 朱莉婭·羅伯茨 / 阿爾伯特·芬尼 / 康查塔·費雷爾 / 艾倫·艾克哈特 / 瑪格·海根柏格
結過兩次婚,拖著三個孩子的單身母親,銀行的存款只剩下16美元,孩子們嗷嗷待哺,四處求職通通碰壁,生活已經一團糟,還能怎麼倒黴?試試遭遇交通事故,然後連志在必得的賠償官司也一起都輸掉……大嘴女神朱莉婭·羅伯茨生動演繹了另一個版本的女性「觸底反彈」然後對抗全世界的故事。這次不是用槍,而是用法律。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太多解釋。這是部充滿熱血的勵志電影,無論男女,所有在冷水中打擺子或者泡在溫水中漸漸失去鬥志的兄弟姐妹,都應該好好看看這部電影,向絕不妥協的女主Erin學習!
狗鎮 Dogville (2003)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主演: 妮可·基德曼 / 哈裡特·安德森 / 勞倫·白考爾 / 保羅·貝坦尼 / 詹姆斯·凱恩
封閉守舊的小鎮闖進了一個神秘女子格蕾斯。她美麗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殺。鎮中的作家湯姆力勸村民留下這個女子,讓她暫時在鎮裡避過難關。然而條件就是格蕾絲要幹各種農活來償還。人們同意了,不久後卻發現格蕾絲是一個通緝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絲趕走,最後答應,如果她更賣力的幹活,就可以繼續在這裡逗留。
然而,當大家都認為格蕾絲是一個可以被欺凌壓迫的對象,人性之惡慢慢被激發……是不是很熟悉?「別對熟人間的玩鬧太當真,大家只是為了活躍氣氛!」「就算是被性騷擾了,也可能是對方需要溫暖,反正沒有惡意,別太較勁,接受才是正解。」「拒絕是自以為是的女人的行徑」……順從這個男權社會的規則,才會被視作「可愛、得體、有禮貌」的女性。然而,那個服從了男性社會規則的女子,內心究竟是怎樣的呢?有人在乎嗎?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最終的復仇來得壓抑而又痛快。
整個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舞臺上,很有趣的嘗試,雖然我個人認為這種跨界混搭其實損害了電影本身的觀賞性。不過還好,妮可氣場十足,大家的表演都很拼,而且因為形式的創新大概再過很多年也會被列為電影史上必看的參考。
女魔頭 Monster (2003)
導演: 派蒂·傑金斯
編劇: 派蒂·傑金斯
主演: 查理茲·塞隆 / 克裡斯蒂娜·裡奇 / 布魯斯·鄧恩 / 李·特格森 / 安妮·科利
本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案件,該謀殺案在90年代初曾在美國轟動一時。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艾琳•沃諾斯一共殺死了六個男人。她被媒體聳人聽聞地稱為「美國第一個連環女殺手」,而整個案件的審判經歷了長達十年時間——艾琳•沃諾斯對自己殺人的罪行供認不諱,但她一直申辯說自己只不過是為了自衛。2002年10月9日,艾琳•沃諾斯的死刑在佛羅裡達被執行。
我想著重說一下的是查理茲·塞隆的表演,迪奧女神啊!看看這殘酷的對比,犧牲太大了。
對於一些批評本片把殺人犯故事處理得過於溫情的批評,導演派蒂•傑金斯曾回應說:「也許人們會把它當成一部尖銳的社會批判電影,也許是一部激情的公路片,但我認為這部影片中最重要的部分還是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我們只是力圖平靜的記錄下發生在沃諾斯身上最後幾個月的自由時光,她是個怪物,或者只不過是這個殘忍骯髒的世界的受害者?這就是這部影片想要提出的問題。」
龍紋身的女孩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2011)
導演: 大衛·芬奇
編劇: 斯蒂文·澤裡安 / 斯蒂格·拉赫松
主演: 丹尼爾·克雷格 / 魯妮·瑪拉 /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 羅賓·懷特 / 克里斯多福·普盧默
根據瑞典小說家斯蒂格•拉爾松的原著改編,同樣是一部女性復仇的電影,帶有強烈的女權主義色彩。驚豔的是結局。不停歇的高速剪輯最後停留在瑪拉凝固的表情上,這一刻也是全片積壓了150分鐘後爆發的最感性瞬間,節奏完美,情感力量直擊人心,實在過癮。
《龍紋身女孩》的原著運用雙線敘事手法,一邊是布隆維斯特對海莉之死的調查,一邊是天才少女莎蘭德的生活,展開很慢,在近三分之二篇幅處兩位主角才正式碰面,合作揭開海莉之謎,並最終解決了溫納斯壯腐敗案件。自兩位主角見面之後的劇情可謂急轉直下,揭秘又快又狠。同時,書中大量涉及當時的瑞典金融現狀,囊括犯罪、政治、新聞等眾多因素,用懸疑的線索串起諸多社會問題。全書充滿批判現實主義的人文關懷,也由此獲得較高聲譽。
芬奇的版本中,原著的大量細節被搬上銀幕,不僅保留了布隆維斯特和溫納斯壯的案件始末,還用非常帥氣的高速剪輯把莎蘭德最後巧妙鬥敗溫納斯壯的智勇雙全一展無遺。劇情上,芬奇剔除了冗長的關於溫納斯壯開皮包公司詐騙政府資金的金融故事鋪陳,布隆維斯特作為自由記者對金融腐敗抨擊也相對弱化。採用《社交網絡》式的高速剪輯、緊張的漸進式迴響配樂,氣氛營造十分高妙,觀影過程讓人目不暇接,故事講述扣人心弦。
另外,個人覺得芬奇反用《這個殺手不太冷》的人物構建,凸顯了布隆維斯特和莎蘭德的感情線,令影片觀賞度大增。最後魯妮·瑪拉換裝從顏值智商到計謀行動力大爆發的驚豔及對男主失望後一個人孤單離去的段落更是神來之筆——男人終究是靠不住的,每個人都要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