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蒸桑拿的原理,來解釋地球溫度達到74度時生物的情況?

2020-12-23 閒雲趣談科學

這幾年全球變暖的趨勢愈發明顯,我們也無力更改這種情況。如果未來地球上的溫度達到了74度,生物的情況會變成什麼樣?我們可以用蒸桑拿的原理來解釋。

桑拿房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生物的生存取決於穩定的生存環境,生存環境發生了什麼不好的變化,那生物也會跟著遭殃。而衡量生存環境好還是不好,溫度是一個重要指標。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長期保持在適中的範圍內變動,這樣才能給生物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地球經過了幾十億年的歷史,溫度總是在變化的。

外部溫度在變化,所以生物本身也在學著適宜外界的溫度。人類是恆溫動物,人體的常規溫度是37度,而在炎熱的夏季,超過36度就會有中暑的風險。超過42度,那可能就會命懸一線了,42度已經是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

人體各個部位的體溫不一樣

原本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種冷血動物,隨著有關化石的出土,科學家又提出了溫血動物假說。溫血動物面對氣溫變化時可以調節自身的體溫,但也需要外部條件的幫助才能做到。恐龍只能在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全球性的氣候變化時,恐龍可能承擔不了這樣的變化,才走向了滅絕。通過人類和恐龍的例子,想必大家應該知道溫度對生物的影響。那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地球的溫度達到了74攝氏度,會有什麼變化發生?

選擇74攝氏度,是因為它正好是人體溫度的兩倍。也不要懷疑這個數字,按照目前的速度增長下去,地球遲早有一天會達到74度,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恐龍可能是溫血動物

溫度達到了74攝氏度,地球整體環境的溼度也會增高。我們感覺到的熱,其實也有乾濕之分,溼熱比乾熱可怕多了。蒸過桑拿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桑拿房裡的溫度別說74度了,84度都有可能達到,那為什麼人在裡面還能堅持住,沒有被熱死?因為這種熱度是乾熱,不是溼熱。

乾熱和溼熱的劃分標準就是空氣中水分子的多少,桑拿房也被分成了幹蒸和溼蒸兩塊地方。幹蒸房中溫度高,但整體環境中的溼度比較低,利於人體出汗。理論上來說,人體只要注意補充水分,是能夠在乾熱的環境下生存一段時間的。溼蒸房不一樣,這裡的溫度突破40度就能讓人有種窒息的感覺

溼蒸桑拿更熱

原因就在於空氣中的水分子過多,把我們的毛孔給堵住了,無法排汗。40度已經逼近了人體極限,人會感覺吃不消,這時要趕緊離開,不然會有中暑的風險。所以溼熱帶給生物的傷害遠比乾熱大,地球溫度達到74度也會變成溼熱的環境。不要忘了地球其實是個水球,海洋佔據了大部分面積,水被蒸發,整個地球都會變成一個「桑拿房」。

海洋佔據了地球大部分面積

在這個桑拿房裡,我們要面對74度的溼熱環境,足以相當於乾熱環境下的幾百度。人類不可能活下來,所有生物都不能倖免,自然界將開始新一輪的生物大滅絕。兩極冰川融化,海洋會淹沒七大洲的陸地,或許只有跑到青藏高原上,生物才有可能活下來。

而且我們還要小心病毒,在厚厚的冰川凍土層之下,有數不清的遠古病毒。它們因為溫度下降而被冰封起來,並不代表它們死亡了,再次復甦的可能性不低。也不要小看它們的殺傷力,一種未知的的病毒,誰都不清楚它是怎麼傳播的,它帶給我們的威脅不比海平面上升小。

冰川底下有遠古病毒

看到這裡,你應該能明白霍金催促人類離開地球的原因了,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我們現在所做的措施,不過是儘量延緩它升溫的速度。現在全球環境中的溼度一年比一年高,加上臭氧層的惡化,地球環境不容樂觀。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快找到另一個地球,轉移陣地。只是不知道人類完成這一壯舉還需要多久,環境變化留給我們的時間又有多久。

相關焦點

  • 人造太陽核心溫度上億,用什麼材料能隔絕熱量而自身不會融化?
    地球上生物的能量來源於太陽輻射,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固定下來,而食草的生物通過吃草來獲取能量,而食肉動物則通過吃食草動物來獲取能量,這樣就實現了太陽能從植物到動物的流動。
  • 地球深的部分——瑪麗安娜·達海溝是地球上生命的誕生地?
    在20世紀,科學家曾經從地面挖出數萬米的深溝,以探索地球的秘密,然而每次他們向下挖掘,他們都能明顯地提高感受到的溫度,特別是當深度達到數萬米時,溫度已經超過300℃,除非使用專用工具,否則無法繼續挖掘。
  • 地球溫度上升了,永久凍土加速融化,遠古生物正在復甦
    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處(C3S)博鰲是,在2020年5月的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5月的平均溫度高0.63°C,這真的是異常氣候變化的一月,所以氣溫在不斷刷新記錄,而引發的問題會一一出現。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地球可能正處於「臨界點」的邊緣,甚至可能已經超過了臨界點。
  • 我的世界:詳解mc「溫度系統」設定!火把能不能證明mc存在溫度?
    它是由一個NBT標籤「TicksFrozen」所控制,你可以理解為mc的大多數生物都會攜帶的一個DNA,當生物置於細雪中時,這個標籤的數值就會開始增加,上限為300,達到時便會開始掉血產生傷害。這種線性的變化,真的足夠「體溫」,但這和溫度卻毫無關係。PS:或許這就是mc「體溫」的一個雛形。
  • 地面溫度超過130度,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測溫儀顯示,地面溫度超過130度。8月11日下午2點,重慶繞城高速曾家段,重慶通力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的多位作業人員正在對瀝青路面進行養護作業,本來是高溫,在機械加熱作用下,瀝青散發的熱氣讓現場溫度更高。
  • 兩個物理原理就可以解釋
    其中有一段視頻描述了在南極海洋之中發生的一件奇特現象,一條冰柱從海水錶層中產生並不斷地向下一直延伸,所到之處可以瞬間將其中的生物凍住並致其死亡,因此這種現象也被稱為「死亡冰柱」。造成這種奇特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兩種常見的物理現象所共同配合形成,這兩種物理現象一個是鹽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另一人是水的冰點受到水中含鹽量的影響。
  • 假如太陽是一個不發熱的天體,地球的溫度會達到多少?絕對零度?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家園,它的中心是一顆不斷發光發熱的恆星太陽。地球能夠成為生命星球,能夠演化出人類,跟太陽有著直接的關係。生命的誕生需要滿足很多條件,不僅是地球外部一個穩定的星系環境,更重要的還是需要星球表面需要一個適宜的溫度。地球表面的溫度是如何來的?
  • 唐密文化——羅盤的科學原理
    指南針用磁性物質——四氧化三鐵製成的,由於磁場同性相吸、異性排斥的原理,指南針的北極永遠指向地磁場的南極,指南針的南極永遠指向地磁場的北極。我們的祖先發明指南針後,人們才開始瞭解地磁現象,並用之辨方位、定方向。航海家用它來導航,測量家用之於大地測量,堪輿家則用之於尋找「龍脈」的「生氣」和接納明堂外氣。
  • 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地球上生物的能量來源於太陽輻射,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固定下來,而食草的生物通過吃草來獲取能量,而食肉動物則通過吃食草動物來獲取能量,這樣就實現了太陽能從植物到動物的流動。而太陽的輻射來自於太陽內核的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巨大能量,這也使得太陽的溫度非常高,太陽內核的溫度達到了1500萬度,而表面溫度達到了5500-6000度。
  • 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費米悖論」
    這 2500 個恆星中的絕大多數都距離我們不到 1000 光年,大約是銀河系直徑的百分之一。所以我們看到的星空其實只是下圖中的紅圈那麼大的地方罷了:而這些和太陽類似的恆星裡有多少是擁有一個和地球類似(允許液態水存在的溫度條件來支持類似地球生命)的行星的呢?
  • 地理學的十四大原理
    由於海陸間的比熱有別,海洋的大於陸地的,因而海陸之間的溫度不同,其上空大氣膨脹的高度也不等,造成大氣上部的壓力不同而產生流動,進而下部的壓力也不同,這樣就發生了海陸之間的大氣環流。海陸之間對水分蒸發和吸收的差異以及降水導致了海洋從空中向陸地輸送水分。生物通過陽光、水分和其它營養元素而生長,並進行著生物循環。
  • 水加熱到105度時,發生了神奇的變化,令科學家大跌眼鏡!
    水加熱到105度時,發生了神奇的變化,令科學家大跌眼鏡!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任何一種生物都離不開水。它是必不可少的資源,地球由70%的海洋和30%的陸地組合而成,其中海洋佔據絕大部分,可見水源對人類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 pid算法控制溫度中變壓器的發熱及冷卻原理
    pid算法控制溫度中變壓器的發熱及冷卻原理   pid算法控制溫度,找無錫冠亞,pid算法控制溫度可以適應負荷變化,寬溫度範圍,-120℃~350℃。蒸汽專用的控制閥,換熱器等,運行可靠,壽命長。
  • 牛頓在家躲瘟疫時幹了什麼?紅外線溫度計啥原理?太陽的溫度如何測量?
    有一個小朋友說: 媽媽每天都要用紅外線溫度計給他測量體溫。紅外線是什麼?為什麼能夠測量體溫呢?其實,人類在研究光的問題時,得到了許許多多的科學成果,這一切還得從1665年英國倫敦的一次大瘟疫說起...
  • 人類和很多生物將在地球(行星)失速或變極中滅絕
    人類和很多生物將在地球(行星)失速或變極中滅絕。原來地球南極和北極的冰,也會為月球帶去新的水源。如果天體撞擊地球爆炸,使人類、生物全部滅絕,是不是產生出新的天體或有生物孕育?這裡的失速是指地球停止了自轉我認為要是地球停止轉動,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即將不復存在,為什麼呢停止自轉意味著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另一半將處於黑暗狀態。即一半陰,一半陽。一半溫度高,一半溫度低。長久下去,溫差會很大。類似現在月球。
  • 佳萊頻譜效果原理
    :(佳萊頻譜效果原理 視頻時長1:30秒 值得觀看)佳萊頻譜原理的圖片解釋:佳萊頻譜原理的文字解釋:       佳萊頻譜美體儀採用頻譜纖維紡織成的面料,由於頻譜纖維是寬頻設計,幾乎涵蓋了人體各種組織細胞的頻率,因此很容易使之產生共振現象,從而加速了我們的微循環,使我們的人體溫度微微上升大約1.8度左右。
  • 距離地球780光年!「變態」的星球:溫度1650度,下著鐵雨!
    這顆行星比木星大,它有著非常深的、朦朧的大氣層,溫度在3000華氏度,這個溫度可以熔融玻璃的溫,我們甚至可以想像這個溫度下所發出的噝噝聲,令人不寒而慄.這顆氣態巨行星繞著它明亮的主星旋轉,每3.7個地球日完成一個軌道。美國航天局官員說,這一距離使WASP-79b變得炙熱,平均溫度在3000華氏度(1650攝氏度)左右。
  • 5.5萬億攝氏度的溫度是什麼樣的概念?人類能實現這樣的溫度嗎?
    每年等到時節到了六月之後,人類就要迎來一年之中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因為這個時候地球的溫度達到了全年最高,是一個非常熱的季節。根據近年來全球氣溫的不斷提升,到了高溫季的時候,普通的溫度都在40攝氏度以上,少數地區達到了50多攝氏度。
  • 如果地球停止公轉,你們生命的最後64天將這樣度過
    事實證明,這個描述也能極佳地解釋軌道內物體的運動狀態。不過以下才是牛頓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想像一下從某一高度發射一枚加農炮彈。如果發射加農炮彈的速度大,它在撞到地面前飛出的距離就遠。發射時炮彈速度越大,它飛出的距離就越遠。
  • 萬一地球突然決定不再公轉,我們最後的64天會是這樣
    所謂繞軌道運行,其實是這樣一種狀態:你一直在下落,但卻一直在偏離你要落向的物體。在《銀河系漫遊指南》中,道格拉斯·亞當斯描述了飛行的秘密。「訣竅就是,」他寫道,「學習怎樣把自己往地上扔,並錯過著陸目標」。事實證明,這個描述也能極佳地解釋軌道內物體的運動狀態。不過以下才是牛頓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想像一下從某一高度發射一枚加農炮彈。如果發射加農炮彈的速度大,它在撞到地面前飛出的距離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