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七追劇站
《聲入人心》第二季在不久前收官,與第一季的火熱程度相比,第一季很顯然少了點熱度和話題度,好像第二季從一開播就是一個不被喜歡的孩子,當然也有可能是期待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與第一季一聲不響的開播,依靠實力成為綜藝節目中的佼佼者,最後還獲得白玉蘭獎相比,第二季這個被寵大的孩子,還沒有開播就備受關注。
然而,第二季從官宣開始,就一直問題不斷,先是曝光的成員中不少選秀成員出身,甚至在一開始就出現提前通過粉絲投票來選擇主題曲演唱選手的規則,將粉圈的許多習慣帶入到這檔節目中,難免讓人抵制。
畢竟在很多人眼中,《聲入人心》是一檔高格的綜藝節目,將粉圈和一般選秀節目的套路放到這檔節目中顯得格格不入和降低檔次。
幸運的是這樣的投票賽制並沒有持續很久就被官方摒棄了,不然的話《聲入人心》第二季和偶像選秀真的沒有多少區別。
儘管賽制上做了及時的調整,但從開播開始,第二季的口碑便直線下滑,而第二季存在的問題主要在於,成員水平層次不齊,劇本明顯,廣告植入太多以及賽制存在問題。
邀請的成員存在嚴重的斷層,一方面是劉巖、鄭棋元、張英席這種可以擔任出品人的成員,另一方面則是毛二、俞華這類還在讀書的音樂系學生,兩者之間存在斷層,卻沒有很好地銜接,導致一方面是大佬們相愛相殺,另一方面學生們沒有展現機會。
雖然像趙越、袁廣泉、何亮辰這樣的選手給人眼前一亮,但觀眾的視線還是留在劉巖、鄭棋元等人身上,這點導致每一期節目都沒有亮點。
再有就是第二季的劇本太過於明顯,雖然第一季也有劇本,但至少表現的合理,但第二季就真的明顯。貫穿於全節目的廣告也是比第一季多了許多,讓人有種在廣告中看節目的錯覺。
第二季或多或少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還是節目組的野心所致,但成員們的實力是真實存在的,節目組甚至為了讓成員們勝過第一季,邀請都是各大院校的高校生,其中海外的居多。
第二季已經收官,對於最後年度首席的名單,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為什麼被看好的劉巖和趙越沒有登上首席,甚至有點難以讓人想像,第二季給人的意難平增加了大家對第二季的質疑。
雖然第一季也有許多意難平,比如周深到最後都只評過一次首席,餘笛和王晰都沒有登上首席,但他們已經贏得了諸多掌聲和未來,而第二季就真的是「意難平」了。
第一季摸著石頭過河,誰都不知道會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所以第二季是懷著滿滿信心開始的,卻沒有想到音樂劇和歌劇到底還是小眾,若是沒有新穎之處很難超越前作。
所以,在經過第一季的驚豔之後,第二季想要超越第一季,需要不斷的突破。從9.3分到6.0分,這樣的評分並非沒有理由,在小眾音樂被大眾認可的情況下,節目組需要做的應該是如何保持初心。
所以,比較於兩季都是高顏值、高學歷、高水準的小哥哥們,第三季我們更傾向於學習音樂劇和歌劇的小姐姐們。看到她們在音樂劇和歌劇的努力,聽聽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