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投胎式演技」的背後:沒有捷徑,只能下笨功夫

2020-11-03 東方今報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吳淨淨

張譯最近成為大導演們的「愛將」,前不久還是國慶檔《我的我的家鄉》中有點官腔的熱心村書記,現在又成為《金剛川》中高炮班排長張飛,再過不久,他與張藝謀合作的電影《一秒鐘》也將上映。這位用演技徵服影迷的演員,一步步從配角成為大導演作品中的大男主,也在不知不覺中,從小螢屏「霸屏」到了大銀幕——有人說,今年是「張譯年」,和一夜爆火的演員不一樣,張譯的「火」是厚積薄發,是用一部部作品累積出來。在接受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採訪時,張譯談了不少《金剛川》幕後的拍攝故事,從中也可以窺探到,他被吳京謝楠夫妻稱之的「投胎式演技」是如何磨出來的。

【難點】

變成一名真正的炮手,再去想表演

張譯塑造過很多軍人形象,早些年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近期的也有《紅海行動》、《八佰》和現在熱映的《金剛川》。說到這兒,他透露自己與《金剛川》還有一層奇妙的緣分。《金剛川》中的金城戰役發生在1953年,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後一場戰役,也是勝利前對敵的致命一擊,當時參與這場戰役的主力部隊是二十四集團軍,而張譯穿上軍裝的第一天起就走進了二十四集團軍,開啟了之後十年的軍旅生涯。時隔20多年,拍攝《金剛川》飾演的這個角色,也是在演他老部隊的前輩,這相當於是向這些前輩致敬,「有人問我你怎麼進入這個角色,我不用進入,我就是這個軍隊的人!」

成為演員的這些年裡,張譯不僅演過軍人,還過演過軟慫的小男人、文藝青年、物理學家,演過鳳凰男也演過大老闆,不論戲份多少,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張譯在演技上從沒有讓人挑剔過,用網友的話說就是「眾所周知,張譯誰用誰爽,一直用一直爽」。他說過「表演是一門學科」,諸多角色的成功,也是因為他永遠清醒,不斷反思,對每一個角色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和鑽研。就像這次演《金剛川》中的張飛,同樣是軍人,精神內核雖說一樣,但是不同年代表現的形態不一樣,所以在開機之前他就做了大量功課。看了許多紀錄片、活動影像以及老照片等資料,「想去尋找那個年代中,我們這些英雄、前輩的一個精神風貌,那個時候的戰士可能要更樸實一些。」

因為飾演的是一位炮手,為了掌握操作技巧,張譯也是提前半月進組接受了高射炮操作訓練,力求熟練掌握每一個環節。「我們以往的影視作品當中,對炮手的描述不是很多。我沒有當過炮兵,所以在實拍的時候最大的難度是如何和它為伍。那些天我們跟教官就在這門炮上摸爬滾打了很久,一直在學習。」一開始怎麼裝彈怎麼上膛怎麼發射完全不知道,等實拍時,他已經訓練到「可以從單發變連發」。

這只是第一步,熟練之後還要跟表演配合,「最重要的一些表演橋段都是跟炮有關係的,你既要熟練的掌握這些炮的技巧,同時還要去演戲,要說臺詞,要想好人物關係,記清楚規定情境。」還有一點對他來說比較有挑戰,因為不少飛機的特效部分是在棚裡完成,所以「我們還要想清楚敵機在哪裡,敵機的炮彈什麼時候打過來。有很多想像中的這種表演包括虛擬表演,對於我們來講是也是最難的一次實踐。」

當然,更難的還在後面——這一次他「瘸」的更厲害了,沒有了一條腿,還少了一條胳膊,最難的一場戲是瘸了之後去開炮,當時他的戰友都犧牲了,他要以半個身軀完成填彈、搖手柄控制炮口位置等多個環節,去打掉敵人的那架偵察機,肢體表演上非常難控制,還要對著空氣呈現飽滿的情緒,那場戲拍了很久才完成。除了要成為炮手之外,張譯這個東北人,在拍《金剛川》時還要會一口流利的陝西話。沒有捷徑,只能下笨功夫。他請了兩位陝西朋友,錄了電影裡的臺詞,慢速錄兩遍,快速錄一遍,他反覆聽,然後把拼音標註上,一個字一個音的練,從剛開始跟著臺詞讀,到後來可以自如與跟當地人交流而不會被識破是外地人,這才完成了方言訓練……事實上,這種入戲模式對於張譯來說,是每一次進入新角色的常規操作。

【淚點】

保護過橋戰友,他只有這幾十枚炮彈

《金剛川》中,張飛的犧牲是一大淚點。戰友關磊被炮火炸屍骨無存,張飛心中的怒火和血性徹底被激發出來,他發射曳光彈,點燃了周圍的草堆,要與天空中的敵人決一死戰,

他和戰友將高炮位置暴露,吸引偵察機,其實也是希望為大部隊過橋爭取時間。暴露位置意昧著選擇赴死,但戰友們只是交換了一個眼神就毫不猶豫的點燃草堆。當張飛被炸得只剩一隻胳膊一條腿時,他拄著一根樹枝,到倉庫裡找到三枚還能用的炮彈,拖著殘軀又一瘸一拐走回高炮……兄弟們都犧牲了,炮臺上空蕩蕩,只剩下他一個人,這時他唱起了「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不再是平日裡小心謹慎被老關調侃的慫張飛,此時視死如歸的血性和悲勇,讓觀眾淚奔。

張譯很喜歡對張飛這個名字的設計,最初和導演管虎聊故事時,知道自己演的人物叫張飛,張譯還以為對方開玩笑,看了劇本才發現這其實是導演特意設計,他覺得導演可能是希望通過劉關張這三個人物的名字,來展現中國軍人團結一致、不怕犧牲的精神。「導演把這個張飛的性格設計的有點謹慎,有點細膩,故意和我們印象中的猛張飛形成極大反差」。所以,電影中的張飛看起來有些文質彬彬,裝束永遠是兩個高炮陣地最完備的一個,「頭戴鋼盔,扎著武裝帶,戴著望遠鏡、子彈袋,還有作為排長才能夠擁有的手槍,胸口還要別著鋼筆,口袋裡揣著記事本……從這點可見, 張飛心細又嚴謹」。吳京扮演的老關想抽菸馬上被他制止,因為擔心會暴露敵情,「他對炮彈的珍惜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為了節省炮彈,寧可一炮不開。拿什麼來保護過橋的這些戰友?他只有這幾十枚炮彈,所以他心細的最大的表現,我覺得是在於對炮彈的珍惜」。

【萌點】

「京喜譯外」第四次合作,默契有愛

一個是張飛,一個叫關磊,劉關張之間的情誼,在張譯和吳京扮演的兩個角色身上也有體現。兩人表面上彼此不太對付,實際上是惺惺相惜、肝膽相照,卻又很少向對方袒露這份戰友情誼,他們堅守著金剛川邊志願軍僅有的兩架高射炮臺,為志願軍大部隊渡橋,爭取更多的時間與安全保障。在電影中,張飛被安排在最前線的炮位,發炮技能更高的關磊,則被安排在相對安全更隱蔽的位置。

關磊不舒氣,尤其是看到張飛各種理由「不發炮」時,故意連搶帶奪跟張飛換了位置。這一段戲看上去是關磊瞧不起張飛,其實他是用這種方式來保護戰友,而看上去沮喪、不服氣的張飛心裡也明白對方的用意。其實,倆人所有的「狠話」裡都藏著保護。用張譯的話說就是「不是簡單的上下級或師承關係,而是亦師亦友亦兄弟。」

這是張譯繼《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後,與吳京的第四次合作。電影中,張譯和吳京是互相插科打諢、卻惺惺相惜的戰友。片場裡,這對「京喜譯外」CP也是歡樂有愛。「我們倆比《攀登者》那會更熟悉了更默契了,他對我生活當中的幹涉也更多了。」張譯笑言拍攝時被吳京「奪命連環CALL」,「我們夜戲特別多,一拍夜戲,白天應該是修整,要不然你沒勁拍通宵啊,他每天十點鐘就起床,然後給我打電話,讓我去健身房,我真的太痛苦了。」於是,累到不行的張譯,直接穿戴好了拿著瑜伽墊到健身房睡覺去。

這還沒完,吳京還要管張譯吃的東西,「如果是日戲的話,晚上收工他要在房間準備好各種胡蘿蔔、黃瓜條、雞蛋清……毫無味道的一堆吃食逼著我吃,說這些東西有營養,這東西對減肥有好處。」即便吳京的戲份已經殺青,也會一天一個電話或者無數條微信在追問張譯「今天拍的怎麼樣啊?安全不安全啊?」讓張譯感嘆「他快趕上我媽了!」

不過,看似是「吐槽」其實也藏著滿滿的情誼。拍攝時間太緊張,張譯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左右,工作強度又大,每次張譯在片場沒精神時,吳京就會過來幫他「醒神」,「就直接把我摁到座位上,外衣一脫,喀喀開始給我捏肩膀,給我松骨」。每天在片場一起摸爬滾打長達十幾個小時,收工後倆人還會討論一天的拍攝過程,聊哪些不足,所以玩笑過後,張譯也坦言很懷念那些在片場的日子。

爆料、維權、尋找、求助,請撥打東方今報新聞熱線16603712315、(0371)65830000,歡迎您隨時向我們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最高級的人,都是有天分,還在下笨功夫
    ,但是往往捷徑就是最難的路。世界上最捷的捷徑,就是下笨功夫。換言之,你還肯下笨功夫,也就不是最笨的人。所以這些有天賦的人,大多都難以為繼,只能繼續做有前途的社畜了。你會發現,自媒體是風口,這句話喊了七八年了,但是能趕上並抓住的只有少數的人,當年那些有天賦的人,很多在懊悔,我當年就是沒有意識到,要早點做就好了。
  • 張譯演技有多好?于謙說看完《八佰》沒認出,謝楠說他投胎式演技
    謝楠在表示認同的時候,還開玩笑說:「那都是整容式的演技了,甚至是投胎式的演技了吧。」 于謙吳京也對張譯的演技不吝褒獎,表示簡直在看電影時都看不出那就是張譯在出演。 那麼張譯的演技究竟有多好呢?他是如何做到,獲得那麼多人的認可,獲得這麼多屬於他的鮮花和掌聲呢?
  • 真正聰明的人,都願意下笨功夫
    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因為只有通過下笨功夫,你才能把該練的基本功練好,讓你在關鍵時刻不栽跟頭。我自己是非常注重基本功,在中學大學的時候,和很多學霸不一樣的地方是,即使我已經預習了老師的上課內容,我依然會認真聽講,把課本上的基本習題做完之後,再去研究那些更難更深的東西。
  •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聰明人下笨功夫
    不管什麼事情,只要肯下苦功夫,便沒有成就不了的。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過於比你聰明的人還在下笨功夫!「X課價格太貴/距離太遠,等我啥時候交易賺錢了/有空了再來學習哈~」……針對上述問題,只想說:「除了把事做好,生活沒有給你任何捷徑。
  • 【夜讀】越是聰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大家都沒有想到,原來佳作頻出的師姐也有過這麼不堪回首的經歷。嚴歌苓接受採訪時曾說:「寫作最大的敵人是懶惰。」在我眼裡,燕子就是和嚴歌苓一樣的「聰明人」。她們的聰明,就在於沒有方向之前,只管努力;有了方向之後,只管堅持。聰明人都知道,唯有日積月累的沉澱,才能帶來蓄勢待發的靈感。沒有捷徑可走時,就把尋找捷徑的精力用來默默前進。
  • 張譯演技太傳神,于謙被圈粉邀請他上綜藝,張譯拒絕的理由好真實
    張譯演技太傳神,于謙被圈粉邀請他上綜藝,張譯拒絕的理由好真實在浮躁的娛樂圈中能安安分分只做好一件事情的演員不多,很多綜藝節目已經開始邀請觀眾緣不錯的明星坐鎮,但自始至終都沒有在任何綜藝節目中出現過的演員
  • 《金剛川》:張譯的演技成「精」了,《八佰》只能算是鋪墊
    因為近些年來,張譯真的太火了,他參演過的作品,許多人都會忍不住去看。他並沒有多麼高的顏值去吸引別人,靠的全是精湛的演技。說實話,像張譯這樣的演員,近些年來現在很少出現了,如此賣力、設身處地地去扮演一個角色,算得上是「罕見物種」了。
  • 得物App CTO陳思淼:推崇聰明人一起下笨功夫 開創一番事業
    【TechWeb】12月23日消息,日前,得物App CTO陳思淼發表演講稱,得物相信技術能夠創造商業價值,我們推崇聰明人一起下笨功夫,開創一番事業。據他介紹,得物App技術平臺的構建得追溯到2015年。
  • 張譯專訪,透露拍攝《金剛川》四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張譯說。,比如前陣子上映的《八佰》,老算盤就特別考驗演技,因為深知角色的難度,張譯甚至用了長達一年的時間糾結是否要接這個角色,在管虎的反覆動員下才最終出演。但對於張譯來說同樣是不小的挑戰,因為他這一次「瘸」的更厲害,不但沒有了一條腿,還少了一條胳膊,臉上的特效妝每次都要化幾個小時。
  • 《十二公民》: 何冰「投胎式」的演技, 這些人全都有
    過去形容一個人演技好,我們常常稱之為「整容式」演技,而現在,比「整容式」演技還要厲害的就只有「投胎式」演技了。何冰就憑著在《白鹿原》中所扮演的鹿子霖一角,被觀眾冠以了「投胎式」演技的稱號。其實,何冰曾經二度獲得過梅花獎,要知道,梅花獎作為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分量可不輕。
  • 笨,是唯一聰明的捷徑
    這裡的「笨」無它,就是下笨功夫,不走任何捷徑,不抱任何僥倖。它的核心是一個「實」字,踏實學習、夯實基礎、實事求是。「笨」措施意味著不留任一盲點、不落任一知識點,查問題查深查透,找短板找準看清。不下笨功夫、苦功夫,哪來真功夫、硬功夫。蘇步青有這樣一句話:扎紮實實地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我認為這是學好數學的「秘訣」。
  • 張譯的逆襲之路
    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怎奈長相不過關,演藝事業一直沒有起色。有幸演個小角色,還被當時的導演說,你在這一行,當演員只能被餓死。張譯給自己起了一個外號「哀神」可見這個時期的張譯是多麼的落魄。女朋友在這一時期也跟他分手。
  • 愚蠢的人都在找捷徑,聰明的人都在偷下笨功夫(深度)
    ,都在偷偷的下著「笨功夫」。胡適也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錢鍾書治學心得是:「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有人問美國「籃球天才」科比為何如此成功,他反問道:「你知道洛杉磯每天早上4點鐘是什麼樣子嗎?」曾國藩的秘書趙烈文的日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曾國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際,朝廷令李鴻章協助進攻。
  • 從八佰裡的老算盤,到金剛川裡的張飛,張譯詮釋了什麼叫「演技」
    張譯說: 「表演是一門學科,現在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這個表演的學科的背後的含義到底是什麼,認為只要自身的外在的條件還不錯就可以做演員,實際上演員的門檻還是有一定高度的,我喜歡平時遙影展的原因就是因為能夠入圍或者是在這個影展進行展映的一些影片它的品質都好高,具有表演藝術的極高水平」
  • 繼《極光之戀》被吐槽後,關曉彤新劇《鳳囚凰》貢獻「投胎式演技」
    不少網友的內心是拒絕的,因為關曉彤在《極光之戀》中的演技讓人唏噓。不過,看了《鳳囚凰》,很多觀眾卻表示,「關曉彤演技又回來了!」「關曉彤這是貢獻了投胎式演技吧!」現在,我們對比一下關曉彤在兩部作品中的表現——【哭戲對比】在《極光之戀》中飾演韓星子,失憶後聽朋友講述自己的過去,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時。
  • 他初入中戲遇到了三大顏霸,「投胎式演技」讓他登頂演技巔峰
    這對演技紮實的何冰來說,絕對是實至名歸。何冰從小就想當演員,可惜不是濃眉大眼的顏值派,也沒有高冷瀟灑的文藝氣息。那時候人藝高手雲集,他都只能淪為背景板,演一些連臺詞都沒有的小角色。哪怕是跑龍套,何冰也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
  • 幸福三重奏:吳京邀請張譯做客,張譯毫不猶豫拒絕,原因很現實
    大家都知道張譯是一位實力非常強的演員,不管是演什麼都不會讓觀眾覺得串戲,反而是演什麼像什麼,可謂是一個有著整容般演技的好演員,於正跟吳京在飯桌上聊天,提到張譯的《八佰》。八佰》中的演技,是真的讓不少的觀眾折服了,特別是扮相,真的完全顛覆了我能大家對他的印象,所以很多本身對張譯都還熟悉的人,也因為他在電影中的角色而完全看不出來是他。
  • 聰明人都下笨功夫,愚蠢人總想走捷徑
    捷徑並不一定代表少走彎路,而是消耗你的時間讓你遠離自己核心能力的正道,靠近旁門左道。  我們生活在一個急於求成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成功的捷徑。  總想快速地擁有財富、地位、愛情、權力。  但真相很殘酷:做企業,比的是慢、是笨、是紮實,是聰明人下笨功夫。  這條路並沒有捷徑。
  • 張譯的成名之路,年輕時無人看好,卻被10大導演相中資源不斷
    說白了,導師看不上他,覺得他沒有能力,所以他也考不中,但他自願花錢學,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除了資質平平,張譯的相貌也沒有任何過人之處,甚至還有點土,有點醜,根本走不了偶像路線。張譯像是沒有長開,身材瘦弱,拿現在的小鮮肉的標準衡量,他根本不是當演員的料。
  • 《光榮時代》演技排名:張譯只能排第4!第1名眾望所歸
    這部戲之所以可以受到廣泛的關注,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與播放場景,男一號張譯的號召力功不可沒。不過全劇播放至尾聲階段,其實大多數觀眾都認為,在這部電視劇裡,張譯所飾演的鄭朝陽,與其他主角、配角相比,並不能算是發揮最好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