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代人的芳華,也是一代人的記憶!
電影《芳華》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其實它起初的名字叫《你摸了我》,但這電影劇本也由嚴歌苓編劇,由馮小剛導演,以及實力演員黃軒和一些新生代演員參與表演。
縱使有些刪減鏡頭未能看到,但是看完之後帶來的感觸的確很深。
這不同於之前的電影《金陵十三釵》,那裡描述著南京大屠殺背景下秦淮河畔十三釵的悲壯歷史。
我覺得這部《芳華》,要更貼近我們現在的生活,也讓人思考和平的來之不易,思考歲月給人帶來的不同轉變,思考人性到底會變成什麼樣!
它讓三十年前那段「中越戰爭」歷史,又再一次重現在人們的眼前,通過6分鐘的鏡頭渲染,向我們描述了一段殘酷的戰爭歷史。
讓我們知道,這段歷史也曾出現過,那些犧牲在這個戰場的民族烈士也需要緬懷紀念。
《芳華》本身就擁有著屬於「青春」的味道,這味道沁人心脾,也正在綻放著屬於那代人的靚麗花朵。
它講述了一個在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故事,這些故事溢滿著一代人的青春記憶。這代人曾經經歷過中越戰火的洗禮,以及社會的大變革背景。
文工團裡有人稱「活雷鋒」的劉峰,有被人「歧視」的何小萍,有一心想嫁豪門的林丁丁,更有體現了作者原型的蕭穗子等等人物角色,似乎都在強烈的衝擊著每個人的內心。
作為一名90後,雖然無法對那個時代感同身受,但是看過電影之後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卻猶如餘音繞梁般徘徊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我無法想像在那樣一個和平的年代,祖國的邊境居然還遭受著戰爭的洗禮。
多少英雄兒女就這樣滿懷熱血的踏上了烽火硝煙的戰場。
這比起之前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來說,長達十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同樣是可歌可泣且充滿悲壯氣勢的。
《芳華》這部電影裡的每個鏡頭都在詮釋著歲月的無情,但每個鏡頭的細節又都能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更是深深的抓住了人心。
就像劉峰手臂受傷,獨坐在車旁,此時的劉峰內心渴望著犧牲,渴望著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英雄,能讓自己所愛的人見到;
就像何小萍在野戰醫院救治一個十六歲的戰士時,哪怕敵機狂轟亂炸也要拼死護住著這受傷的戰士;
就像蕭穗子頂著死亡的危險,也要上前線戰場報導事實的壯舉。
每一個鏡頭之下,人物的鮮活性都在被肆無忌憚的拋灑。可時光終將遠去,歲月亦不饒人。
何小萍為了不成為累贅,而來到文工團,卻因為「軍裝事件」在之後受盡了欺負,下放到野戰醫院。
最終在精神病院度過幾年歲月,但她對舞蹈的熱愛之心從不更改。
文工團的戰友們最後一次演出時,她依然穿著病服在操場下獨自起舞,獨自謝幕。
劉峰是個「活雷鋒」,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卻因為「觸摸事件」而下放到伐木連,接著上了前線打仗。
後來,他因此斷了一隻手,他的一些戰友也最終犧牲在戰場。
戰爭結束之後,他只能靠著倒賣舊書度日。
相比於小說裡的劉峰死亡的結局,電影裡的結局,其實還是充滿著希望的。
最後,劉峰得到了何小萍的幫助,兩人在蒙自火車站的長椅上相擁,也算是可以接受的結局了。
芳華如春,歲月成花!
那些青春歲月,縱然會悄悄的流逝,但是屬於每個人的芳華依舊藏在心間。
那些發生過的好的或者壞的事情,也終將成為過往,但依舊要相信人的本性不變。
其實,你目前所經歷的一切故事,不也似芳華般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綻放的愈加美麗麼?
芳華能夠記錄那代人的故事,你也必然能讓自己經歷的故事變得像芳華一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