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一天凌晨,青島婦兒醫院的靜謐被120急促的警笛聲打破——10個月男嬰睿睿(化名)由當地醫院ICU帶著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下轉入青島婦兒醫院。睿睿以高熱起病,第2天精神差,第3天右下肢腫脹,就醫後雖經當地醫院積極治療,睿睿的病情仍持續惡化,出現休克、全身腫脹、肺出血……當地醫院即聯繫青島婦兒醫院轉院治療。
急診、兒童重症監護室(PICU)的醫護人員早早準備就緒,爭分奪秒為生命接力。
接診後,搶救人員發現帶著呼吸機的睿睿沒有意識,氣管插管裡不時有鮮血出現,全身腫得發亮,陰囊腫到破皮,右大腿還帶著一根引流管,高熱難退,多個臟器損害,炎性指標超過檢測極限,生命危在旦夕……
病情緊急,睿睿立即被綠色通道收入PICU,PICU的醫護人員第一時間連接呼吸機、強力抗感染、止血、呼吸道管理、液體管理……全面評估病情,預估病情發展趨勢,給予睿睿全面而系統的救治。
入院後,睿睿的病情不容樂觀:重度感染,腦、肺、右腿等多臟器已明確受累。高熱、肺出血及全身浮腫並無明顯減輕,炎性指標居高不下,腿上出現了新的膿腫,肺部CT提示肺膿腫、肺栓塞,病情進一步發展下去,死亡風險會越來越高,年幼的睿睿可能面臨多次手術、甚至有截肢可能。
為儘快控制病情把後遺症的風險降至最低,PICU提請全院會診,小兒骨科、小兒普外科、感染科、呼吸科、血液科的專家們經過詳盡的討論,對目前的內科保守治療手段給予了肯定。
治療過程中,睿睿的病情一直牽著PICU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心,精準治療,精密護理,記錄著小睿睿每時每刻的變化:肺出血少了、體溫好了、浮腫輕了、炎性指標下降了,呼吸機、尿管、動脈置管、深靜脈置管、胃管、引流管一道一道被撤去,睿睿清醒了、離氧了、會坐了、會哭了、會玩玩具了、能逗笑了、會撒嬌了,跨過生死線的睿睿轉入普通病房接受後續治療,並於近日順利出院。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肖芳 通訊員 畢乙賀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