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行業裡,有個赫赫有名的說法叫「曝光鐵三角」,它包括光圈、快門和感光度,這三者之間相輔相成,均影響著照片的曝光量。
當然,它們還有著各自的「使命」,其中,光圈主要影響照片的景深(詳情請戳這裡:曝光三要素:光圈),感光度主要影響照片的畫質(點這裡可以了解:曝光三要素:感光度),而快門速度的大小則更多影響著照片的清晰程度。
鑑於很多朋友對快門速度還不太了解,今天就單獨挑出來講講。
注意,快門和快門速度不是一個東西,前者只是控制相機曝光時間的裝置,後者才是衡量快門開合時間的重要參數。
紅框所標為快門速度
不同相機有不同的快門速度範圍,常見的快門數值如下:
30 15 8 4 2 1 0.5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1/4000 1/8000(單位:秒,縮寫為s)
從左到右表示的是,低速快門到高速快門的演變和遞進,且相鄰快門速度的曝光值相差一倍(即一檔),每一個快門速度的進光量都是前一個的一半,後一個的兩倍。
舉個例子,1/30和1/2相差4檔的進光量,1/30的進光量是1/15的一半,是1/60的兩倍。
此外,需要注意一點,有些相機會採用簡略式,如1/250寫成250。
當然,為了區別秒和X之一秒,廠家一般會使用不同標記以此劃分,比如佳能相機表示「秒」的時候,會在數字後面加上「 '' 」的標記,沒有這個標記的則為X之一秒。
所以,在設置快門速度時,一定要研究好自己的說明書,切勿將秒和X秒之一秒搞錯了。
1)影響著畫面的亮度
作為曝光三要素之一,快門速度首先影響著照片畫面的明亮程度。快門速度越高(快),畫面越暗,快門速度越低(慢),畫面越亮。
2)影響畫面的穩固性
除了影響畫面的亮度,與此同時,快門速度還影響著畫面的清晰程度。
在沒有固定相機(比如使用三腳架、找支撐點等)的情況下,如果手持拍攝,並且將快門速度調得過慢,很容易手抖、從而出現畫面模糊不清的現象。
快門速度:1/2 秒
所以,在平時日常拍攝中,有些人為啥老把照片拍糊了,除了可能沒對好焦,還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由此,我們可以引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安全快門。
啥叫安全快門?
顧名思義,它指的是在拍攝過程中(特別是手持拍攝),不容易出現糊片現象、畫面成像相對比較清晰的某個快門速度範圍。
安全快門通常被設定為1/60,只要不低於這個數值,成像基本是清晰的。
快門速度:1/60 秒
還有種計算方法,將安全快門設置成焦距的倒數,比如使用50mm的鏡頭,安全快門可調為1/50,還可以比1/50快一些,就能預防糊片。
當然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要保證拍片不模糊,畫面清晰,我們都可以將之稱為相機的「安全快門」。
順便一提,現如今很多數位相機都有自身的防抖功能,如果是手持拍攝,將防抖功能打開,可有效降低安全快門速度,幫助我們獲得更為清晰的照片哦。
不同品牌的相機有不同的鏡頭防抖標識,佳能的為STABILIZER,索尼的為STEADYSHOT,尼康的為VR,當然,有些相機沒有這項功能,詳情請琢磨自己手頭的說明書。
3)影響著運動物體的凝固性
快門速度講究「速度」二字,它還影響著運動物體的凝固和模糊程度。
在拍攝運動物體時,使用高速快門,運動中的人或其他物體往往會被清晰定格下來;而使用慢速快門,則容易形成運動模糊的動態。
1)拍運動物體時,快門凝固動作,慢門拍動態
拍攝一些快速移動的物體(如好動的兒童、體育賽事等),掌握快門速度非常有必要。
高速快門可將運動物體在某一瞬間的動作清晰地定格下來:
快門速度:1/800秒
本圖購買於拍信圖庫,已獲得商用授權
而慢速快門則可以在鏡頭緊跟焦點(即追焦)的前提下,製造出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動態效果。
(不懂怎麼追焦的,戳這篇文章了解:想要照片變得有逼格,來試試『追焦』吧!)
快門速度:1/40秒
2)拍流水時,快門拍浪花,慢門拍絲緞效果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壯觀的瀑布流水畫面怎麼少得了快門速度的控制呢?
不同的快門速度,會將水拍出不一樣的效果。
想要拍寧靜的畫面美景,可提高快門速度,如若想將流水拍成霧化般的效果,則可以使用慢速快門。
快門速度對比:1/60秒 vs 20秒
3)拍夜景時,快門拍行人,慢門拍車流
在夜間拍攝時,想要拍將行人拍清晰,可以稍微提高快門速度,如果追求車軌光跡的效果,則需要降低快速速度,使用慢門拍攝。
拍車水馬龍時,建議使用三腳架或其他支撐物,否則真心容易糊片。
曝光時間:55.8秒
4)拍星空時,慢門拍星星,超慢門拍星軌
平時我們用手機拍夜空,基本上黑乎乎一片,啥也看不清楚,想要拍星星或星軌,相機需要長時間的曝光工作。
溫馨提醒:
①手持拍攝請使用安全快門,特殊拍攝請用三腳架
手持拍攝的情況下,建議使用上面講的「安全快門」(不低於1/60),或將快門速度調成焦距的倒數,並根據現場光線情況,適當調整光圈大小和感光度。
如果是進行特殊拍攝(如拍流水瀑布、拍日月星空等),不想腰酸背痛、不想糊片,咱能用三腳架就用三腳架吧,再不濟也要找個穩固畫面的支撐點,如牆壁、凳子、朋友的肩膀等。
②日間拍攝光線過曝時,買塊減光鏡吧
有時,碰到日光充足的天氣,而想將浪花拍成霧化效果(或者拍白天人流車流)時,使用慢速快門拍攝可能會導致照片過曝、畫面死白,這時我們就需要藉助減光鏡來減少光量進入相機。
快門速度不是孤立的,它和光圈、感光度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由於高感光度相應會帶來高噪點,拍攝時,一般很少人會動iso值(除非是在夜間拍攝,噪點不明顯,或者其他不考慮噪點的情況)。
所以,這裡主要講講快門速度和光圈的搭配規律:
1)降低一檔快門和增加一檔光圈,獲得的曝光量相同
在調整光圈和快門速度大小時,降低一檔快門和增加一檔光圈,所呈現的效果是一樣的。
明白這個有啥用呢?當然是方便你估算光圈快門值,而不用大費周章地計算曝光了。
2)在安全快門的前提下,調整光圈來控制曝光量
有時候,快門速度如若繼續調慢,很容易超出安全快門的界限,從而使得畫面模糊,遇到這種情況,你就得調整光圈(感光度、曝光補償等也行)來配合了。
3)運用陽光十六法則
陽光十六法則,指沒有測光表時,在戶外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如果光圈值為F16,快門和感光度互為倒數。
注意,F16這個數值不是固定的,光圈如果增加一檔,快門速度則減少一檔,感光度同步變化。
此外,陽光十六法則乃前人經驗之談,沒有什麼太多的科學依據,我們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總的來說,攝影是一門美的藝術,沒有固定的數值和一沉不變的定律,什麼情況下該使用什麼樣的快門速度,都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衡定,所以切勿照本宣科、忽視現場環境。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快門速度的全部內容,實踐出真知,馬上去練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