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進入正題。
央視作為國內電視媒體的領頭羊,憑藉多年來影視劇、新聞、綜藝等不同類型電視節目的製作,不斷加深著自己在市場的影響力,除了觀眾表現出對央視足夠的認可之外,不少年輕的主持人也將央視作為自己事業發展的目標,渴望通過進入央視被更多觀眾所了解。
回顧央視的發展成長史,不難發現,是一檔檔膾炙人口的經典節目讓其成為無數觀眾交口稱讚的電視媒體。
春晚、元宵晚會、《新聞聯播》、《曲苑雜壇》,在不同年代觀眾的心目中,對央視的記憶也不相同,這一檔檔經典的節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央視的成長曆程。
央視的成長正是建立在媒體圈的發展之上,尤其近幾年隨著地方臺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整個媒體圈的受關注度也來到了最高點。
市場的逐漸成型讓央視的競爭對手也在不知覺中多了起來,尤其在偶像文化逐漸盛行的當下,央視在市場的影響力不斷被熱衷於邀請流量明星的地方臺所侵蝕。
為了解決這一現狀,重新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央視除了進行嘗試流量類型節目的製作之外,同樣將自己原有的文化類型綜藝節目保持,畢竟此類型的節目才是央視的「破圈口」,《中國詩詞大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
作為一檔文化類型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製作方向從名稱就能夠一目了然,該節目就是以詩詞展示作為節目的製作初衷,通過不同選手的詩詞展現讓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傳統文學。
陪伴《中國詩詞大會》一路成長的人除了製作方還有主持人董卿,在節目前期沒有熱度的情況下,是董卿憑藉自身的影響力以及主持能力幫助該節目贏得市場的認可。
和其他綜藝節目不同,《中國詩詞大會》沒有流量明星,沒有惡意剪輯出來的綜藝效果,有的只是詩詞文化的分享與傳承,有的只是享受著主持人語言的藝術。
然而在陪伴《中國詩詞大會》進行到第四季節目錄製完成之後,董卿選擇和這檔由自己一手捧紅的綜藝節目告別,對於觀眾和節目而言,董卿的離開是一種遺憾。
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頂替董卿站在主持臺的主持人是龍洋,和董卿相比,龍洋在整體氣質上和《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還是有一些不搭,略顯青春的龍洋確實讓《中國詩詞大會》煥發出全新的活力,卻也缺少了屬於文化類節目的一種底蘊。
整體來說,龍洋還是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中國詩詞大會》並沒有隨著第五季總決賽的結束而結束,反而為了保證節目熱度,製作方選擇製作中秋節特輯,目前面向全國的海選活動已經正式啟動。
除了選手的選擇之外,觀眾更加期待此次特輯的舞臺上,究竟是哪位主持人擔任主持工作,大多數觀眾內心還是希望董卿能夠出現在主持舞臺,但是從目前董卿的事業發展趨勢來看,顯然她出現的機率微乎其微。
拋開董卿不談,完成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主持工作的龍洋繼續亮相舞臺的機率將會比較高。
除了龍洋之外,當初在主持人大賽挑戰主持《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李七月同樣被觀眾寄予厚望,以實力來講,李七月完全能夠駕馭一檔文化類節目,而通過主持人大賽的表現進行判斷,李七月自身的主持風格和這檔節目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
董卿之後,無論是哪位主持人登上《中國詩詞大會》都會遭受到觀眾的爭議,逐漸退居幕後的董卿也在一步步離開她所熱愛的主持舞臺,那些曾經經典的節目或許最終只能成為觀眾的回憶
文/希希
校對/王希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