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文藝》第1689期‖宋伯航:冬日火爐(散文)

2021-02-07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冬日火爐

文:宋伯航(新疆)

圖片:網絡

每到冬天,在我家鄉南水北調源頭丹江口一帶,家家戶戶都用泥制的火爐取暖,男女老少在被溫情圍攏中度過漫長的冬季。

漫長的數九玄冬裡,丹江河上結成一層層厚實堅冰,不帶走齠年的歲月;順陽山上飄著一場場漫天飛雪,有落不完童心的往事。天寒地凍,冷得讓人閉窗掩門,闔家圍坐火爐邊,燃起熊熊劈柴烈火,滿屋頓時熱騰起來。

家中若有上年紀的老人,或是嬰兒,除床上加蓋厚厚棉被,腳頭還要放置一個裝著木炭的泥爐禦寒;雖然炭爐散發的恆熱沒有柴火猛烈,但足以暖和每一個家人。山裡人冬天的溫情靠火爐,也讓大山人家其樂融融。

火爐成為當地冬天生活必不可缺的部分,並衍生出一種民間樸素的鄉俗。誰家一日三餐吃得好與差,飯場不會有人評說,如果哪家沒有做火爐,會有人說這家人過得不像人家。人們取土做火爐前,攜家帶上山果祭品,到土地廟上香祭拜,祈求土地爺指點上好的黃土,做出的火爐不裂縫,保佑家人溫暖過冬。

火爐分為大火爐和小火爐,大火爐被稱之火盆,小火爐又叫泥爐。人們在入冬前,從山坡取回上好的粘土,摻雜適量的白石灰、發茬和麻段,兌水和成軟硬適宜的泥巴,逢晴好天氣,拿瓷盆或壇甕作模子,大人用鐵鍁就地剷出平面,小孩拿著盆壇模具用手敲打,並高聲大喊,我家做火爐啦,引來眾多村民圍觀。

也有的人家,家裡沒人會做火爐,便請來鄰居行家裡手幫做。其實,製作火爐工藝非常簡單,掌握技術是關鍵。先將盆或壇底朝上,邊塗上備好的泥塊,邊用手沾水抹光,反覆數次定型,用厚布裹嚴實,防止太陽直射,出現裂口,待十餘天幹透,便可拿回家中。這樣做出的火爐耐火燒,不崩裂,較結實。

許多年後,村裡建起窯場,除燒制建房用的磚瓦外,還專門燒制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火爐,爐面上刻有樹木花卉、家禽猛獸、日月普照、哪吒蹬風火輪等圖案,顏色由過去的土原色變成青褐色,可謂當時山民素雅的藝術品。一家一戶再也不用親手製作火爐,到秋收分糧時,由村上統一發火爐給每個家庭。

歲餘寒鴉,雪覆沃野,冰河封凍,山綿素裹。大人小孩傾門而出,攜帶柴刀繩索,進入深山密林,撿拾烤火的樹枝幹柴。半天功夫,一捆捆柴火順著雪坡滑下,然後沿著河冰,大人們在前面使勁拉,小孩在旁邊幫力,嗨呦,嗨呦呦,拉柴的號子聲傳遍整個江上,運柴的隊伍浩浩蕩蕩,場面十分壯觀。

家家院裡碼起的柴垛,垛成山中祥和的時光。嫋嫋青煙從農家冒出,紅彤彤的爐旁有說不盡的家長裡短,也有柴米油鹽醬的生活五味陳雜;而貪玩的小孩,三五成群結隊,提著小火爐到河上滑冰,河床邊整齊地排放著長隊火爐,打鬧聲和著歡笑聲,淹沒了無憂無慮的天真韶華。

光陰荏苒,隨著新經濟快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改善,中國一級水源保護區的丹江口,引水北上,滋養神州,最終實現南水北調夢想。如今再也看不到有人為冬天生火爐取暖進山打柴,村民歲寒保暖取而代之的是暖氣或空調,可曾經溫暖寒冬的火爐,已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永遠塵封在過往歲月裡,足以讓人感動一生。

宋伯航,漢族,大學文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昭蘇縣委宣傳部部長,新疆作協會員,作品散見於《解放軍報》《新民晚報》《揚子江晚報》《新青年》《大公報》等報刊。

相關焦點

  • 《竹海文藝》第1560期‖吳化萬:月牙泉(散文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月牙泉文:吳化萬(四川)圖片:網絡
  • 《竹海文藝》第1579期‖上海分社籤約作者蔡嫻:邂逅與驚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邂逅與驚喜文/上海分社籤約作者:蔡嫻(潮州)圖片:網絡 我自幼喜歡寫作,痴迷閱讀,初中的時候就加入文學社,學寫詩詞,雖然用詞稚嫩,但因為熱愛,也足夠熱枕;上高中又加入了文學社,學寫散文,雖然經歷不多,但因為堅持,文字功底的進步也有目共睹;大學裡加入了信息委,學會了運營公眾號,建了自己的自媒體……如此一發不可收拾的寫作,讓我收穫了很多驚喜和感動。
  • 《竹海文藝》第1469期‖跟著女兒逛首爾夜市(二)
    原文標題《竹海文藝》第1469期‖上海分社社長劉俊萍:跟著女兒逛首爾夜市(二)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雙節遊徵文跟著女兒逛首爾夜市(二)
  • 《竹海文藝》第1567期‖金色浪君:詩五首(詩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詩五首文/金色浪君(現為川派評論會員,達州市評論會員,達州市詩詞會員,通川區作協會員,通川區詩詞會員,巜竹海文藝》主任。
  • 《竹海文藝》第1663期‖陳小雲:七絕二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七絕二首文:陳小雲(江西)圖片:網絡精英反哺意貞堅精英反哺意貞堅,奉獻無私傳曲譜。
  • 《竹海文藝》第1616期‖陳小雲:古風二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古風兩首文/陳小雲(江西)
  • 《竹海文藝》第1627期‖王萬欣:七律三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七律三首文:王萬欣(河南)圖片:
  • 《竹海文藝》第1659期‖王曉輝:歲月無跡 父愛有痕(散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歲月無跡 父愛有痕文:王曉輝圖片:網絡從我呱呱墜地那天算起,我們已經相識45年了,這45年來,我一直在努力地看清你、讀懂你。
  • 《竹海文藝》第1556期‖張方:武漢三題(詩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武漢三題文:張方(福建)圖片:網絡
  • 林文月的《京都一年》 | 文藝聯合書單總第45期
    文藝聯合書單,由全國最具影響力的二十餘家圖書出版單位聯合發布,我們每月推送一期文藝類新書單,本期是第45期。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臺灣著名作家林文月遊記隨筆《京都一年》入選本期書單。
  • 十月好書必讀 | 文藝聯合書單總第45期
    文藝聯合書單,由全國最具影響力的二十餘家圖書出版單位聯合發布,我們每月推送一期文藝類新書單,本期是第45期。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的《雲上光輝》入選本期書單。2020年10月|文藝聯合書單·總第45期在這裡,遇見中國最好的文藝書(本書單按書名首字拼音順序排序)《塵埃落定》阿來 著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2020年9月《塵埃落定
  • 上海 ||桂興華散文詩精選 [2020年第25期]
    上海世博會志願者標誌、口號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外散文詩學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範大學、上海電影藝術學院、上海電視大學兼職教授。現任上海桂興華詩歌藝術中心理事長。曾經在上海《文學報》、東方電臺任職。八十年代創作了上千首散文詩,結集《美人泉》《紅豆咖啡廳》《金號角》《靚劍》等,以風格雄健的城市題材獨樹一幟。
  • 《醉美巴山》第651期 巴山文學 ——謝春梅散文: 梅花淚
    主要創作散文隨筆和遊記,已有作品700餘篇,發表於《紅袖添香》、《梅語軒》、《竹海之都》等文學網站以及《西南商報》《巴中廣播電視報》等報刊雜誌,曾被新浪博客加精推薦30多篇,也有散文獲得過小獎。一邊行走,一邊寫字,那就是我一直追尋的詩意和遠方。歡迎關注   歡迎投稿
  • 中國謝氏文藝(總第149期)謝氏歌手專輯
    謝氏文藝宗旨:品質 格調 人氣 傳承 創新《中國謝氏文藝》第1期編委會
  • 上遊•夜雨丨重慶散文家邢秀玲吳佳駿作品入選全國性散文選本...
    重慶散文家邢秀玲吳佳駿作品入選全國性散文選本去冬今春,重慶散文家邢秀玲、吳佳駿的作品先後入選數種全國性散文選本:邢秀玲的《巫山紅葉》(刊於《人民日報》2018年1月1日)和吳佳駿的《一個虛幻的夏天》(刊於《青年文學》2018年第4期),選入《中國散文年度精選》;吳佳駿的
  • 貴州六盤水·大洞竹海,一個讓心平靜的地方
    冬天來貴州,一定要去四季長青和文化遺址的六盤水·大洞竹海,因為這裡自然環境優美,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舊石器文化遺址,特別是3萬餘畝成片竹林讓人置身於雲霧之中,大自然的味道既清香又舒適。只要走進它,便會被深深吸引!
  • 水墨荷韻 || 攝影/筱晴作品《文藝百花》第304期
    《世界華語文苑》發刊章程(2020年11月版)(一)微刊簡介《世界華語文苑》綜合性文藝微刊創刊於2019年,主要刊發詩歌(詩詞)類、散文類、小小說、書畫類、攝影類、詩文評論等原創首發作品。微刊平臺擁有愛好文藝,擅長寫作的精英創作團隊。旗下子刊:《新時代詩刊》、《名家筆苑》、《文藝百花》、《詩峰論壇》、《文苑佳音》。
  • 詩文品讀:胡曉 散文詩歌朗誦《冬日的暖》
    今天是2021年1月24號,在這個冬日的周末,為大家帶來一首散文詩歌《冬日的暖》。《冬日的暖》作者//朗誦    胡曉這個冬天,北京格外的冷,風吹散了一地枯黃的落葉,看著它們打著旋兒,飛舞著,飛舞著,漸行漸遠,都來不及說一聲再見,就已經成了昨天的故事……
  • 中國謝氏文藝(總第161期)新詩作品專輯
    在七夕廣場謝宏模/江蘇南京在七夕廣場,邂逅「天下第一月」還有冬日清冷月光《中國謝氏文藝》第二期徵稿啟事 思我謝氏,宗脈源遠流長,歷代名人輩出,詩文浩如煙海;後人沾溉,理當發揚光大,無愧寶樹芝蘭之美譽。
  • 《中國文藝評論》2020年第12期目錄與篇目摘要
    本文以百度貼吧為例,歸納文藝批評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現實表徵;並以傳統文藝批評為參照,分析新媒體文藝批評對傳統文藝批評的吸納與對接,以期把握文藝批評的時代新變及發展趨勢。工作起始從事中國現代散文史資料整理工作,後從事書法藝術教學、創作與理論研究。曾講授《中國書法史》《書法美學》《書法史論》《書法創作論》《書法作品欣賞》《書法批評》等課程,兼及散文創作,以藝濟文,以文箴藝。現為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