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季弋
編輯/白望
來源/GINKGO熱遞(A-Jungle)
7月20日,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影視公司,曾經估值高達18億,而演員劉詩施(劉詩詩本名)持股20%,是公司的股東之一。此外,演員趙麗穎也持有1%的股份。
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是吳奇隆與江蘇電視臺出身的劉小楓所創,但吳奇隆因自身臺灣人身份並未持股,他也一直戲稱自己是打工的,但公司一直以來的成績離不開他在很多事上的親歷親為。
從2014年6月創立至今,稻草熊影業其實經歷過多次融資受挫,雖然躲過了範冰冰事件之後的一系列風波,但是單一的營收來源和對明星資本不斷嚴格的監管,稻草熊影業未來的路也並不會一帆風順。
曇花一現高估值
2016年,在吳奇隆和劉詩詩婚禮前幾天,傳出暴風科技欲以10.8億收購稻草熊60%股份的消息,水漲船高,持股20%的劉詩詩也被傳擁有了2億嫁妝。
虛高的估值在當時的業內人士看來就有些不靠譜,而後被證監會叫停的收購案也似乎在意料之中。
彼時,證監會給出的理由是: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投入上市公司懷抱失敗之後 ,估值也跟著一路縮水,稻草熊不久又迎來了喜歡「買買買」的阿里影業。
2016年底,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的股東中新增了海南阿里巴巴影業文化產業基金,然而這個時候,稻草熊的估值已經從18億縮水到了1173萬,阿里影業佔15%,約合註冊資本176萬。
初創型的明星資本,憑著明星本身的光環,很容易在市場上獲得較高的估值,而公司一旦上市,擁有原始資本的明星也很容易一躍成為手握上億資產的股東。
只是這一條路,在影視資產不斷出現問題之後就變得非常難以走通了。
被明星坑的公司並不在少數,範冰冰、高以翔在列的唐德影視,陳羽凡的巨匠文化,趙薇的祥源文化等。明星與資本一旦掛鈎,則容易成也名氣,敗也名氣。
因此,換個角度來看,曇花一現的高估值對於稻草熊影業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幸運,若是真等到泡沫層出再被現實砸碎,那結局可能比唐德影視還要慘。
收視造假+阿里撤資
2018年9月,《娘道》的導演郭靖宇一篇長文《起來,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一死戰》,使得影視行業收視造假的行為落入風口浪尖。
長文更是直指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拼播的電視劇《月嫂先生》,而該劇的出品方就是江蘇稻草熊影業的法人劉小楓。
對此,稻草熊並沒有立即回應,也讓外界猜測收視造假這一行為是否已經坐實。
在此之前一個月,阿里影業選擇了撤資,資料顯示,變更後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1176.47萬元變為1000萬元。
同年,已上市的長城影視也終止了對北京首映時代的收購,北京首映時代由蔣雯麗家族持有。明星資本的時代從2018年開始逐漸落幕。
比起沉澱多年家大業大的影視公司來說,以明星為起點的輕資產影視公司實力都不算雄厚,如稻草熊主要的金主是愛奇藝,一旦離開了愛奇藝,其業績可能跌入谷底。
影視寒冬的到來,使得大影視公司的日子皆不好過,風雪之下,小公司的前景則更加堪憂,因此,選擇在此時上市,主要還是為了開源。
在《蜀山戰紀》時期,吳奇隆就曾表示一度為了籌資的事十分頭大,雖說最後《蜀山戰紀》的成績尚佳,但稻草熊後續亮眼的作品卻並不算多。在燒錢又燒IP的影視行業,稻草熊面臨的問題和許多影視公司面臨的一樣。
口碑禁不起消耗
吳奇隆開公司其實開得很早,企查查顯示,稻草熊影業成立時間在2006年,實際創業時間或許更早。
從早年零星的一些採訪中可以得知,吳奇隆創業早期並不算順利,投資也幾度虧損。
好在吳奇隆多年工作積累下了不少資源,能撐到今天也與其「爛好人」的作風脫不了干係,他曾多次表示自己很怕傷了投資人的心,所以接投資都會很謹慎。
可是後來稻草熊影業的一系列表現,顯然是在消耗自己的口碑。
最令人失望的要屬近年備受詬病的新版《尋秦記》,豆瓣評分2.5實在不忍直視,消耗情懷的同時也使得影業口碑下滑。
吳奇隆曾被認為是娛樂圈看網文最多的演員,原因就在於稻草熊重視IP開發,開發涉及影視也涉及遊戲,只是沒有影遊根基的情況下,擁有再多IP都很難形成完整系統的產業鏈。
與其不斷擴張業務,影視資本最應當注重的是,如何持續輸出優質的作品。明星的光環只能撐一時,行業資源也有被消耗完的一天,缺乏優質內容的資本,終究會成為下一場「曇花一現」。
老生常談的影視洗牌加速,要緊的除了資金,其實還有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