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時,我們都會不禁產生這麼個疑問: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外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天文學家們得出的可觀宇宙直徑是930億光年,但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宇宙,可能要比這個數字還要大。
科學家把可觀測宇宙的邊界稱為「宇宙視界」,就是以地球為中心,人類能夠接觸到的宇宙電磁波傳來的最大化範圍,超過這一範圍,光也達不到地球,所以,這個視界以外的空間,就是我們可觀測宇宙的「外面」。
那可觀測宇宙「外面」有什麼呢?
猜測一:暗空間
因為宇宙是有壽命的,而且宇宙大爆炸還沒有膨脹到那個地方,所以「外面」就是為宇宙最終形態預留的空間,而這個空間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暗空間」,而這個「暗空間」裡是什麼都沒有的。
猜測二:超空間
有人猜測,「外面」是一片無比廣闊的超空間,在這個超空間裡,存在著無數個宇宙,首先有一種就是平行宇宙。
根據量子理論,一件事情發生之後可以產生不同的後果,而所有可能的後果都會形成一個宇宙,所以有無數個宇宙,也有無數個版本的你。
這些平行宇宙也都在不斷膨脹,所有的平行宇宙都存在於這個巨大的超空間裡,它們就像一個一個的小氣泡,有的距離非常遠,但是有的距離很近,甚至某些部分都重合到了一起。
猜測三:多元宇宙
有人猜測,在這個超空間中,還有可能存在著和我們這個宇宙物理規則完全不同的宇宙,這些宇宙是基於弦理論的。因為基於弦理論的額外空間維度,這些宇宙的形狀可能多達數萬億個。
就是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那麼,這些宇宙很有可能像我們這個宇宙一樣存在生命,有的可能完全沒有生命,甚至連恆星和星系都沒有事,是尚未成型或失敗的宇宙。
看到這裡,又延伸出了一個更大疑問,如果存在這個超空間,那這個超空間之外又是什麼呢?
根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我們在測量這些不同星體的輻射溫度時,應該是有高有低的,但令人奇怪的是,當人們試著去測量這些輻射溫度時,發現不論是哪個方向的溫度,幾乎都是相同的。
所以宇宙大爆炸的支持者們就提出了「宇宙暴脹理論」。他們認為,宇宙在大爆炸之後沒有立刻膨脹,而是等物質和能量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充分融合攪拌後,才進一步加速膨脹,這樣就導致了宇宙中所有的星體輻射溫度都差不多。
宇宙為什麼會做出這樣非同尋常的舉動呢?這令人疑惑不已。因為這不像是一種巧合,而像是一種提前設計的結果。
所以科學家推測,宇宙中有更高維度,甚至是超越更高維度的存在。因為宇宙大爆炸就說明,這個宇宙是有限的,即這個超空間也是有限的,或者是需要東西承載。
只是我們永遠也搞不清楚,這個承載物是什麼。
就比如說人類設計的遊戲,人類在遊戲世界裡給裡面的角色設定了很多功能,然而,這些遊戲角色因為被賦予了智能,所以它們很可能在某一天會突然「覺醒」,會對自己所處的世界產在生種種懷疑。甚至可能會發現人類這個「觀察者」或者說是「操縱者」的存在。
反之看來,對於人類來說,我們是否也想遊戲角色一樣,被「觀察者」凝視著,雖然現在我們看不到它們,但在未來的某一天,我能突然間就可以感知到它們的存在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