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田守說:「電影是一部一部來的,我總是想要挑戰新的和未知的東西。」
無論從製作技術還是動漫內涵表現都引人深思,通過動畫將矛盾推到極致。
蓮失去母親,父親也很多年沒有回家,誤打誤撞走進了澀天街,成為熊徹的弟子。
電影以妖怪的世界影射人類世界。兩個世界平行共存寡有往來。直到妖怪的宗師要換屆,熊徹作為候選人需要一個弟子,於是發現了離家出走的蓮。
蓮當時九歲,便有了九太這個名字。
九太能力尚弱,只能被欺負,人類並不受到怪物的歡迎,他們說因為人類內心會寄生黑暗。區別就在於怪物不會被內心的空洞吞噬。
關於人和自然早有很多類似作品,比如《幽靈公主》。
其實相比於怪物來講,更可怕的是人內心的猜忌和懷疑。
熊徹是自己變強的,沒有師傅也沒有父母,所以性格自大不太會為人師表,九太聽不懂熊徹的傳授,只好自己揣摩,在這個過程中,九太發現了新的對敵策略,於是熊徹決定也跟著九太學一學「你是怎麼觀察敵人的」,就這樣相互照顧相互磨合著,九太慢慢長大,變得強大又堅定。
在相處過程中我們慢慢感覺到這兩人不像師徒,反倒像父子像兄弟,互相成長互相學習。
九太和熊徹身上有著相似的桀驁、孤獨。
帶著宗師的期望兩人四處尋找變強大的方法。
力量應該是用來幫助他人而不是賣弄
究竟,什麼是強大。
有人說,幻覺有時候比真實還真實。
有人說是念動力。
忘卻時間忘卻塵世甚至連自己都忘記。
熊徹被宗師愛護,被友人幫助,但那份被愛的成長直到九太出現,才釋放出光芒,這份光芒是熊徹用去愛賦予的。
教導九太、陪伴九太、關心九太,直到自己化身為劍,用自己去填補九太的黑洞,讓九太成為一個心中有光有熊徹的少年,他自己的這份付出,才是他最終成就的歸宿。從此他可以一直陪伴九太。
在九太變得強大的時候卻意外發現了回到人間的通道,結交了他的新朋友——楓。
楓教他識字、讀書,考大學。楓用自己行動教給九太知識,用自己的情感把黑洞邊緣的九太拉回來。
片中替代了那本古典小說《白鯨》。
《白鯨》(Moby Dick)是19世紀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1891)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實為白色抹香鯨)莫比·迪克,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
在九太的幫助下,熊徹獲勝,卻選擇轉生成為神化成九太心中的劍。
電影裡最終的反派一郎彥,也是一個人類的孩子,他最終沒有控制住內心的黑暗,心中空洞被黑暗填滿,一郎彥帶著這個黑洞一步步走向邪惡。
最後的終極對戰,九太與一郎彥,其實也是說人類與人類內心負能量的抗戰吧。在九太決定以「以毒攻毒」,用自己的黑洞吸收一郎彥的黑洞從而同歸於盡的時候,勝負已分。
幸而此刻熊徹化身為劍填補了九太的空洞,黑洞頓時被炙熱的熊徹充斥。帶著這把心中之劍,九太擊敗了一郎彥。
弱小的人類啊,你要學會與內心的黑洞和平共處才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空洞,每個心中也都有陰霾,那沒什麼可怕,即使黑暗填充空洞,黑洞又吞噬一切,但其實,自己世界的秩序,還是由你自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