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變「網抑雲」
魯迅有一句名言: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這句話放到如今的網易雲音樂上,再適合不過了。每每深夜都有人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傷春悲秋,感嘆愛情受挫、時運不濟,然而閱讀這些評論的人,並不能感同身受,只覺得他們矯情做作,甚至「辣眼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易雲的評論區變成了「傷痛文學素材庫」。
傷痛文學的寫作不挑歌曲種類,不管是情歌還是搖滾,不管是薛之謙還是鳳凰傳奇,只要有首歌,就能抒發情感,激揚文字。
在這些文字中,「孤獨」、「哭」、「失戀」等悲觀字眼是點睛之筆;最好能加一兩個晦澀難懂的意象,讓人讀起來摸不著猜不透,覺得高大上;最後,引用一句名人名言,標明作者和出處,絕對能成就雲村的高贊評論。
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海子或者北島的詩、王家衛的電影臺詞,以及《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頻頻被引用,堪稱評論區的經典之作。
但隨著這些「致鬱」發言越來越多,被濫用的悲傷和煽情不再讓人同情,只留下了一股膩味,「網抑雲」的稱號便由此而來。
其實人們並不是反感這種表達真情實感的評論,對於抑鬱症患者也沒有惡意,只是總有些人為賦新詞強說愁,一味煽動情緒,使得劣幣驅逐良幣,那些真正走心的評論反而上不了熱評。
評論區的發言可能是半真半假,但人們很容易一棒子打死,如此,真的也成了假的,不利於整個社區生態的發展。
針對這種人傳人的「網抑雲」現象,8月3日,網易雲音樂稱已推出「雲村評論治癒計劃」,邀請心理專家、萬名心理專業志願者加入「雲村治癒所」。
此外,網易雲音樂還組織了萬名樂評達人組成「雲村樂評團」,發起了樂評徵集大賽。為了治理虛假編造內容,還升級了《雲村公約》,規範樂評禮儀,為真正有需要的用戶提供幫助。
當初,網易雲的評論區可是全網一致稱讚,文藝範兒、有人情味,如今,被全網群嘲「網抑雲」的,也是評論區。
讓危機以非危機的形式傳播
人們把網易雲叫做「網抑雲」,對於網易雲這個平臺來說,可不僅僅是取個綽號、玩個梗那麼簡單的事。
站在用戶心理的角度來看,被稱作「網抑雲」的忠實用戶,實在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在外界言論影響、以及評論區使用體驗嚴重下降的狀況下,老用戶很有可能卸載軟體,轉投其他平臺。
與此同時,很多準備下載網易雲的潛在用戶也會卻而遠之。長久下去,評論區的被汙名化,還會擴散至整個平臺。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網易雲的危機公關出動了!索性將計就計,推出「雲村評論治癒計劃」,在這背後,是一個經典的決策思路——讓危機以非危機的形式傳播。
一個月前的騰訊狀告老乾媽事件,騰訊就採取了類似措施,巧妙地引用了旗下藝人楊超越的崩潰式發言,化烏龍為賣慘,使得全網哈哈大笑,甚至開始心疼「傻白甜」騰訊。
網易雲的思路很清晰:既然你們說評論區「致鬱」、負能量嚴重,那我就專門出臺一個措施,治治這波「網抑雲」。
另外,抑鬱症群體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他們所受的痛苦是常人不能理解的,生命本身就很脆弱,外界的玩梗很容易煽風點火,對真正的抑鬱症患者造成誤解和傷害。
網易雲的「雲村評論治癒計劃」是一個很有溫度的舉措,雲村治癒所能夠安慰那些真正失意的人,雲村派出所則能夠制止虛假編造、謾罵攻擊的惡意行為。
打著「治癒」的名頭,行整頓評論生態之實,順便因為關愛抑鬱症群體而刷了一波好感,可謂是一舉兩得!
消除近憂,還有遠慮
2013 年,網易雲音樂帶著丁磊的情懷橫空出世。當時已經有QQ音樂、酷狗、蝦米等音樂軟體將整個市場份額佔領,這無疑是一片紅海,但網易雲殺出了重圍。
網易雲有三大法寶:
第一是智能推薦,無論是私人FM還是每日歌單,都能準確擊中用戶的喜好。
第二是其簡潔又不失美感的界面設計。2015年1月16日,網易雲音樂榮獲百度中國好應用「年度優秀視覺設計獎」。
最後一個法寶是社區文化,這也是網易雲的護城河。很多人下載網易雲,就是衝著評論區去的,網易雲當時趁熱打鐵,把評論區搬到了線下,搬進了地鐵車廂,這波營銷刷爆全網。
對於一個在線音樂平臺來說,評論社區可以成為護城河,但核心仍在於版權,在近幾年的發展中,網易雲頻頻陷入版權困境。
2018年4月,網易雲在明知周杰倫版權到期的情況下,依然擅自將周杰倫上百首歌曲以「合集」的形式售賣,最終釀成了苦果,失去了周杰倫歌曲的版權。
有人做過統計,周杰倫的歌在網易雲下架一年後,他的歌曲的評論數量仍然高居榜首。即使網易雲在歐美版塊、小眾音樂等其他方面表現較好,但缺失了華語版塊的大量用戶,也會使平臺元氣大傷。
網易雲認識到了這個致命缺點,近期連續宣布了與吉卜力、滾石音樂、華納版權的合作,這樣的版權布局能有所彌補嗎?答案有待商榷。
一方面,網易雲與吉卜力、滾石音樂的合作並非獨家,不能形成排他性的內容壁壘;另一方面,網易雲只買到了華納的詞曲版權授權,對於曲庫的增加並無太大的助力。
除此之外,網易雲還另闢蹊徑,對綜藝節目的版權發起了猛烈的攻勢,例如音樂節目《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電臺真人秀《朋友請聽好》等等,這些已經成功俘獲了一大批節目粉絲。
有人調侃,版權不夠,評論來湊。然而在線音樂平臺的本質,還是聽歌,評論只能起到錦上添花之效。
成立於2013年的網易雲音樂,已經迎來了它的七年之癢,「網抑雲」只是「近憂」,版權問題才是「遠慮」。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網易雲都必須不斷清掃歌單中的灰色,打造出更多像評論區一樣鮮明的差異色,才能長盛不衰。
作者: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