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2月24日上午,錢江晚報官方微信發布了一篇名為《一夜之間,張學友周杰倫一首新歌刷屏:第一句就聽哭了!》的推文。截至目前,累積閱讀量已經超過了600萬,成為名副其實的「流量爆款」。
從後臺上千條溫暖的評論來看,網友們確實被這首歌的誠意深深打動,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網友「朱立」說:「總有愛滿身的藝人出現,總有讓人感動的歌曲出現,總有不得不流的眼淚出現,讓我們支持所有在一線抗爭的工作人員,然後祈禱『天佑中華』!」
網友「-」則呼籲,「疫情過去,哪個臺為醫護人員搞個演唱會吧~找來那些願意免費為醫護人員唱歌的藝人。讓他們一生多一個難忘的經歷,至少是快樂的!加油!」
更多人,則因為兩大偶像的「聯手」而感到意外。網友「June」說,「方文山的詞,周杰倫的曲,心如刀割的聲音,經典!」而「magic兔」則直接說:「好聽哭了,神仙組合,棒棒!」
其實疫情爆發到現在,華語樂壇已經有很多音樂人,用原創歌曲為抗疫助力。
像林俊傑和孫燕姿兩位新加坡藝人,前者譜曲,後者填詞,就創作了一首《Stay With You》;
另一位天王劉德華,先是與另外七名藝人一同演唱了普通話版本的《愛的橋梁》,緊接著又創作了粵語版本的《我知道》,激勵港澳地區的前線人員;
謝霆鋒則創作了歌曲《保重》,並找來了蕭敬騰和王俊凱共同演唱;
而譚詠麟和鍾鎮濤,也帶著溫拿五虎,把樂隊的經典歌曲《千載不變》改編成了《加油》,為前線的醫護人員加油鼓勁。
從時間線來看,周杰倫作曲、方文山作詞、張學友演唱的《等風雨經過》,並沒有「太搶先機」,但為什麼一夜之間就成了熱度最高的抗疫歌曲?
首先,從每一個普通人的感官出發,《等風雨經過》無論是歌詞、旋律還是演唱,隔著手機屏幕我們都能感受到滿滿的誠意。
這種誠意,是自然生發,還是刻意營造,其實大家的心很容易就能感受到。
最溫暖的一個細節,在全曲結尾。穿著衛衣、戴著鴨舌帽的張學友特地出鏡,鄭重其事地說:「人的美與善,在面對困境與艱難的時候最能體現,謹此向所有勇敢在前線抗疫救人的醫護人員,致以最高的敬意。」
隨後,歌神還連名帶姓承諾:「我張學友承諾,會做好個人衛生,懷著不自私、不添亂的態度,防止疫情擴散,保護好每個社區、每個家園,大家一定要平安健康回家,加油。」
鏡頭中,張學友認真的表情,甚至讓許多90後直接路轉粉,「我怎麼覺得老張竟然有點萌啊,愛了愛了!」
對比其他有些歌手的抗疫MV,結尾可能也有露臉,但大多是喊幾句「加油」,像張學友這樣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作出承諾,「從我做起」的,還真是沒有。
試想一下,華語樂壇公認的歌神,連名帶姓地自我「保證」和「承諾」,對於普通人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會有多大。
誠意,當然也體現在創作中。
許多細節,可能歌迷們到現在還不一定知道。其實早在半個多月前,周杰倫就有了要寫一首歌為抗疫打氣的想法,然後找到方文山,開始討論詞曲的構思。
杰威爾音樂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到了周杰倫這個地位,其實他已經把名利看得很淡了,「不會為了所謂要趕疫情的『熱點』,去匆匆忙忙弄一首歌。歌能不能憑藉真情實感去打動人,才是他最看重的。」
其實周杰倫的作曲速度是很快的,但《等風雨經過》並不算他寫得最快的一首歌,足見周董的重視程度。
包括張學友,因為疫情原因,無法跟兩位詞曲作者碰頭,只能自己在香港的錄音棚裡完成錄音。
以張學友的唱功,很多歌都是兩三遍就直接過了的,但這首《等風雨經過》大概花了有半天時間。樂評人許挽瀾告訴記者,其實這首歌周杰倫寫的旋律線並不好唱,有些地方音還蠻高的,「但張學友最後的呈現很完美,聽得出來,情感表達方面,跟他以前有些情歌相比,還是刻意做了不同的處理,更加大氣而溫暖。」
另外一方面,幾乎把「全年齡段」一網打盡,也是《等風雨經過》一夜爆紅的重要原因。
這是華語樂壇兩大天王第一次正兒八經的合作。
連周杰倫自己都在社交媒體上感嘆「曾經在我歌詞出現的歌神,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合作了一首正能量的歌」,想想,對於普通歌迷來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兩大華語樂壇傳奇聯手,是怎樣的血脈賁張。
59歲的張學友,是80後、70後、60後甚至50後,藏在心底共同的青春。《吻別》《心如刀割》《一路上有你》《如果這都不算愛》《忘記你我做不到》……隨便一段旋律響起,就能吹開幾代人蒙了灰的記憶。
至今,張學友仍保持著年度唱片銷量、年度巡演次數等多項華語樂壇的紀錄。去年張學友剛剛做完的巡演,每場依然是一票難求。
這樣一個樂壇「神龕」,在最需要提氣的抗疫期間站出來唱歌,為大家鼓勁,那種「老字號」的信任感,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尤其是在我們父母一輩都每天拿著手機刷朋友圈的時代,輻射力量更是驚人。
而周杰倫,則是公認的從70後到00後「通吃」,甚至是作品被納入中小學教材的男人。
還記得去年被周董「嘉年華」巡演支配的恐懼麼?在任何一座城市,能買到一張周杰倫演唱會的門票,能得瑟上好幾天。
按照獨立樂評人、演出策劃人匹峰的話來說,「兩個男人加在一起,相當於把這個時代的流量給『包圓』了,角角落落都沒遺漏。」
確實,在任何媒體、自媒體渠道上,只要瞥見「張學友+周杰倫+新歌」的字眼,很難有人能控制住好奇心不去點開,「尤其兩大天王,是因為這場特殊的疫情而聯手。」
對於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來說,這也是莫大的慰藉。
雖然被厚重的防護服包裹,但裡面仍是普通人的血肉和靈。否則也不會有年輕的醫護人員,在防護服外寫下偶像的名字,寫下喜歡的歌詞鼓勵自己。
這,可能就是偶像的力量。